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12:18:48 来源 : 中国妇女报
在咨询室中,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很多人对伴侣家庭的问题讲得头头是道,却对自己如何受自身家庭的影响一无所知。我们成长的痕迹总会折射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许多研究证实,家庭中的冲突模式具有代际遗传效应,你应对冲突的模式,常常植根于你自己的经历——比如你在童年观察到的首个亲密关系样本:上一辈家庭。
著名家庭治疗师纳吉用“家庭账本”来隐喻这种家庭冲突模式的代代相传。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具有稳定性。上一辈在关系中欠下的情感债务,都将由子女继续背负。
那么,原生家庭冲突模式如何影响子女成年后的恋爱关系?我们是否有办法摆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两个维度
亲子沟通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会不会好好说话,主要看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也能有效预测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
1.对话定向:在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上,家庭重视并创造一种开放交流氛围的程度。
对话维度高的家庭,成员自由、频繁、自发地相互交流,不受所花时间或讨论话题的限制;对话维度低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较低,当他们互动时,通常只公开讨论少数几类话题。
2.服从定向:家庭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一种强调态度、价值观“必须一致”的氛围。
服从维度高的家庭,成员注重在价值观、态度等问题上有高度一致性;服从维度低的家庭,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一,个性更强,注重彼此的独特和独立性。
不同家庭子女成年后的冲突处理风格
一项名为“你从未在争吵中离开原生家庭”的研究发现,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成年后的冲突处理风格,都相应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据以上两个维度得分高低,我们把原生家庭分为四类。
1.一致型:对话和服从倾向都很高。
一致型家庭的沟通特点是,既要保证家庭内部的等级制度平稳运行,同时也对公开沟通、探索新话题感兴趣。他们注重表面的互动和谐,在价值观、态度等问题上有高度一致性。这主要是由“服从”来实现的,家人回避看见成员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喜欢冲突,认为冲突百害而无一利。但由于未解决的冲突又可能威胁长期和谐,这些家庭也看到了解决冲突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冲突事关重要问题,这些家庭会参与解决冲突;但如果冲突所涉及问题不太重要,他们通常会要求个人为顺应家庭而让步。
一致型家庭的孩子最不会吵架。他们通常在人际冲突中表现得直言不讳,不太会使用“建设型吵架”的技能,而是发动全力攻击,试图战胜对方——这些参与者在他们的恋爱关系中报告了最负面的冲突行为。
2.多元型:对话倾向高、服从倾向低。
多元型家庭沟通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无约束,所有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并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他们对“家庭等级”的概念很淡,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独立思想。他们并不回避冲突,而是采取积极的冲突解决策略,公开解决彼此的冲突。此外,由于这些家庭明确认识到冲突是持续关系的一部分,因此冲突被认为对家庭没有威胁,很少涉及人身攻击或言语攻击。
多元家庭的孩子最擅长好好吵架。他们服从倾向较低,沟通倾向较高,在今后的亲密关系中更频繁地出现“积极冲突”,即越吵越亲密的建设型冲突,并在人际冲突中展现出了很好的技巧。
3.保护型:对话倾向低、服从倾向高。
他们沟通的特点是强调服从、回避沟通。在这些家庭中,沟通本质上不是为了互相了解,而更像一种执行家庭规范的手段。成长于这些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较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和说服。他们因为努力避免冲突,往往缺乏有效参与解决冲突的必要技能。这样的家庭里会出现更高频率的语言攻击和负面情绪。同时,大家回避解决问题,也会加剧家庭中弥散的紧张感。
保护型家庭的孩子是回避型和低破坏型的结合,虽然他们尽可能避免冲突,但当冲突发生时,他们建设性吵架的技能低,而回避、抵抗和攻击行为较高。不过,由于他们认为“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传达给伴侣的价值不大”,所以他们的吵架也不会特别剑拔弩张。
4.放任型:对话和服从倾向都很低。
放任型的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沟通,他们重视自己的个性,但与多元家庭的成员不同,他们不是在家庭的帮助下发展个性,而是更多地依赖外部来源。他们在情感上与家人脱节,所以放任型家庭的子女,长大后更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群体的影响。
由于放任型家庭既不重视服从,也不重视沟通,所以他们也很少发生冲突。这些孩子长大后,通常不认为自己的家庭制约了自己发展。即便他们不得不面对冲突,他们的情绪参与度也较低,彼此言语攻击的情况也很少。在冲突中,他们并不十分支持彼此。
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回避吵架,他们几乎复刻了原生家庭的冲突处理模式——服从和沟通倾向都很低。他们的行为模式与那些在通常避免冲突,因此很少发生冲突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是一致的,他们不喜欢发生冲突。即便冲突发生,也很少出现语言攻击。
在这项研究中,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原生家庭的“服从倾向”,对孩子的影响最为关键。
服从倾向高的家庭的子女,最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出现“相互否定、抵制攻击”的行为。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对冲突的反应非常消极,往往带有言语攻击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冲突不符合自己对关系的期望,反而在他们身上引发了对重建关系秩序的胁迫性企图。
服从倾向低的人,恋爱吵架的破坏性小得多。因为他们在冲突中存在一些相互支持的行为。这些家庭的子女已经学会将冲突视为关系中正常的一部分,甚至视为有效增进伴侣亲密感的契机。
如何挣脱“情感债务的捆绑”
一方面,一对不会吵架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示范合格的情感教育。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成为父母,也意味着人生中第二次发展自我的机会。即便你成长于不擅长处理冲突的家庭,也并不意味着一辈子受到情感债务的捆绑。如果你从四种原生家庭的分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几个建议可供你参考:
1.觉察你的情绪:它来自当下即时的互动,还是来自原生家庭?
了解你的冲突处理风格,可能比你们“因为什么事情吵起来”更重要。
心理治疗师NickBognar说,你对冲突的反应往往植根于你自己的经历——童年创伤或关系模式,这些模式塑造了你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自何处,可以帮你把自己摆放到一个更平静和明智的位置上,学习重塑这种反应模式,以免对未来的亲密关系造成伤害。
2.争吵,大多是在表达更深层次的渴望。问问彼此的渴望是什么?
为什么会吵架?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不过,我们渴望的并不只是脏衣服有人收拾、牙膏盖扣上了、垃圾被扔掉等这些琐事,我们渴望的是这些事在我们内心深处意味着什么。我们渴望被重视和聆听,渴望爱与被爱,渴望表达自己,渴望自己能产生影响,还渴望变得更好。
你“想要”的东西看似具体——不要乱扔袜子,保持屋内整洁。但“渴望”是更深层次的需求——你感到自己的生活失控了,你想要对他人具有影响力,渴望被听见。
当你们发觉自己真正的渴望,并展露脆弱,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看见彼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