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13:13:08 来源 : 三易在线
2022年3月下旬,很多朋友都在Windows 10的消息中心里看到了这样的一条通知:
“对于某些版本的 Windows 10 操作系统来说,其附带的 IE11 桌面应用程序将于 2022 年 6 月 15 日正式停用。
这意味着 IE11 桌面应用程序将不再受到支持,之后在用户尝试启动 IE 时,也将被重定向至 Microsoft Edge 。”
说实在的,即便是对于我们三易生活这样有着几十年使用PC经历的用户来说,看到微软直至2022年还在孜孜不倦地催促大家“IE要退役了,快做好准备”,不免也有些“时空错乱”般的感觉。
难道IE不是早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微软还在催促大家放弃这款老掉牙的浏览器呢?
事实上,微软放弃IE已经多年
2015年3月,微软方面公开确认放弃IE品牌,并不再开发新版的IE浏览器。这就意味着曾在上世纪一度占据高达90%以上市场份额的IE浏览器,正式被判了“死刑”。
而微软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彼时IE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快速下跌,而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主流网站拒绝兼容。即便微软在2011年发布了底层改进其实相当巨大的IE11,也未能挽救这一颓势。到了2015年,IE的市占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跌破20%,所以被抛弃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当时微软没有想到的是,IE最后的“苟延残喘”却渡过了如此长的时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虽然IE在2015年的市占率就已低至15%左右,但六年多时间过去后,到了2021年4月其依然还有着4%的份额,并未完全“死绝”。
面对这种情况,微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也显著加大了进一步淘汰IE的力度。
2021年8月,微软结束了IE11对自家Microsoft365的支持,不再允许IE使用Office网页端办公应用,试图削弱其在企业及低配置云主机市场的竞争力。
2021年9月微软方面发出警告,由于IE的漏洞已经不会再得到修复,已有黑客开始利用新发现的IE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2021年10月,谷歌禁止IE11浏览器使用自家搜索服务,而这就意味着IE浏览器甚至已经无法再能使用世界上最大、最主流的搜索引擎。
2021年12月,Windows 10开始弹出显眼的警告信息,提醒还在使用老版本系统的用户及早升级,从而用新的Egde浏览器完全取代IE。
接下来,就回到我们本文开头的这个话题了。也就是在2022年3月,微软再一次明确提醒用户,IE即将在今年6月15日彻底“退役”,消费者与开发者都应迅速升级到最新的浏览器。
为什么IE会被淘汰?其实它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慢
为什么微软会淘汰IE?说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IE性能很差、很卡”。的确,如果搜索与IE相关的话题就会看到,各种嘲讽IE浏览器卡顿、反应迟缓、不支持最新互联网技术和标准的梗。
但问题是,IE真的卡、真的慢吗?
IE8的性能和竞争对手相比,确实是非常非常的差
但这个问题,还需要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待。首先在IE如日中天的那段时期,以IE5.5、IE6、IE8为代表的那些版本,在性能优化方面做得的确是很差。想必经历过那一时期的PC用户还会记得,与Safari、Firefox、Chrome等同期的竞争对手相比,IE在网页加载、渲染方面的“迟缓”,完全是肉眼可见的有距。
但是微软对于IE的性能问题,却并不是毫无作为。事实上,自从IE9之后,他们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来提升IE的渲染速度、JAVA性能、CPU占用率等等指标。特别是到了IE11时期,当时其甚至在发布时是以“高性能”作为主要宣传点的。
IE11的测试成绩:110.6ms(越少越好)
Firefox Nightly 100测试成绩:114.7ms
Edge beta100测试成绩:136.8ms
Chrome稳定版99测试成绩:144.6ms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的测试,在最新版的Windows 11(Dev渠道、Build22581)中,IE11的Sunspider测试渲染时间甚至是我们手头所有浏览器中最短的。换而言之,在曾经饱受诟病的Java性能上,古老的IE11甚至超过了2022年最新版本的Firefox、Edge,以及Chrome。
IE的真正问题,可能出在它的商业策略上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IE(特别是最后期版本的IE)其实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般性能不济。但如果我们硬要说曾经的IE有什么特别值得诟病之处,那么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出在了其过于封闭的商业策略上。
许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的是,IE其实并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第一款浏览器。事实上,早期网景(Netscape)公司的Navigator浏览器才是绝对的王者,当时它的市占率高达80%,且同时被作为Windows和Mac OS的首选浏览器。
然后在1994年,网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想要在浏览器上增加网页插件功能,从而使得开发者可以直接用网页代码编写程序,在浏览器中运行。没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几乎可以看做是如今“小程序”的鼻祖。但也正因如此,这意味着网景的浏览器开始不只是单纯的网页显示工具,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挑战到了传统操作系统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产生了必须自研浏览器的想法,并且很快IE就诞生了。更为重要的是,在1996年的IE3中,微软针对性地推出了自家的网络“小程序”技术——Active X控件。
不得不说,Active X确实赋予了IE浏览器非常强大的功能。一方面,由于微软自家Office办公软件也使用Active X接口,这也使得IE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直接打开、甚至是编辑Office文档的浏览器。另一方面,基于Active X技术,许多开发者也为IE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插件,比如大家熟悉的Flash Player就是其中的典型。
然而,Active X的缺点其实也相当明显。首先,它被设计得非常非常不安全。在早期(Vista之前)的Windows系统里,Active X软件的权限甚至完全得不到限制,这使得基于这个标准编写的恶意程序大量涌现,而且可以轻易地窃取系统中的任何隐私信息。
其次,作为微软对抗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Active X是一个完全由IE独占的技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其他任何非IE内核的浏览器都不支持它。更糟糕的是,微软借助Windows和Office的影响力,使得Active X这个“非行业标准”一度成为了事实上的最主流浏览器插件技术。
于是乎,这样一来悲剧就注定产生了。一方面,私有标准意味着Active X的各种性能、安全性改进,只能由微软独自推进,得不到其他任何企业的帮助。另一方面,IE客观上曾经获得的高市占率,又使得这个并不先进、也不安全的技术受到了广泛采用。
没错,比起“性能差”,安全性极为糟糕的Active X标准、且拒绝支持行业公开规范,可能才是IE后续受到越来越多厂商和用户排挤的真正原因所在。
微软已经拥抱开放,但IE的“遗毒”还将继续
令人欣慰的是,在放弃IE后,微软很快就转向了拥抱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如今,最新的Edge浏览器已经是基于开源的Chromium内核,同时它的插件自然也转向了更安全、且跨平台的公有技术标准,并且不再支持Active X。
但问题就在于,曾经的IE实在是影响太大、市占率太高。即便微软已经“改邪归正”,但许许多多基于Active X这个古老技术标准的浏览器插件,却未必能够用新的技术重写(或者是不愿意重写)。于是乎,这才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虽然IE被停止开发已经有六、七年之久,但其市占率却依然不少,而且难以被部分用户舍弃的现象。
令人颇为无奈的是,在最新版的Edge浏览器里,微软虽然已经换用了全新的内核,支持了行业的各种公开技术标准。但依然保留了一个“IE模式”,甚至是为其设计了在遇到不兼容网站时自动切换的机制。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糟糕但却封闭的私有技术一旦成为行业“主流”,所可能带来的恶劣且长期的影响。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