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 11:14:40 来源 : 文秘帮
一、课时安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和国家要求掌握的教学大纲,制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授课内容,并合理安排授课课时,避免过紧或过松。如果授课内容过多,教师上课时就会加快语速,反之就会减慢语速,两者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二、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反映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进展情况。以学生所用教材为蓝本进行备课,避免脱节或概念陈旧。每节课内容不要太多,每分钟大约2张幻灯片(PPT),图片多则幻灯片张数相对较多多,如文字多则幻灯片张数相对较少。但要尽量减少文字描述,尤其是不能把课本上的内容抄上去。教师要吃透教学内容,熟记于心,避免临时翻书。教师往往想传授更多知识给学生,常导致“消化不良”,要学会忍痛割爱,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1]。教师接到教学任务后,应认真准备教案,讲授内容与课时相对应,如第一个内容需要5分钟讲完,第二个内容需要3分钟讲完,需要在教案上注明,制作课件时按照教案添加或删减图片,通过练习,不断调整,这样就容易控制课堂节奏。讲义可以相对详细。二者在课堂上可提示内容和时间进度,进一步细化讲课过程。
(三)课件制作
理论课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它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形式,注重文字、图片、动画等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1]。教师要熟悉电脑知识,善于驾驭电脑软件。每张幻灯片不超过8行,字体不能太小,文字颜色与背景色彩对比度要明显,以免因色差导致画面模糊,影响视觉效果。对关键词语或专业术语附有英文解释,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由于临床案例多,所以临床阶段的授课内容相比基础阶段更加生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留意拍摄照片、视频,对化验单、CT片、病历等进行拍照,作为教学材料,进一步丰富课件形式和内容。但要注意对图片进行适当处理,保护患者隐私。同时需注意版权问题,使用他人的图片要注明来源。
当然,教师也可应用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以提高授课内容的生动性,比如,讲解肺癌时,可以用乒乓球表示肿瘤;讲解乳腺疾病时可以带上乳腺疾病模型;讲解分娩时可以带上骨盆及胎儿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四)反复演练
课件制作好之后,需要反复演练,确定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完毕,并注意与前后内容的衔接。演练过程中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图片,组织好语言精讲或略讲。同时,需要两手准备,练习传统授课方法,即不用多媒体时仍能正常授课。将精力放在如何讲好、如何让学生听懂并留下深刻印象,避免表演性讲课或完全依赖多媒体。
(五)形象仪表得当
注重外表形象,仪表端庄,教态自然,态度亲切,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注意避免使用浓香水。
三、课堂技巧
(一)做好开场白,消除紧张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主动介绍自己和本节课内容,消除陌生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教师的目光可落在教室的最后面,或扫视全班,缓解紧张感。
(二)讲课技巧
根据课程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使用统一的标准术语讲课,准确地表达概念和原则,通过生动精炼的语言,结合语音、语气、语调及形体语言的运用[2]来突出教学重点,剖析难点,避免口头禅或用方言讲课,使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通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学生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情感的交流,这是每个教师应当注重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不能自始至终一个姿势、一种语调,这样易引起学生疲倦。尽量不要站在同一位置不动或挡住投影画面。可以走下讲台,在教室内转动,或站在学生面前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兴趣,使学生处于相对紧张、兴奋的状态。如果学生出现困倦、思维停滞,可采用提问、设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问应该兼顾差生的学习水平,使大部分同学可以参与互动。
(三)板书
作为正式授课,必须有板书。可用中文或英文,或二者结合,可以先在黑板中部写章节题目,逐渐引申,采用上下或左右展开,根据内容逐渐补充,条理清楚,最好形成一个图形或词句,学生通过板书就能联想起所有重点,保持长久记忆。教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全班注意力都集中在黑板上,注意不要有错别字或错误笔顺。
(四)掌握课堂时间
尽管已提前演练了讲课内容,但站在讲台上,仍可能会紧张,导致语速加快,提前讲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严格来讲,提前或延迟的时间不超过20秒。教师应该把教案、讲义放在桌面上,根据教案的安排控制讲课节奏。 1.如果时间较多,可以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当堂解答。还可结合本课内容介绍如何复习、如何记忆,有关的内容最新发展动态等。如果剩余时间过少,可少写或不写板书;可减少过渡性语言,但不能加快语速。
2.对本次讲课内容准备中英文小结,根据时间长短选择讲解方式。
3.准备临床案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反之可以不讲。讲解熟悉的案例,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学生将来从事该专业的兴趣。
(五)主导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需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讲得再多、再认真也是效果全无。诚然,也可以组织学生
自学、讨论等,但不能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否则会导致学生知识点模糊,记忆不深刻。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尽管具有一些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知识点较多时难以实施。 四、规范教学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有效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精神饱满,控制消极的思想和言语,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具有未来意识,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4-6]。从而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可能减弱,以至最终丧失。
同时热爱、尊重学生,不挖苦和讽刺学生,不能流露出厌倦教学、厌恶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讲课中避免讨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如谈论政治、抨击社会现状、大谈个人成就等,不但占用课堂时间,更易引起负面作用。
五、教学相长
教师在授课时,相关教学主任、教学督导可随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下课后可告知教师哪些需要改进,下一堂课如何调整。同时,学生在该教师授课结束后即对教师评分,教务部门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外表形象、性格特点、知识宽度等个人魅力对教学效果也有影响。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观摩、讲课比赛等活动,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水平[7]。另外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等途径加强教师素质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其具备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七、结语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为满足现代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助理执业医生为目标而设置的专业, 与本科专业相比,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相对较少, 起点较低, 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1],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其特点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进而可能影响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的临床技能水平[2]。同时药理学科学科面广、理论性强, 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多,是一门令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课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成绩挂科率始终处在所有专业课程前列。
我们认识到, 要达到医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客观实际, 革新常规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模式, 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可理解、易记忆, 并激起和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近年来, 有不少学校尝试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TBL (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 4]。鉴于此, 我们融合了PBL和TBL教学法, 并探索性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 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 丰富教学内容
1. 1 让“故事”串联起知识点 在以往的理论课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 我们深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之后, 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感觉“上课无味”, 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药理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不折不扣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 有意识地尝试在课堂上添加与课程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包括著名药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药理学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前因后果、某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经典案例等。对于刚接触药理学学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新鲜内容, 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例如, 在讲解抗生素时, 可以引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红霉素与军团菌的故事、百浪多息和磺胺药的故事;讲解抗组胺药物时可以穿插苯海拉明和二战士兵晕船的故事;讲解抗肿瘤药物时候则可以讲讲因为误用叶酸导致白血病加剧并最终发明甲氨蝶呤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并能激起他们对药理学的兴趣。
1. 2 口诀和联想记忆法的运用 药理学的知识点很多, 而且各章各节之间跨度大, 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抽象性高,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此, 我们通过收集和改变了一些记忆口诀和联想记忆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深受学生喜爱。例如, 在抗癫痫药物这一章, 由于不同症状要用不同的药物, 记忆中很容易搞混, 记忆口诀为:癫痫小发作, 首选乙琥胺;局限发作大发作, 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 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 坚持用药防骤停。局麻类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名称接近, 用途有所区别, 记忆起来容易混淆, 口诀为:丁卡表麻毒性大, 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 室性律乱常用它。通过这些口诀, 可有将零散难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记忆起来方便而牢固。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通过联想记忆法可以讲药理学中原本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方便理解和记忆, 同时一旦记住还不易忘记。例如, 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初学者很容易将这些变化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相混淆, 如果应用联想记忆法就可以轻松记住这些症状和体征。 阿托品的作用联想为:未孕女子持枪上战场打仗。在战斗中, 女子情绪激动(心率加快), 血脉喷张(皮肤潮红), 怒目圆睁(瞳孔散大), 战场上硝烟, 女子口干舌燥(抑制腺体分泌), 仍然只顾射杀远处敌人却不顾自身安危(只能看到远处, 无法看清近处), 同时由于未孕所以子宫松弛(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 由于要战斗所以顾不及上厕所(抑制逼尿肌痉挛)。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联想记忆法, 学生一看到阿托品就会联想上述场景, 记忆深刻而持久。
2 探索创新课堂模式
2. 1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堂课45 min全是教师讲, 学生听。对于刚接触药理学科的学生而言, 药理课是生涩难懂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学生很难保持5~10 min的注意力。即使在教学PPT添加了丰富的图片和小视频, 讲课过程中也插一些故事和医例后, 也难以保证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有研究表明, 健康成年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40 min[5], 超过这个时限之后, 大脑就会疲劳, 注意力就会打折扣。为此, 我们尝试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 即采用“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讲课的时间控制在35 min左右, 剩余的时间是小组讨论和回答教师提问时间, 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但不限于本堂课所学内容(详见下节描述)。
2. 2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是和“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配套使用的。在前30 min左右的课程讲解环节中, 我们有意识地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 并示意学生记下问题。在后15 min的环节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抢答或者教师“点将”的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负责当场点评并视问题回答正确性、完整度给予全组学生一定的奖励分, 奖励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直接挂钩。除回答提问, 我们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予课程相关的知识、疑问甚至新闻事件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给与点评或释疑, 并酌情奖励全组, 奖励分也与平时成绩挂钩。
教学实践证明,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结合“提问式”和“小组化”讨论的教学显著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师生沟通, 不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和考试成绩。
3 总结和展望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核心和桥梁, 而理论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因此, 药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事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本科和七八年制同专业学生相比, 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甚至纪律性等方面都较有差距, 这客观上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方式。然而, 在常规理论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者板书的形式, 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足45 min, 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填鸭”的状态, 教学质量不言而喻。为了打破这种“教”与“学”相疏的窘境, 从2011年开始, 我们以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为切入点,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一些革新, 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设计的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能很好地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质量有较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会在药理学教学中继续坚持和改进这套教学模式, 同时还将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 共同探索和改进这套新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努力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吴友科, 汤之明, 游斌, 等.探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课程(实验班)改革方案.医药前沿, 2011,1(15):92-93.
[2] 白纪红, 赵日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探析:逆向思维教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10(3):283-285.
[3] 王向玲, 王素利.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教育与职业, 2012,(18):149-150.
[4] 李新才, 邓凤君, 曾碧映, 等.T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1):136-137.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
[4]张云秋,于双成.日本医学本科教育课程规划的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3-124.
关键词: 职高教育 临床医学教学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临床医学理论课程的每一个病种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治疗等内容。现阶段医学院在校老师在临床医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集中不了精力,对理论课程难以产生兴趣。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理论大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是,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压力是很大的,必须对现有的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现阶段职高临床医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通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可以发现职高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临床医学理论课上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庞大的理论知识,而且所要接受的知识涉及方面太多、信息量太大、重点不够突出、学生不好掌握;其次,在临床理论教学过程中,一些年轻学生对死板的理论知识难以产生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考试这一环节,在考试临近时,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记忆过程中,虽然可以应对考试,但是学习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这点是令大多数专业学生头疼的问题。综合学生和身边教师的意见,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模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只有带着兴趣学习,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职高临床医学改革的方法
现在职高学生已经在教育制度下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学习方式,在进入职高学校临床医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督促,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在初步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必要对每个病种的内容从头到尾讲述,应该把上课的有限时间以重点内容为主,对与临床疗诊有密切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讲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通过讲述教材内容,再提出教学要求,强调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感到困惑,没有目的地接受信息,是很难学进去的。所以,我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在教学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习,其次在课上,根据教学大纲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对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列出模拟试题,先让学生回答,回答完毕后先不公布答案,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给出的大纲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主次划分,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检验模拟试题答案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改变教学顺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学习兴趣,模拟试题的加入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需要掌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对职高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分析
职高临床医学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没有对临床医学理论的兴趣是学不好的,学医学与学数理化不同,需要背的东西太多,再加上医学内容更加繁杂,即使看得懂也不大好背,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套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并不善于记忆。现今职高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医兴趣。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而强制地逼迫学生学习,那么无疑是一种遏制真理出现的行为。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真正感觉到了乐趣,有兴趣才能够有效思考和学习。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原有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前预习,课上分清主次知识点带着问题学习的模式,再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革的最大作用是激发学生对临床理论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吸引学生的视听,给大脑发出一个兴奋的信号,对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再结合课下筛选过滤,从而进行吸收消化。
这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利用学生对模拟试题的解题渴望,从而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职高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模式等问题,就职高临床医学教学应该如何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临床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理论教学的接受兴趣,这是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齐敬先,郭娜,孙浩.高职高专语文教材建设现状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10).
[2]王立国,张远芝,杨敬博,何国珍.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4).
1.1《内经》临床指导思想研究张天佐等从“人本思想”角度认识《内经》理论,认为《内经》所反映的人本思想包括生命观、诊治观和养生观,重视、保全人的生命是该书的基本指导思想。金光亮认为“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温海亭等认为“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未病防病,已病防变,防患于未然,强调的是“预防为主”;升华了中医预防医学,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周仲瑛认为“治未病”可分为治其未生、未成、未发、未传和未变等方面,包括了临床之超早期治疗疾病、治“潜病”、养生疗法、针对性治疗和防治疾病的内容,“治未病”理念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王庆其认为,近来对《内经》临床医学指导思想的讨论,主要是指“以人为本”、“治未病”以及“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3个方面,它们都体现了《内经》的临床医学思想,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周安方认为《内经》的临床医学指导思想包括以人为本思想、以防为主思想、以和为贵思想等3个方面。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医学要以病人为根本、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以防为主思想强调临床上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和为贵思想强调调和阴阳气血、恢复阴阳气血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是治病的基本法则。
1.2《内经》病因病机理论研究韩永明等认为《内经》的病因包括了阴阳分类、三部分类,六淫、七情病因的致病特点,以及饮食、房欲、劳倦、虫兽伤致病等内容;《内经》已经认识到体质、自然气候的异常、人体自身精神状态等都可以成为致病因素,因此是“病因学说”的源头。马小兰认为《内经》的病因涉及时气、疫疠、情志太过、饮食失宜、劳逸无度、起居不节及外伤诸方面,并以阴阳分类法和三部分类法对病因进行分类;《内经》的病机包括阴阳(寒热)病机、表里病机、虚实(邪正盛衰)病机、六气病机、五行病机、精气血津液病机、脏腑病机等方面。宋耀鸿认为《内经》“病机十九条”是把疾病所表现的错综复杂的病状加以综合考察进行病机分析的典范,并具有以下特点:五脏定病位,六气明病性;审病症病因之异同;求有无与虚实。吴弥漫认为《内经》病因病机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以下特点:比较“奇恒”,明辨适度与太过,过则为病;内外病因并重,而机体正邪盛衰只是相对而言;以动态的观点、从整体失衡的角度研究疾病发展变化机理;类比推理,以外揣内;综合归纳,以“证”命病。卢红蓉从论述方法、思维方式、内容共同点等方面研究《内经》病机特点,认为《内经》病机理论具有与人文医学相互渗透;以“证”论“机”,开阖有度;揣度奇恒,以“象”测“机”;注重功能,兼顾形质;提纲挈领,偏重原则等特点。
1.3《内经》临床诊察理论研究曾高峰认为《内经》的诊法原理为“以表知里”、“以常衡变”;诊法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按诊,而切按诊又包括脉诊、虚里诊、尺肤诊、腹部触诊等。严慧芳等认为《内经》对舌的解剖、生理、病理都有明晰准确的认识,其“舌诊”理论以经脉络属关系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舌象变化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吉凶的重要依据,从而构建了舌诊理论的基本框架。杜松认为《内经》的色诊是望诊的中坚内容,包括了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内容。徐振华等认为《内经》以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以及特定穴理论为基础构筑了经络诊察体系,正如《灵枢•终始》所言“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经络诊察的方法则有问、审、切、循、按等。杨杰认为,《内经》诊法以纵向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变化,横向以四诊合参诊察病证;其诊法包括脉诊、尺诊、色诊、面诊、身体分部诊、病因诊、情志诊、梦诊、毛发诊、十二经诊、络脉诊、体质诊等近50种诊法。通过对《内经》诊法内涵外延的分析,认为《内经》诊法是以“整体恒动观”为基本理念,具有“因人因时因地”三因特色的诊法。
1.4《内经》临床论治理论研究陈钢认为《内经》理论指导诊治体现在以下方面:对疾病的整体预见功能、临床诊治的认识功能、对疾病现象和治疗的解释与方法功能、提高医生决策能力、批判临床错误观点和拓展诊疗潜力的能力。马赟认为《内经》是“诊、治、调”三位一体的诊治体系,在临床论治上以整体联系、点面结合及防护为主、以人为本为其主要理论特点。毛旭等认为《内经》治疗学的特征是从整体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控,这种整体统一观体现在治疗主导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手段中;它主要包括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经络联系的整体观、全息调控的整体观。而针刺疗法中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等则是《内经》治疗学中整体观思想在针治角度中的体现。王敏等认为《内经》极其重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正气的顾护,对虚证强调“五虚勿近”,对实证提出“无逢其冲而泻之”;在疾病治疗中以顾护正气为主是《内经》治疗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刘永旭等认为《内经》从生理、病理、临床诊治等方面阐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扶阳思想是《内经》重要的治疗思想。邹澍宣等认为《内经》扶阳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重视阳气,阳主阴从;《内经》的治病立法首重扶阳,扶阳有助于阴阳平衡的恢复,“使人体阳气宣通、正常强盛”。冯文林认为《内经》的治则主要为治病求本、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因时因地因人治宜以及治未病;治法包括药治、刺灸、导引、按摩、外敷、熏洗以及饮食治疗、精神治疗、手术治疗等。蔡旭认为《内经》的论治思想主要为治病求本、谨守病机,主张祛邪外出,强调系统调节、因情治宜、权变疗法以及治未病。周安方分析《内经》临床医学理论,认为其临床论治理论包括治病求本理论、阴阳求衡理论、气血求和理论、正邪求谐理论、时势求顺理论、五行制胜理论、以此调彼理论、各有所宜理论8个方面。
2结语
综上所述,《内经》既是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又是一部中医临床医学巨著,其临床医学理论内涵丰富,数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有“治病法书”之誉。综观其临床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临床指导思想、病因病机理论、临床诊察理论、临床辨证理论、临床论治理论等方面。其临床医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人本思想”、“治未病”、“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以和为贵”等思想。“人本思想”是《内经》的基本指导思想;“治未病”思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和为贵”思想强调调和阴阳气血、恢复阴阳气血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是治病的基本法则。《内经》对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对病因明确分类,并且认识到多种病因的致病特点,是“病因学说”的源头;《内经》“病机十九条”是病机分析的典范,具有以五脏定病位,六气明病性;审病症病因之异同等特点。《内经》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比较“奇恒”、明辨适度与太过、过则为病;内外病因并重;以动态的观点、从整体失衡的角度研究疾病发展变化机理;类比推理、以外揣内等特点。其诊法原理为“以表知里”、“以常衡变”;以纵向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变化,横向以四诊合参诊察病证;以“整体恒动观”为基本理念;具有“因人因时因地”三因特色的诊法。《内经》临床论治理论是“诊、治、调”三位一体的诊治体系;其治疗学的特征是从整体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控;《内经》极其重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正气的顾护,也阐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在疾病治疗中以顾护正气为主、扶阳思想是《内经》重要的治疗思想;《内经》的治则主要包括治病求本、阴阳求衡、气血求和、扶正祛邪、时势求顺、五行制胜、以此调彼、各有所宜、因时因地因人治宜以及治未病等多个方面。总之,《内经》的临床医学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值得进一步发掘,并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实践;临床医学;必要性;对策
医学类专业中合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操作学习是很关键的。临床实践是为了通过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学习、提升达到向高水平高层次的临床医师的跨越。增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医学教师的培训、矫正医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轻视、合理安排考研、实习与就业的矛盾、使用进步的临床教学方法,进而满足人类医学需求和推进国家医学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1.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问题
1.1缺乏对临床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注重对医生职业道德、医生职责、临床实践工作关心,这是很多医学院学生的问题。这些医学生往往更专注于医学书本的学习和对资格考试的准备,思想中并没有以病人、救治工作为主要关注点。在医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认为等到未来进入医院参加工作接触患者再学习、总结经验,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仅仅是拿到资格证书和毕业证。这种对医学实践过程的消极看法容易让学生产生散漫自由的心态。
1.2医学生实践阶段压力较大
我国是在过去医学界工作者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规律安排预防医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锻炼,在这个阶段医学生往往还面对考研或者就业的选择。准备考入更高等学府的医学生在考研过程中把大量的实践花费在专业知识的复习上而准备就业的医学生在联系医院等工作单位。这样,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医学生的实习丧失了积极性[1]。
1.3医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医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对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对病人体质、症状的分析和解决往往不知所措。在实践过程中脱离了老师的指点后缺乏思考或者在老师的指点下有盲目听从、过分依赖,不能独立地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候自主地思考、解决问题。
2.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2.1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1年中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指出临床医学生要多见识各种普通病种,对其原因和影响熟悉,而且应该熟练掌握医疗技能和熟记医学教育疾病等知识,把预防、治疗疾病做为最终的目的。爱丁堡宜认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
2.2符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
随着医疗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进步,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方向就是提升社区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预防医学生未来的方向是从事医疗服务事业,是集疾病的预防、诊疗为一体,同时肩负着传播医疗教育保健知识的传播重任。预防医学生是医疗教育事业实施的关键执行者也代表着国家的医疗事业水平,可以推动国家医疗卫生进步的速度。预防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将来的医疗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有很紧密的联系。
2.3拉近预防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
曾经非典病的传染证实了我们国家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脱离。大批的预防医学生没有前期预防和后期诊疗的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显现出很多不足。而且,预防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多年来是脱离的,预防医学生通常在需要临床实践时表现出很多不足。对预防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可与拉近这两者之间的鸿沟,也有助于培育可靠地预防医学生。预防医学生只有在了预防医学中加强临床实习,才能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者为社区医疗、为人类医疗事业做贡献。
3.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端正预防医学生的学习观念
医学教育过程需要预防医学生积累、学习和实践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的工作态度、职责和水平的质量与医学生的实践过程有紧密联系。要从基础培养、端正预防医学生的观念和态度,让其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
3.2要树立崇高的医德
作为医疗工作者自身有对人类生命要有高尚的的救死扶伤的道德意识,要对病人、病情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医德水准是每一位预防医学生应有的基本职业准则。在预防医学生实践开始到走入工作岗位,崇高的原则性医德应该在其思想中树立。预防医学生从接触医疗专业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艰巨的任务,其本质就是要拯救生命于危难之间。
3.3合理安排考研、就业和实践
预防医学生毕业之际的考研、就业和实践都需要丰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医疗水平,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充裕的。医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既满足了考研需要复习的医学专业知识也为未来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实践出真知,实践过程可以帮助医学生复习医学理论知识,并且促进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使用,可以发现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
3.4培养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直接关系着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和表现。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论知识,根据对病人病情的了解、诊断,对病人进行分析下定论的思维方法,其需要多种临床思维因素的综合。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准可以通过对病房病人的接触、对特殊病例的研究、对医疗书籍的阅读、向高级的有经验医师的学习等方式提升[3]。
3.5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经验
一位预防医学生能将课本专业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并且成功地解决病人问题,相信其在日后医疗工作中是一位优秀的专业医师。预防医学的学科专业特点要求医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带入医疗工作中,让临床实践发挥诊疗和教育的作用。预防医学生要善于发现自身的操作弱点,多参加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技能。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教育中培育综合实力较高的合格的医师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艰难的一个环节。当前的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职业医师制度的全面推进,预防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育亟待完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晓方.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4,9(1):77-79.
[2]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3]林文简.临床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浅析[J].理论观察,2011,7(1):135-136.
关键词:实践;临床医学;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4-0013-02
医学类专业中合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操作学习是很关键的。临床实践是为了通过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学习、提升达到向高水平高层次的临床医师的跨越。增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医学教师的培训、矫正医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轻视、合理安排考研、实习与就业的矛盾、使用进步的临床教学方法,进而满足人类医学需求和推进国家医学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1.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问题
1.1缺乏对临床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注重对医生职业道德、医生职责、临床实践工作关心,这是很多医学院学生的问题。这些医学生往往更专注于医学书本的学习和对资格考试的准备,思想中并没有以病人、救治工作为主要关注点。在医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认为等到未来进入医院参加工作接触患者再学习、总结经验,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仅仅是拿到资格证书和毕业证。这种对医学实践过程的消极看法容易让学生产生散漫自由的心态。
1.2医学生实践阶段压力较大
我国是在过去医学界工作者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规律安排预防医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锻炼,在这个阶段医学生往往还面对考研或者就业的选择。准备考入更高等学府的医学生在考研过程中把大量的实践花费在专业知识的复习上而准备就业的医学生在联系医院等工作单位。这样,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医学生的实习丧失了积极性[1]。
1.3医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医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对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对病人体质、症状的分析和解决往往不知所措。在实践过程中脱离了老师的指点后缺乏思考或者在老师的指点下有盲目听从、过分依赖,不能独立地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候自主地思考、解决问题。
2.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2.1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1年中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指出临床医学生要多见识各种普通病种,对其原因和影响熟悉,而且应该熟练掌握医疗技能和熟记医学教育疾病等知识,把预防、治疗疾病做为最终的目的。爱丁堡宜认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
2.2符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
随着医疗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进步,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方向就是提升社区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预防医学生未来的方向是从事医疗服务事业,是集疾病的预防、诊疗为一体,同时肩负着传播医疗教育保健知识的传播重任。预防医学生是医疗教育事业实施的关键执行者也代表着国家的医疗事业水平,可以推动国家医疗卫生进步的速度。预防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将来的医疗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有很紧密的联系。
2.3拉近预防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
曾经非典病的传染证实了我们国家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脱离。大批的预防医学生没有前期预防和后期诊疗的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显现出很多不足。而且,预防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多年来是脱离的,预防医学生通常在需要临床实践时表现出很多不足。对预防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可与拉近这两者之间的鸿沟,也有助于培育可靠地预防医学生。预防医学生只有在了预防医学中加强临床实习,才能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者为社区医疗、为人类医疗事业做贡献。
3.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端正预防医学生的学习观念
医学教育过程需要预防医学生积累、学习和实践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的工作态度、职责和水平的质量与医学生的实践过程有紧密联系。要从基础培养、端正预防医学生的观念和态度,让其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
3.2要树立崇高的医德
作为医疗工作者自身有对人类生命要有高尚的的救死扶伤的道德意识,要对病人、病情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医德水准是每一位预防医学生应有的基本职业准则。在预防医学生实践开始到走入工作岗位,崇高的原则性医德应该在其思想中树立。预防医学生从接触医疗专业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艰巨的任务,其本质就是要拯救生命于危难之间。
3.3合理安排考研、就业和实践
预防医学生毕业之际的考研、就业和实践都需要丰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医疗水平,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充裕的。医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既满足了考研需要复习的医学专业知识也为未来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实践出真知,实践过程可以帮助医学生复习医学理论知识,并且促进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使用,可以发现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
3.4培养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直接关系着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和表现。预防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论知识,根据对病人病情的了解、诊断,对病人进行分析下定论的思维方法,其需要多种临床思维因素的综合。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准可以通过对病房病人的接触、对特殊病例的研究、对医疗书籍的阅读、向高级的有经验医师的学习等方式提升[3]。
3.5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经验
一位预防医学生能将课本专业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并且成功地解决病人问题,相信其在日后医疗工作中是一位优秀的专业医师。预防医学的学科专业特点要求医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带入医疗工作中,让临床实践发挥诊疗和教育的作用。预防医学生要善于发现自身的操作弱点,多参加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技能。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教育中培育综合实力较高的合格的医师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艰难的一个环节。当前的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职业医师制度的全面推进,预防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育亟待完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晓方.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4,9(1):77-79.
[2]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3]林文简.临床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浅析[J].理论观察,2011,7(1):135-136.
现在职高学生已经在教育制度下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学习方式,在进入职高学校临床医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督促,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在初步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必要对每个病种的内容从头到尾讲述,应该把上课的有限时间以重点内容为主,对与临床疗诊有密切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讲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通过讲述教材内容,再提出教学要求,强调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感到困惑,没有目的地接受信息,是很难学进去的。所以,我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在教学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习,其次在课上,根据教学大纲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对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列出模拟试题,先让学生回答,回答完毕后先不公布答案,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给出的大纲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主次划分,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检验模拟试题答案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改变教学顺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学习兴趣,模拟试题的加入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需要掌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职高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分析
职高临床医学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没有对临床医学理论的兴趣是学不好的,学医学与学数理化不同,需要背的东西太多,再加上医学内容更加繁杂,即使看得懂也不大好背,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套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并不善于记忆。现今职高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医兴趣。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而强制地逼迫学生学习,那么无疑是一种遏制真理出现的行为。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真正感觉到了乐趣,有兴趣才能够有效思考和学习。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原有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前预习,课上分清主次知识点带着问题学习的模式,再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革的最大作用是激发学生对临床理论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吸引学生的视听,给大脑发出一个兴奋的信号,对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再结合课下筛选过滤,从而进行吸收消化。这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利用学生对模拟试题的解题渴望,从而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职高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模式等问题,就职高临床医学教学应该如何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临床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理论教学的接受兴趣,这是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29-01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完成基础医学后,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所开设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实验诊断就是医生通过运用检验结果所反应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等客观资料,来判断机体健康状态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所用的的医学临床活动。由于多方面的种种原因,以前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偏重安排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乙肝二对半”等等内容。但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现代教学中,教学课程里还缺乏新发现和新推广的检验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制约其发展。为了提高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实验诊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纳,现实验诊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1课程安排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实验诊断学》教材编写的版本(现为第七版)更新,内容越来越多,但教学课时数的安排却越来越少,即学时少而内容繁多。
2师资配置欠妥
我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成立之初,教师主要来源于医院检验科,绝大多数是高年资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教学学生有疑问,些教师难以准确回答的现象。
3教学目的不明确
实验诊断学原先教学目的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研室课程表的安排,按时按量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主要在常规检测项目,很少介绍新的项目,学生也不去关心实验诊断学教学目的,只是关心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就万事大吉。因此这样的理论讲授难以达到学生运用什么样的检验项目解决患者怎样的临床问题,并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实验结果进行临床思维这一目的。
4教学内容陈旧、死板
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甚至过时的检验项目一些理论上可行但临床上不可能开展的项目如靛氰绿滞留率试验等课堂上还在大篇讲授,而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许多新检测项目和技术受课时的限制又很少介绍,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I临床脱节甚远,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临床需求,造成医学生进入临床时面临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毕业后对许多的实验诊断项目棘手。
5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教师只重视实验诊断教学的结果,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无意中就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完全歪曲现代化教学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
6循证检验医学知识内容尚未增加
近来部分本科教材中(本硕连读层次)增加了循证检验医学知识内容,详细介绍了临床检验路径并插入了路径图。但是高职高专教材中循证检验医学知识内容尚未增加。作为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假如没有接触临床医学各论知识,很难讲解实验诊断路径的整整含义,学生很难理解,实际临床实践中难以结合临床并有效应用。
7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编写较模糊
现有临床医学高职高专教材中,实验诊断学知识加入在诊断学(诊断学基础)教材中。只是几个篇章而已,学生在诸多的辅助检查课程里很难体会到实验诊断学这门课的重要性,而且不能够保证双学历教师或实验诊断医师为授课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目的。
总之,实验诊断学是运用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健康状态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检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的一门学科,是诊断和解释疾病规律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存在的问题,使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止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当然,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虽然从前存在一些列的问题,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各类信息的互动、以上存在的问题已逐步改进,不断完善。因此,通过依靠计算机科学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增加,教学质量将会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海霞,阴其谱,杨红霞.浅谈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0-10
[2]李邦郢,李伟.诊断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之初探[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710-1
[3]褚春民,陈牧.对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点滴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26-7
[4]温晓艳,张艳超.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20-1
[5]褚春民,陈牧.对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点滴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27
关键词:创新教育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
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同志的精辟论断,推动了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席卷全国的开展创新教育浪潮。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各级各类、各专业学者、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并纷纷在学刊学报杂志上发表研究和实践成果。创新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实践,在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水平,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最新进展情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二、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
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
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
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
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
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三、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
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
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
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2、创新教育与医院可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开展创新教育,不仅对临床医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也对医院本身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开展创新教育与营造学术风气氛围密切相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有或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聚集,学科、医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氛围自然浓厚,医院学术活动活跃,医院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其次,创新型师资人才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创新进取意识,而这正是医院开展医学科研、开展临床医学新业务新技术所必需。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的就是科技创新、业务创新。所以创新型师资人才本身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