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2023-06-15 16:18:53 来源 : 文秘帮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初中音乐课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较为反感。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即为课堂的“表演者”,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以下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一、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资料图】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的性格及思维习惯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知识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的思维敏感而活跃,同时兴趣爱好较为宽泛,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发展及展现需求不断增多。这一时期,是其情绪波动较大时期,而且叛逆的念头不断滋长。近来,笔者就“你向往的音乐课”进行了调查。经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就是学生娱乐消遣的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身心放松。并且课堂上时常出现嘈杂和笑声,纪律涣散。造成以上原因并不是音乐的欢快节奏,而是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体会音乐的意境。

比如,教师在播放《东方之珠》时,学生完全不懂欣赏,嘻嘻哈哈,有的学生甚至要求教师换流行歌曲,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听完整首曲子。初中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认为书本上的歌曲陈旧、过时,不如换流行歌曲,所以很难投入精力学习歌曲,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情感的领悟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开展轮唱及拉歌环节时,学生表现得都较为踊跃,但是大家只是倾向于看别人的表演,自我表现的意识不强烈。

二、认真备课,同时提高积极性

1.备课准备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除了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能保证音乐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落实素质教育的若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初中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否满足新课标的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思考。据调查显示,很多音乐教师的备课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实践性,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死板;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课前根本没有备课,课上随意发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阻碍作用,而且不符合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全面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师情绪

有的音乐教师备课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但是由于情绪把握得不好,所以师生间很难开展良性互动。比如,教师在教《七子之歌―澳门》时,要充分拿捏曲子的情感,体会曲子中悠扬、深情、流畅的旋律,将澳门回归的深情和殷切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师要情绪激昂,投入饱满的感情,只有自己融入曲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热情。要实现音乐课堂的良好互动,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笔者就此提出了有效策略。

三、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投其所好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由于智力及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将音乐课作为其玩耍的时间。而初中生由于审美情趣的发展,他们更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流行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教师要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正常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播放流行歌曲,或者编排简单的舞蹈,组织同学即兴表演。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不强,没胆量把心中所想的展现出来。所以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1.

[2]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2012.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反思 策略

一、情景再现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一堂音乐研讨课,在欣赏完《春节序曲》到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提问:“如果用道具和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表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光飞逝,学生并没有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却在我的怒吼中低潮收场。课后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考虑学生参与,又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系列环节。但这节课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哪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后我又上了《春之声》的研讨课,在欣赏完音乐后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着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让我不知所措,在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句:“啊,你真幽默。”继续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整节课“死气沉沉”地拖到下课。

(三)渐入佳境。

在反思中我又上了《故乡情》,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之波》,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乡情,指导学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我共设计四个环节:

1.初步感知音乐情绪――引情。

请学生给徐悲鸿的作品《箫声》配背景音乐,以引出《思乡曲》。(《姑苏行》、《喜洋洋》、《思乡曲》)

2.欣赏与感受音乐――激情。

欣赏《思乡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先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引导学生探究作曲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把思乡情表现得如此强烈。

3.围绕音乐自主学习表现――燃情。

学唱《鼓浪屿之波》,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感人的是哪几句。在情景中演唱后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唱出了情感。

4.生成、创作――升情。

当师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调性不稳及旋律下行的感觉不明显等问题时,我不强行灌输或视而不见,而是用举头、低头等肢体语言暗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作:“当我低头时音乐应该怎样?”当学生把旋律下行的技法准确唱出来时,成功的喜悦感顿时就溢满课堂,师生在一片深情真挚的歌声中将思乡情升华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富强的爱。

通过三节课的深刻反思,我明白: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偏颇,如第一节课天平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悟,引起学生没有目的的无效参与;有面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态生成认识不到位,没有在课前为充分设想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等各种各样的可能而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变准备,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敷衍应付而引起学生机械学习,等等。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失败,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认真学习反思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丰盈的情感体验,有技能技巧的发展,更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审美愉悦。

二、策略

(一)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知识技能的暗化是音乐教学的营养剂。

音乐教学应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经常反复聆听和分析音乐主题,找出最具表现的音乐元素展开教学。

(三)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是音乐教学的添加剂。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等,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的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

(四)把握课堂教学的“活”是音乐教学的调味剂。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有,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动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五)重视预设,关注生成是音乐课堂的兴奋剂。

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不能过于偏向认知目标,而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操作时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对学生们有创建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的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他们的成见。

三、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激发,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了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最丰富的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改变了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新了教学行为,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均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我会以更新的理念、更优的手段、更专的方法迎接越来越富有挑战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2005.2B.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21-0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本土音乐是我国原生态音乐中“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把本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学习本土的音乐文化,不但可以发掘和保护原生态乡土音乐文化,还可以使乡土文化得到相传,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山歌源远流长,歌曲多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口头创作,其语言精炼、情趣盎然,是劳动人民在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劳动任务特别繁重的情况下最主要,也是最方便的娱乐方式。山歌借物拟人、借景喻意、借意抒情,语言大众化、生动、朴实、含蓄、乡土气息浓郁,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让人听起来就能感觉亲切,易于接受、乐于传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山歌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风格独特的口头文学。一是歌曲样式繁多,有短歌、长歌、散歌、套歌、组歌、排歌,有叙事、抒情等体裁。从句型上分有五言、七言、八言、十言和长短句六种。句式有两行、四行、六行、八行、十二行等多种结构,还有章法迥异的勒脚歌。二是韵律连环相扣,语言鲜活生动、夸张,妙趣横生。本文就从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本土音乐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的歌曲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学生们学习,教师首先要看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否生动、鲜明,所描写的内容是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歌唱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康、积极向上、感恩励志、振奋人心的乡土音乐进行教学。如笔者在教《壮家走出大山来》这首歌曲时,在导入新课环节,笔者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农村壮家旧貌图片提问学生:“我们的壮家以前的旧貌是这样,现如今变成什么样了?”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后引出课题《壮家走出大山来》。在教唱歌曲时,如“春雷一声山门开,大路条条过山寨,千山万岭挡不住,壮家走出大山来”,笔者结合歌词去讲解,适时播放壮家旧貌、新貌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分组讨论家乡面貌的改变。学生各抒己见,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另外,还有《壮家山歌传万代》:“小乖乖、小乖乖,笋子成才长得快,山歌一唱排成排,阿妈教我唱山歌,壮家山歌传万代……”《天上星星伴月亮》:“天上星星伴月亮,地上白鸟伴凤凰,壮家山歌伴美酒,好比蜂蜜伴花香……”这类歌曲音乐语言形象、生动、优美,又非常含蓄,能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励其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本土音乐教学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互动之中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动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本土音乐文化的氛围。首先,充分利用校园大环境的自然条件,在学校的走廊、橱窗、音乐教室等公共场所粘贴当地音乐作品的图片。其次,在班级组织关于当地音乐内容的板报比赛。再次,结合各种文体活动,精心编排和本土音乐有关的节目。如在早操锻炼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将其改编、加工成简易的体操动作,让学生在体验快乐中得到健与美的锻炼。比如,某一次元旦晚会编排活动项目有:1当地民族时装表演;2山歌对唱;3本地民族舞。还有学校运动会设计的比赛项目有:抛绣球、跳竹竿、黑枪舞等。这些项目为本土音乐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如在课件中播放一些本土音乐图片,并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解说,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歌曲《壮族敬酒歌》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民间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激起学生热爱本地歌曲、热爱家乡的感情,在新课导入环节,笔者身穿当地民族服饰,一边走进教室,一边唱着本地山歌,让学生自由讨论,谈谈教师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歌曲的旋律是否熟悉,然后笔者才出示本节课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壮族如何敬酒,敬酒的方式有哪些。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木质的酒杯),让学生伴随歌曲《壮族敬酒歌》,拿着酒杯互敬,感受敬酒的场面。学生在课堂结尾环节还可以根据音乐或图片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自由创编音乐、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学生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易于接受本土音乐的熏陶与教育。

三、深入民间学习本土音乐

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深入民间艺术活动中与本土音乐融为一体,才能更进一步领悟音乐的精髓。在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笔者让学生收集当地的民歌素材,了解本地民歌的特点,例如,让学生在课外向老一辈艺人或是自己的长辈学一学唱山歌。那坡县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山歌比赛时,笔者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表演,让学生从中体验原汁原味的本土音乐。还有每年农历四月初十的“跳弓”节,笔者组织学生去野外采风,让他们了解原生态歌曲创作背景,体会底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教师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把本土音乐文化“请进”课堂,直接把本地有名的音乐艺人请到课堂上授课,让学生真切感受当地音乐艺人的风采,切身感受民间音乐深厚的底蕴和人文情怀,这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民间音乐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对优秀的本土音乐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不仅让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本地方、本民族音乐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目标,并且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声乐教学 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师过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创作欣赏等方面仍极度匮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阶段下,学校教育应认真领会音乐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声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有效课程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正确的讲解与教导。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在教学的设计上加以创作,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临时开展小游戏“击鼓传球”,即鼓声停止的时候,球传到哪位同学就由该同学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另一程度上感受声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二、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

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丰富课堂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规划好所教的内容,所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紧密相关,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民族传统乐器教学改善教育质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现代化教育时代下,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较为重视,大部分家长也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两种乐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器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二胡、钢琴、笛子等乐器都可以与传统民族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传统,了解民族的乐器,激发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因此,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发展到教育事业中。在现代教育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在声乐教学课程上,多媒体应用可以做一些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从而使音乐知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素质化教育下的音乐教师,应充分做到教育的时代性,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进行有效地教学。例如,在教学音乐《长江,长江》一课时,教师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辅助教学,可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段长江滚滚而来的景象,感受江水的浩瀚与汹涌,然后进行歌曲的学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一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多媒体视频调动起来,同时对音乐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声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化的时代下,任何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创作本就源于实际生活,因此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在学校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联系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间桥梁,从而对于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也需加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并不断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将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同时,教师应将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加强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音乐课程时,可以进行野外创作学习,带领学生走进户外,通过开展聆听活动,如聆听生活中的鸟叫声、风声、说话声、走路声等多种声音,促使学生结合户外所听、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进行音乐旋律创作,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旋律串联在一起以完成作品。该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实际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探寻与领悟,也更加充分地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随着时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善,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措施,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孙小芬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苏春婷.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90-91.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5篇

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然性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渴望音乐课中能学唱自己所喜欢的流行音乐。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让我们听点流行歌曲行吗?老师能不能教唱几首时下最流行的歌曲?”

每当上戏曲单元时,学生表现出的失望、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让笔者觉得实在无耐。临时增加一个环节,补充欣赏一段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同学们原本低落的情绪,一下子抖擞起来。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后,笔者反思,这不是把流行音乐融入课堂很好的一个例子吗?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不能尝试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鉴赏?为什么非要把流行音乐划清界限?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雅俗共赏”是音乐欣赏课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缺乏相应的素养涵养前提下,一些高雅的艺术,对于学生而言,必定是“曲高和寡”;其次,当下流行音乐泥沙俱下,有一些作品以低俗的歌词、刺耳的音效,使得一些学生在另类心态驱使下,大行其道。诸多流行音乐作品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得以欣赏到真正的“雅俗共赏”的音乐。

从教材的角度而言,2002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仍然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思路,所编录的音乐作品大都以艺术歌曲、传统作品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为主,几乎很少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在2012新版的中学音乐教材,收录了一大批的流行音乐作品以供学生学唱,以七年级为例,如《天边》《红旗飘飘》《故乡的云》《国家》等。这些作品的收录,说明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可行的,是可以得到认同的。作为教师更要正确认识和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如何巧妙地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融合,笔者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谈以下几个观点: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1、每课一歌。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调味品”

笔者认为凡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清新优雅、不拘一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补充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或教唱,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的渴望与需求,笔者每节课在上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演唱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分析作品旋律特点、表达的情感、歌词魅力等相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想到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讨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中带乐,乐在其中,流行音乐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

2、玩中深入。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1)催化相关音乐知识的生成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演唱演奏。教师要紧紧围绕作品本身的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曲式、演唱形式、旋律线、伴奏音型、演唱方法等。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催化演唱能力的提升

如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组合运用RAP,这种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节奏感鲜明、演唱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在学生中深受欢迎。而近乎于“说歌词”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觉得很好玩,但对于流行音乐中RAP,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RAP的资料、它的演变历史和产生背景,并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RAP”PK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比赛之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并配以电子琴内存固定节奏予以伴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RAP”的魅力。

另外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假声和气声的运用、歌唱时气息的支持、演唱姿势的把握、共鸣腔体的配合等。总之,要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玩中催化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正是在倡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的理念。

3、资源整合,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万花筒”

至于欣赏教学,流行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现成的教材来说,需要及时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调整,“开心学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以人音版教材为例,笔者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精简和整合,选录一些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作为补充欣赏作品提供给学生。如:第十三册《天山之春》单元,选录了刀郎的《新疆好》《在那遥远的地方》《敖包相会》《康定情歌》作为补充欣赏作品;十五册《雪域高原》单元,选录了韩红的《天路》《青藏高原》《家乡》;十六册《瑰丽的电声》单元选录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十七册《祖国情》单元选录了成龙的《国家》《生死不离》,和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作为补充欣赏。以上的作品不仅优美动听、积极向上,而且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用心感受。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作为流行歌曲情感载体之一的歌词,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难,总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代名词:除了“情”就是“爱”。不可否认,流行歌曲歌词很多不太讲究规范性,但也不能排除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歌曲体现中国文学之美的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充满一种古典的韵味,意向的选用更多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影响。孤灯、浊酒、琵琶、篱笆、古道,营造的是一种孤寂、萧瑟、伤感的氛围。在欣赏过程中,穿插对文学的创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又如老狼《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在欣赏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体会主人公对同桌的浓浓关爱又蕴含着淡淡的惆怅,“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5、唱中激情。让流行音乐成为情感渗透的“磁力场”

(1)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如在“三八节”来临的这周音乐课中,给学生补充欣赏了几首课外音乐作品《烛光里的妈妈》《飞来的花瓣》《天亮了》,深深地勾起了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师爱。通过欣赏、演唱,唤起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报妈妈那种真挚的情感。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中国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

在当下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之际,做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国,在教育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和平时代应该如何爱国、怎样爱国,让学生懂得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课余时间,笔者搜集大量有关中国相关的作品,最终确定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你的名字只叫》作为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用那种饱含泪水,发自内心的呐喊“你的名字叫,我们回家吧,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在流行音乐中体现这方面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如在教唱《青春舞曲》这节课后,给学生补充欣赏几首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起到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组活动 初中音乐 应用策略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乐理的学习,更是情感的交流与艺术的熏陶,中学期间开设音乐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在新的课改要求下,小组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抓住音乐教学的重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高效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科学分析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创新教学的实践,打造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一般开始接触音乐课程时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发现学生的这个特点,忽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然用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例如用录音机播放几首歌曲,然后进行简单描述,就草草结束了一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的方式直接阻碍了学生对音乐课堂兴趣的延续,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也没有体现新课改要求对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强调,以及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音乐课堂教学失去意义和价值。

现在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不能系统地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理解为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很多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乐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把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讲授停留在一个没有深度的教学层次上,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音乐课程的乐趣,失去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热情。音乐课程和语文、数学等课程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不能以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二、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一种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小组活动教学方式,其具体的要求是: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要多注重细节,使分层教学法有效实施。老师要在课堂教学、练习和课后任务的实施中注重每个层次学生的分层教育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在分层的时候,教师不能以优、差分组,可以换一种方式,例如甲组、乙组、丙组等。在音乐课堂中,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让每一个分层小组的学生都接受。例如有的分组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好,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对该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性的容易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基本音乐常识。对于基础性知识扎实的分层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音乐的悟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二)注重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小组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音乐小组活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的形式,我国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教学的方式,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具体的发展方向,依然不能改变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以知识灌输或教师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在音乐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自主小组活动的方式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是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音乐情境,提升乐感。

(三)创设音乐情境,渲染小组活动气氛。

学生的思维情绪非常容易受到气氛的影响,教师在音乐小组活动教学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渲染课堂气氛,学习什么样的音乐,就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例如《青春舞曲》是一首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曲调欢快,有着浓烈的民族色彩,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播放几首大家熟悉的新疆民歌来带动气氛,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感触新有的民族气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青春舞曲》能更深层次体会歌曲中的韵味,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任务分配,让小组成员承担一定任务进行舞曲的表演,例如有的学生唱歌,有的学生伴舞等。最后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该小组或小组的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是一种的新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小组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薛薇薇.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11).

[2]戴纯.浅谈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序 融洽

课堂管理与其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学成绩取决于课堂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方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想,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毫无章法可言,学生也是为所欲为的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说起?因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基础。接下来笔者就初中音乐的课堂管理极为混乱的现状及原因、课堂管理的对策两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及原因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相对以前来说,受到了部分教师的关注。音乐教师们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尽量推陈出新,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探索,音乐课堂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形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但是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相当部分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休闲课”,不可否认,音乐课确实是能让学生们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课就是纯粹的“玩乐课”,它仍然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师生对音乐课认识的偏差,使得音乐课堂成了无序的、混乱的场所,要么任由学生自由演唱,要么教师随便为学生播放几首歌曲完事,其教学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导致课堂无序的原因

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以及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足所致。

1、音乐课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初中音乐不是中考考试科目,因而从家长到学校,再到教师及学生,对音乐都缺乏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家长的不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非考试科目音乐极为轻视。甚至有的家长阻止孩子以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放松,他们认为那样是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其次是学校的不重视。毕竟目前的升学靠的仍是分数,即使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学校对音乐这一科目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没有专门针对音乐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有的学校甚至将音乐课安排给语文、数学等中考占分量大的教师,以便于他们占用音乐课来上所谓的“主科”。再次是教师及学生的不重视。在“一考定江山”、分数决定命运的现状下,由于初中中考必考科目较多,教师及学生更多关注的都是中考考试科目,对音乐等非考试科目,自然有所忽略。音乐广泛得不到重视,也导致了师生对音乐课的轻视。再加上学生们学习压力较大,要么将音乐课视为纯粹的放松课,要求教师不要教学相关的音乐知识,就放放音乐听听歌即可;要么在考试的压力下,也是认为音乐课是浪费时间,倒不如用来学习考试科目。可见,初中音乐课被人们所忽略,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鉴于音乐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且在评优秀或者中考奖金的分配中存在很大问题(由于音乐是非中考科目,许多学校的中考奖金分配就排除了音乐课),也导致了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热情,抱以应付的教学态度,自然也就忽视了自身专业或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自身的素质难以满足现代课堂上学生的需求。有的音乐教师根本不立足于学生实际,无视于学生的音乐经验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就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课堂组织一片混乱,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充分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将相关的时代性强的音乐信息及时展示给学生。且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改变自己旧有的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传承者的身份胜任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否则,只会让学生们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教师墨守陈规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

二、保证初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的对策

以上是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透过分析,不难看出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紧迫性。对此,笔者认为,要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实施,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正确认识音乐教学

诚然,音乐有着让人放松的功效,对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如此。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学生们通过音乐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对初中音乐教学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音乐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等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教育,真切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享受。

如教学《同属一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手拉手》等歌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唱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并真切体验歌曲的节奏及演唱特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中表达了人类的哪些共同愿望。这样,学生在正确理解歌曲的主题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培养自己热爱和平、勇敢拼搏的决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正确认识及理解,从而端正音乐学习的态度。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因而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沉醉于其表现出来的音乐美感之中。例如教学《阳关三叠》,若教师能熟练地用埙为学生吹奏,必然能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惜别之情。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音乐作品除了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外,其背后还着广博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师要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还应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等知识。新时代的音乐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极大的变化,若教师能熟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在必要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给学生,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以促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并包容学生,从而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能有效使学生快乐学习,并将这种乐学的情绪带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教师应积极管理好音乐课堂,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5期

[2]、周芳:强化课堂常规管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J],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5期

[3]、 马红杰: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4期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 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5-01

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尖子,而在于普及音乐。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音乐天赋”有一定认识,认为“天赋”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之一。把学校音乐课中的后进生情况归咎于“天赋”问题上,存在误区。的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能够投入音乐,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但也有脱离课堂状态,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样的后进生存在了一定的忽视。

初中学生,年龄在13-15岁左右,这个阶段,是获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也是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受到应有的教育,得到教师的关爱。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初中音乐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存在一些后进生问题。然而初中音乐课堂后进生又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点。现归纳为以下A、B、C、D四类,分析针对他们的教育。

A类:感到考试学科课程压力大,无心上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学生。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甚为气愤,但反思一下,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悲哀,我们的课存在一定的不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音乐课堂是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音乐课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衷感到“我要学”,此类现象自然消失。笔者认为,治理后进生情况,与治理疾病有一定共通之处:一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即上文所说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对症处理”。除了对新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教育,让学生懂得音乐课相关纪律观念,平时上课前也可以说明一下此类问题。在上课铃前,我如果早到,会允许学生各自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包括学习其他课程,并向他们解释:待会儿上课铃响,你们就应该将别的课的书本收至桌面以下,而不是压在音乐课本下面,不能放在“桌面”上,至于你放在C盘还是D盘,随便你。提醒不宜多,形成习惯即可。另外,这类问题也要和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好,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类:不主动参与,感受不到快乐的学生,长此以往,越发感到音乐课程难度大,听不明白、学不进去,对于课堂提问,寄希望于别人回答。这类学生可能只是少数,也可能是多数,因课程难度而异。

面对此类学生,音乐教师会感到无奈,恨铁不成钢,或者认为他们只要不违反课堂纪律即可。我们的课堂,是应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参与。解决此类问题,从根本上,应降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难度,将课堂预设的总体难度降低,以满足、适应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对于不同学生,还应有相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步,而不是“一刀切”的要求。

对于课堂提问,分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较难回答的,可自由发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指定学生来回答的问题。有时也可采用“快乐大转盘”的形式,转盘指针停在某个座位号上,某个学生就回答该问题。此外,如果这节课知识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如学习五线谱知识,就可以分组抢答比赛。经调查,之前学过乐器会五线谱的学生,不参加抢答,但可以回答大家感到困难的问题。

C类:思维活跃而分散,喜欢对音乐课本语言和课堂用语乱联想的学生。学生进入青春期,思维、智力不断发展,同时,性别意识增强,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对一些词语产生不恰当的过多联想,曲解语义。这样的学生虽不是很多,有严重表现的仅为极个别,但他们不能进入正常的课堂学习过程,而且很容易带动其他学生思维分散。

其实,此类学生往往反而具有较强的音乐学习力。只是作为教师,不应盯着他的不妥表现看,不应直接针对其不妥的语言、表现进行批评。解决此类问题,分两方面:一、加大音乐课堂艺术氛围渲染力。教师艺术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述、示范,结合各种课堂活动,会给学生感染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即使是后进生,他也能感受到,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该怎样做。二、不直指学生的不妥语言和表现。当学生对词语曲解时,可装作不在意,继续感染整个课堂。

D类:对教师、对音乐课有抵触,故意捣乱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品行较差,其他课程成绩也差,在其他课上也违纪。虽然是个别,但难以避免完全不存在。

这种后进生,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有学生自身原因,有家庭背景原因,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教育上的举措。教师更要注意和这类学生的亲和力,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在课堂上,不应有任何偏见和冷落,更不能体罚、心罚。如果这类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取得高出其他课程的成绩,这会是他学习自信心的一个起点,甚至因此逐步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后,应多和这样的学生谈心,给他们人生观的指导,给他们文化课程学习方法的建议,甚至短期内改变大家对你印象的小窍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帮助都在感动之中。以美育情,以情感人。可以结合优秀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包括对课堂上所听音乐的感受。即使他说“很难听”“我只喜欢xx流行歌曲”,那是我们课堂音乐教学做得不够,而不是学生的错。

综观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我们应树立正确观念,有信心让他们转化为优秀学生,有的甚至可以十分优秀。后进生有很大的潜能,有很多闪光点。我们应材施教、应班施教,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确实很不容易。从后进生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放弃,既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初中音乐课堂是学校教育中课堂的一员,课堂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和不可替代性。当然,后进生问题,学校教育还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使后进生存在的缺点、问题得到综合的修整、治理。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教育对人的培养并非万能,我们不应急于求成,也不需将所有问题原因指向教育工作者,而是应当持之以恒地去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课程标准》http:///show.aspx?id=190&cid=2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可以愉悦心灵,可以提升品位。初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审美品格。纵观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会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不断地传授音乐知识,营造出传统课堂的严肃气氛,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音乐知识,强迫性地注入学生的头脑;有的教师的方法虽然会精细一些,采用一对一的,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民间艺人授徒;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在课上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只要音调大体不错就算过关。如今,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初中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近年来有一定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型课堂教学思考,打造全新初中音乐课堂。

1 构建全新音乐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讲解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概念人手,欣赏为辅,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在被动接受灌输式的音乐教育。这种传统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单一的音乐理论对于初中学生的接受力而言,过于枯燥,何况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全新音乐教育理念,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和效果迫在眉睫。

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和音乐素养,教会学生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声音,如何能更好地展现声音的流畅和美妙;其次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中表达的内涵,再教以正确的唱腔和呼吸方法;最后要学会中西结合,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要明确虽然中西方语言和音乐风格不同,但是对音乐美的探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建立科学发声教学体系

事实上,人的嗓音就是天然的乐器,这件乐器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界限,完美融合成优美的乐曲。科学、正确的发声是保证歌唱者完美展现音乐的基础,同样也是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重点。我们一般讲到的发声原理是说声带在气的冲击下发生振动,声带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经过人体的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因而发生共鸣,最后发出响亮而和谐的声音。长期的音乐教学,都是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限定在某种唱法之内,将教学引入误区。其实,正确的发声要依照科学,摒弃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主观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嗓音条件和发声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去修饰学生的声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更加不可刻意模仿。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以听人家如何运用嗓音,如何演绎作品,如何使用技巧为主,切不可单纯刻板地一味还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灵敏的耳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3 运用有效合理训练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一定要有“伯乐”之能,全面了解学生声音能力、特点、发声习惯、发声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整合之后制定出系统的教学方案。音乐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训练,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初中音乐课堂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乐理知识,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和音乐感觉,这种感觉既是听觉上的,又是心灵上的。二是要发现学生唱的最好的那个音,从那个音人手,学细学精,然后再拓展学习其它音,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要着重提升音乐的实际掌握能力,可以是感觉上的,也可以是歌唱方面的,更加可以是有关音乐的其他方面的。

课堂之上,教师还是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往初中音乐课堂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了“学歌课”,如今的音乐课堂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开发学生音乐潜力为辅,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让音乐的课堂变成情感式的课堂,让学生接受并且热爱音乐,将音乐课当成拓展知识,互动交流的载体。

4 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创新 创新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通过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想品格,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和审美力,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音乐作品,从音乐中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基于多元化教学理念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见解比较片面,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强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教师要基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初中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丰富音乐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严谨而诙谐的音乐专业术语,生动地将音乐知识传输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1]。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自身美的力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将音乐的审美信息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组合并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一首音乐作品,例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在浪漫、幻想、激情的音乐世界中,倾听和感受这首音乐的内涵,体验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音乐情绪,了解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内容,学习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逐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欣赏完这首音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使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加深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多将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由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演唱曲目,或者通过录音机学习音乐歌曲,这种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较低,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家,其自身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音准或者音高并不十分标准,从而影响音乐教学质量。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可以结合音响、事物、画面等多种资料,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音乐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其独到的优势能够提高音乐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结合音乐历史背景,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阿西里西》一课,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由于这是一首贵州彝族的原始民歌,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展示一些贵州彝族人民生活的片段,了解彝族文化,介绍《阿西里西》这首民歌中运用的音乐表达形式和乐器,让学生了解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音乐题材及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民歌方面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创作背景,创设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基于多媒体的试听平台,教师能够自如地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从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2]。

三、通过流行音乐带动音乐的学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已经具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电子商品,中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欣赏自己喜欢的歌曲,且一般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懂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很难欣赏到音乐节奏中的美感[3]。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选取的音乐达不到现在学生的欣赏要求,并且教学过程比较随意,音乐教学称为应试教育。

针对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这一特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入高雅的音乐殿堂,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广泛喜爱,因为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明星效应,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感受到流行音乐的独特之处。在学习蒙古民歌时,教师可选用凤凰传奇的《天蓝蓝》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对视频充满兴趣的同时能够对蒙古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流行音乐带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还应加大音乐教师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丰富音乐教学资源,给音乐课堂创新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郑建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85-186.

[2]腾文莲.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08.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2023-06-15 16:18:53
翻山记 2023-06-15 04:05:56
探究教学范文 2023-06-14 16:25:25
风险管理学范文 2023-06-14 16:14:33
嶓冢之山 2023-06-14 09:56:56
网络通讯技术范文 2023-06-13 1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