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21:08:06 来源 : 三易在线
不知不觉间,国内的网游行业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而随着玩家的权利意识觉醒,玩家与网游公司间诉诸法律的情况也已屡见不鲜,在这其中围绕账号的纠纷也最为常见。这不,又双叒叕有玩家因为自己的账号被厂商封禁而选择起诉,但此事却颇有蹊跷。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日前公开的一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判决书显示,徐某的游戏账号被永久封禁后,要求游戏平台解封账号无果后,选择了将该网游的运营商告上法院。徐某称,自己对这款游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从未使用过所谓“妨碍游戏公平性”以及“具有作弊性质”的外挂程序,因此对游戏运营方拒绝解封账号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资料图)
游戏公司方面则向法院提交了后台数据,其中指出这位玩家在半年内,分别存在超过连续8天、12天、20天几乎不间断的游戏行为。显而易见,在游戏公司看来,玩家连续不停的游戏441小时(也就是)是违背人类生理规律的,所以只能解释为这位玩家使用了“脚本”。
法院选择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认定了被告方提供的证据,认定这一行为破坏公平交易,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而关于游戏公司是否有权封禁徐某的账号,法院认为游戏在贯彻规则时就已尽到提前告知义务,且对其账号封禁具有事实和合同依据。最终,因徐某主张解除账号封禁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未予支持。
事实上,围绕游戏封号的讨论在玩家群体中可谓是经久不衰,在各类网络游戏社群里如果没有出现玩家叫屈游戏“误封”,往往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这款游戏没什么人玩。此次玩家徐某的说法,就是凭什么以连续游戏400多个小时为由,来认定自己使用了“脚本”,而游戏公司的看法则是人怎么可能不睡觉、不休息,一直玩游戏呢?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游戏公司可能更得把账号给封了,毕竟要担心玩家会不会玩游戏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除非这位玩家的大脑生理结构和海豚一样,能够左脑休息时右脑工作,或是右脑休息时左脑工作,否则哪怕再年轻再有精力,无论如何连续这么久不眠不休玩游戏是绝无不可能的。当然,这位玩家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为什么明知自己的请求法院不可能支持的情况下,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打官司呢?
在相关报道中,这位玩家被描述为相关游戏的忠实用户,这也就意味着他在游戏中极有可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乃至资金成本,同时也代表其游戏账号本身可能也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在被封禁后,他的虚拟财产必然是会损失。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为了尝试挽回自己的沉没成本,就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徐某起诉这家游戏公司还另有深意。
游戏公司封禁这位玩家的账号,是因为认定其使用了脚本作弊,而认定作弊的依据其实是辩诉中才得到,如果不起诉的话,玩家永远都不太可能能知道自己的账号到底是以怎样的理由被封的。事实上,为了维护游戏环境,运营方一直在打击脚本、外挂等破坏游戏公平性的行为,而围绕外挂的斗争从网游诞生之初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所以有观点认为,这位玩家明知不可能通过法律达成诉求也要起诉,可能就不是奔着胜诉而来,而是想要通过法庭的质证来摸索游戏公司分辨脚本的标准。比如说在这一案件中,游戏公司除了举证这位玩家连续进行了441小时的游戏外,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数据,即每小时的游戏局数在10次左右,大于正常的每小时5-7局。
这样一来,徐某乃至脚本的作者不就知道了,原来这款游戏的局数符合脚本特征才是游戏公司判断的标准之一。
众所周知,外挂、脚本在竞技类网游中是破坏公平性的黑手,在传统RPG网游里是过度挖掘资源、加速游戏寿命消耗的推手,这些都是站在游戏运营方与正常玩家对立面的。为了反外挂、反脚本无非是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其中直接的方式就是类似腾讯TP系统一样,通过大量消耗系统资源的“扫盘”行为,强行扫描后台程序来识别外挂或脚本。
只可惜,随着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视,以及监管机构对于厂商获取用户数据的规制,用扫盘来反外挂的策略已难成长久之计。如今主流的反外挂方式,主要是围绕以“特征码”为代表的异常数据,来反推是否使用了外挂或者脚本。“特征码”其实就相当于程序的指纹,而在这起案件中,游戏厂商判断脚本使用的特征码就是正常玩家一小时最多只进行7次对局,但使用脚本却实现了10次对局。
经过这样的折腾,脚本制作者都能知道了这款游戏判定脚本的其中一个依据,在编写脚本时候就会对其加以限制,比如说控制脚本一小时也只进行7次对局。这时候如果游戏厂商没有找到其他的异常数据,在后台显示脚本就与正常玩家一模一样了。
如果这一推测属实,就只能说如今黑灰产团队也逐渐有了法律意识。而当他们开始借助法律手段的时候,游戏厂商的反外挂、反脚本工作可就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