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环球新资讯: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2023-03-13 09:11:03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旅游管理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旅游管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内容和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是重塑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应切实反映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从旅游产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明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确定教学模式改革的特征,进而以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为导向,制定出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的策略,以此为我国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

我国旅游教育始于改革开放后。1979年成立的“旅行游览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的、服务于旅游产业的高等院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旅游教育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专业设置得到细化,办学层次得到提升,招生规模得到扩大,目前,我国已有近两千所院校设置了旅游专业。旅游专业涵盖会展管理、饭店管理、旅游管理等内容,形成了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体系,在校人数达到五十余万人。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在现代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人”及“培养什么人”逐渐成为旅游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培养的基本问题,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逐渐成为旅游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这需要现代院校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旅游管理教育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基础型人才能够贡献学术理论,而应用型人才能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基础型工作是“知识的生产”,应用型工作是“检验知识”的应用范围及优化实践途径。因此,在基础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理论的传授和阐释;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对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优化与改进。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投身旅游事业的激情。由于旅游产业是以“消费”为表现、以“文化”为内涵的服务业,其本质是“游客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心灵体验,是衔接“景区外在世界”与“游客内心世界”的纽带,能够通过各类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的审美体验,帮助游客感受幸福生活、体会文化思想。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点是“服务”,需要旅游管理从业者拥有投身旅游事业的激情,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旅游服务、管理的质量。其次是探究、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从需求层面分析,游客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游客的消费心理也会受到流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旅游供给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包含多种的景区主题、游览线路、服务标准及产品类型,经营手段也应结合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譬如采用最前沿的“支付方式”“组织形式”“规划方案”及“营销手段”吸引游客消费。但在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中,却容易出现新问题,需要旅游人才拥有探究、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提升旅游服务的实效性。最后是服务技术的提供。旅游服务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国际化特点,需要应用型人才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以更好地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

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由于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实践性较高的学科,缺乏成熟而科学的教学模式,学科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地彰显。但在旅游管理专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却经历了“从传统学科学习经验”“从旅游服务专业吸收方法”的过程,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出现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倾向,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不符。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办学理念又导致人才培养过程过于注重实践性,忽视了理论性,造成学生难以形成研究、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因为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所以,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确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首先是发展性。发展性主要指教学模式要不断优化与更新,能够动态地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并且能适应学生学习的特征。要想在教学模式改革中体现发展性特征,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评价标准等角度出发。一是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及产业特征。二是教学形式。教师应将科技成果融入并渗透到旅游管理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三是评价标准,教师不能将理论知识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其次是系统性特征。系统性主要指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执行环节应相互影响、紧密衔接,不能“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由于教学模式是旅游管理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范式,因此对教学质量提升及教学目标实现拥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只有不同教学环节相互磨合、相互融合成科学的、完整的“系统”,才能更好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实效性及有效性。最后是针对性。针对性也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性”,通常来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聚焦旅游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应以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抓手,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契合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差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综合实践、情景教学、项目研究等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见习、实习、考察、参观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在现实岗位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类理论知识,提高理论应用的质量。但在具体应用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却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把控能力和理论探究能力不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难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其次,教师的教学形式依旧以理论灌输为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和分析,难以指引学生明确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教学模式应用效率。最后是企业参与程度有限,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模式的针对性,致使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效率不高。

(二)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

由于旅游产业拥有鲜明的动态化特征和特点,要求旅游人才能够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掌握各项技能和知识。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中,旅游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高职、中职及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为主,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相对有限。而且在特定的实践教学中,很难融入充足的信息化技术,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掌握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全面地发展及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因此旅游管理教师应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学生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科学

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模式应用质量的关键手段,在完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模式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学模式所拥有的连续性、系统性及针对性特征。但在教学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评价体系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所拥有的诊断功能与指引作用,进而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质量。其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还未形成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依旧注重对学生记忆、掌握及利用理论知识的评价。其次,评价体系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引,缺乏诊断性,很难突出教学模式所拥有的连续性、系统性及针对性等特征。最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且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致使学生过于注重应试。

四、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环节来实现,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则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我国现代教育是在传统精英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明显的“泛精英化”特征,然而在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泛精英化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切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充分地提升。需要学校结合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契合大众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模式是现代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需要教师做足准备,提高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首先,教师应拥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学校要想提高教师的把控能力,就需要从教师评价的角度出发,明确当前教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根据教师所存在的不足,制定出详细的培训机制。随后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深化评价体系,有针对地提高教师的把控能力。其次,是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引导的方式指引学生熟悉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将金字塔理论、支架理论及图式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知识传授过程更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提高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功能,增强教学模式的衔接性与针对性。譬如可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商定教学模式开展方向、内容及形式,或者在学生成果评价中,将学生成果呈现在企业专家面前,让成果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有效,进而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契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二)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培养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现代院校应从如下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首先是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譬如在项目研究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明确项目研究模式的应用范围,了解项目研究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从而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旅游项目中存在的理论问题。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生应用互联网平台探究问题答案,形成“对策建议”“咨询报告”“研究报告”等学习成果。譬如在现代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库,提高知识传授的“交互性”,让传统的“教师传授”真正转变为“学生探究”与“教师传授”的双向融合。其次是围绕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请求企业负责人将企业经营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呈现在计算机终端,进而鼓励学生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新媒体平台,对企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但在方案制定前,教师应引领学生参观旅游企业的运行机制,优化问题解决方案。此外,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具体项目呈现在计算机终端上,让学生通过远程参观的方式,对企业项目的建设过程、机制有全面地了解。

(三)健全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是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用、创新的关键和前提,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抓手。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视域下,应优化传统的评价模式,以提升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首先是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教师应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调整等情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以实践能力、价值观素养、理论知识为主的评价体系,提高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比重,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在此过程中,学校应结合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明确旅游企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让人才评价体系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是发挥评价体系的诊断功能。学校应通过评价体系判断教学模式是否拥有连续性、针对性及系统性等特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此外,在诊断功能的发挥上,学校必须将人才培养成果与培养过程结合起来,兼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方面。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模式的连续性、针对性及系统性。最后在评价方式上,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融合起来,增强评价体系的精准性。同时,要转变传统的应试评价方式,将实践评价、企业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朱云洁.基于区域文化的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构建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164-165,170.

[2]李瑞莹,郭创乐,龚季兴.“以赛促学,赛学相长”教学模式浅析: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三).成都: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21:90-91,95.

[3]张有山,董丽媛.基于区域文化的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构建及优化研究[J].化工进展,2020,39(5):2038.

[4]李金峰,时书霞.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刍议:以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1.

[5]李响,付红杰.“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0-21.

作者:刘小凤 单位: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郭嘉新传txt下载 2023-03-11 06:13:46
欠你的太多歌词 2023-03-10 15:13:39
这个家因为有了她... 2023-03-10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