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全球快看:“不感兴趣”形同虚设,YouTube是在耍用户?

2022-09-22 21:01:12 来源 : 三易在线

推荐算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划时代的工具,如今早已浸透在互联网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而通过收集用户行为的相关数据,互联网厂商在大数据基础上拿出的推荐算法,甚至可以做到“比你还懂你”。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活在推荐算法构筑的信息茧房里,为此部分厂商也给予了用户拒绝推荐算法的权利。

当下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几乎各式各样的广告在边角除都有类似“不感兴趣”这类选项,而在知乎、微博、B站等以UGC内容为主的平台上,“不喜欢”也成为了用户规避某一类内容的武器。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不喜欢”或“不感兴趣”按钮其实只是个摆设,它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据Mozilla基金会、没错就是火狐浏览器背后开发团队的研究发现,YouTube上的“不喜欢”和“不感兴趣”按钮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相关资料图)

根据研究人员基于超过两万名YouTube用户的数据发现,“不感兴趣”、“不喜欢”、“停止推荐频道”和“从观看历史中删除”等按钮,在阻止类似内容被推荐上基本无效。即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在用户明确拒绝某一类内容时,YouTube仍有50%的概率会将相关内容推荐给用户。尽管许多朋友可能会认为这项研究结果纯属无稽之谈,毕竟YouTube的数据显然只有谷歌才知道。

为了确保这一研究的科学性,研究人员还使用了Mozilla基金会开发的一个名为“RegretsReporter”的浏览器插件。据悉,这一插件会在后台安静地监视用户行为,并匿名跟踪用户在YouTube上浏览了多长时间和观看的视频列表,并在参与者观看的YouTube视频上覆盖了一个通用的“停止推荐”按钮。随后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两组进行对照,其中一组点击不喜欢、不感兴趣、不推荐频道,另一组则没有任何操作。

在研究人员收集的44000组有效数据中,他们发现“不喜欢”和“不感兴趣”的选项只有11%和12%的有效率,“不推荐频道”和“从历史记录中删除”的效果略胜一筹,分别阻止了43%和29%用户主动规避的内容。并且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对于这一结论,YouTube方面居然还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YouTube发言人Elena Hernandez日前就表示,这其实是平台故意的,因为他们不会尝试阻止与某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类似的情况在TikTok、Instagram也有出现,用户抱怨即便当他们明确不想看某样内容时,类似的推荐仍然存在。

事实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理无疑是互联网厂商的圭臬,几乎没有厂商会在产品中设计无效的功能。因此YouTube方面将“不感兴趣”这类选项无效化,显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按照YouTube方面的说法,其并不寻求阻止与某个话题、观点或创作者相关所有内容的推荐。换而言之,比起用户体验,他们更愿意保护言论自由。当然,这样的说法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问题是既然YouTube打定主意要保护言论自由,为什么还要提供“不感兴趣”这样的选项呢?

或许,这是因为YouTube既想要让用户满意,也希望不阻止任何内容被推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不仅是YouTube,绝大多数平台提供的“不感兴趣”按钮都只是“安慰剂”。个中缘由也非常简单,毕竟用户点击“不感兴趣”这类按钮,与互联网厂商的商业利益是相抵触的。

诚然,这类功能可以在客观让用户接收的信息维度变窄,并最终演变到只接收相同内容的信息茧房状态,但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是有利有弊的,虽然好处是用户会沉迷、但坏处却是用户价值的缩水。

这一逻辑其实不难理顺,如果用户只对某一类内容感兴趣,自然也就意味着对平台上的其他内容无感,那么厂商就只能围绕这类内容推送广告或是进行其他方式的变现。再加上,无论用户对某一类内容有多么的沉迷,但毕竟凡事过犹不及、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反胃,时间长了用户就难免出现“脱敏”的情况,这时候为用户推荐其他内容也是必须的。

对于互联网厂商而言,“最优质”的用户无疑是对什么内容都感兴趣的用户,这也就意味着平台中的任何内容都是有效的,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所以互联网厂商想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就会让“不感兴趣”这个功能形同虚设,只有这样用户才能看到更多的内容,才会在平台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标签: 研究人员 形同虚设 言论自由 用户满意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郭嘉新传txt下载 2023-03-11 06:13:46
欠你的太多歌词 2023-03-10 15:13:39
这个家因为有了她... 2023-03-10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