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11:23:20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当前,数字技术在商业银行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与发展,信贷风险类型更加复杂多样,使得客户资金安全受到一定威胁。在商业银行发展中,信贷风险一直是影响其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数字普惠金融下其对信贷业务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整体来看商业银行所需承担的风险呈增长趋势,为有效应对信贷风险冲击,商业银行需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本文主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稳定性会对经济整体运行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在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问题,信贷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因而为保证自身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对信贷风险的防控。数字普惠金融是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体现,其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就包括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本文立足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所受到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
(资料图)
一、数字普惠金融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下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其指的是借款人因自身信用变化而导致在获得融资资金后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及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状况。导致信用风险出现的原因是数字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创业、生产资金不足,抵质押品无法保障合格性,信用是其获得融资资金的唯一凭证,一旦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必然会出现信用风险。另外,当前我国的征信体系还未完善,大多数字普惠金融客户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其信用积累较少,商业银行在对其进行信用评估时很难完整收集信用信息,导致出现信用评估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继而留下风险隐患。
(二)操作风险
近几年,国家出台许多政策为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鼓励和支持,但在实践中,多数商业银行在开发业务时都将重点放在提升客户体验、业务便捷性与时效性等方面,对产业与业务中的风险隐患缺乏重视,由此就产生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并且,部分商业银行在推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时未开展全面的市场调研,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之后风险发生或暴露后就无法及时快速做出可靠的风险管理操作[1]。
(三)市场风险
现阶段市场环境面临诸多变化,如人工成本增加、汇率波动大等,因此,客户需要承担较大的经营压力,并且上述因素也会对其经营利润获取产生影响,在经营无法持续、不够稳定的状况下甚至会导致部分客户破产,继而难以顺利偿还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资金受损,这就是市场风险的表现。数字普惠金融下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客户所采取的经营模式相对粗放,缺少精细化管理意识,风险对冲意识与能力不足,当市场发生波动后其风险随之暴露,由此也就提高了还贷的违约率。
(四)道德风险
部分客户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紧张问题时,会选择通过造假、欺诈等方式利用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进行贷款,这是个人道德问题,表明个人不诚信、缺乏信用意识,导致商业银行要承担客户的道德风险。另外,商业银行中的部分信贷业务工作人员也存在道德问题,其为了获得更多绩效或收受贿赂而勾结客户,在违背职业道德情况下为个别客户提供贷款,而不认真审查其信用情况、资产情况,由此也致使银行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正面影响
个体在进行直接融资时所面对的风险比较分散,且风险由投资者承担,而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时则由银行主要承担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在一些条件下能够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正面影响,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降低,从而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分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金融市场资源的配置受到政府大量干预后会出现效率低的情况,导致面临集中性风险,再加上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是刚性兑付服务,政府所提供的担保是隐性的,那么承担风险的自然也就是商业银行。而在数字普惠金融出现后,基于金融排斥理论,之前小微企业、弱势客户等的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约束,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集中性,这些小微企业、弱势客户等为商业银行分担了风险,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减少。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服务为支撑,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公司、数字技术公司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产品需要开发、创新金融技术,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促使风险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拓展了信贷业务中对于信息的获取渠道,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继而减少了信贷风险[2]。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表内业务,二是表外业务。表内业务风险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得以降低,表外业务风险则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有所增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普惠金融下促使表外业务收入增加,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利润来源,使其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多利润,而利润的增长得益于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并未给予过于严格的监管,促使中间业务增加,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收入。表外业务以各类中间业务为主,随着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多,商业银行的决策越来越谨慎,对股东权益更加重视,也因此使得其风险激励增多,面对风险较高的项目有了承接的勇气,力求获得更多利益,但这也促使信贷风险随之增加。二是促使表外业务有更多创新,之前商业银行会在表外业务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而其收入、风险都存在未知性,因而较少创新表外业务,并且对表外业务的监管也不是很严格。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商业银行为获得更多利益开始对表外业务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会因监管宽松而产生隐患[3]。
(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各类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差异化影响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类型多样的特点,包括国有银行、城市银行、农村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信用社,各类型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在数字普惠金融下所受到的影响也各有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充足且雄厚,并且还有许多政府福利作为支撑,所合作交易的对象以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运营较为稳定,国家监管也非常严格,有着相对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因而很少出现违约情况,所面临的信贷风险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变化对其信贷风险的影响较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实力也比较强,所合作交易的对象也以大型企业居多,这些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制度与技术等都比较完善,因而其信贷风险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也很小。相比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城市银行、农村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且收入稳定性较差,所面临的信贷风险较多,再加上其经营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冲击虽然能够较快地做出反应,但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银行、农村银行影响的增强,其承担的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数字普惠金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为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商业银行应在当前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征信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要加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与企业征信系统的联系,对小微企业授信时按照两个征信系统进行综合评级并将其结果作为授信参考,由此促使信贷客户提高对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视程度。同时,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联系,设置互通的信用奖惩机制,多方面获取信用信息,提高信用数据的可靠性。二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整合发展和改革委、工商行政管理局、金融机构、税务局和电信机构等部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通过统一的征信平台快速且全面地获取信用信息,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降低信用风险。三要构建商业银行专项数据库,将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多平台数据整合起来,以专项形式对微观家庭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调查,并搭建相应的数据库,动态掌握微观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作为数字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控的依据。对于数据的整合,商业银行可从多个渠道如企业结算数据、互联网经营数据等进行,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展综合分析再给予授信,以此促使商业银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并在提高授信额度、做好信贷风险防控的同时,让数字普惠金融的信贷规模得到扩大[4]。
(二)优化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模式
基于信贷业务在数字普惠金融下的真实发展情况,商业银行需要对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制定完善制度,合理分配商业银行内部的职责权限,保证信贷业务授权审批合规合理,提高信贷审批业务的处理效率,促使信贷审批风险减小。对此,商业银行一要对审批权限进行合理授权,根据信贷业务的类型、金额、范围等划分审批权限,按照风险可控原则确保审批部门获得更多审批权力,自主、专业、快速完成授信业务办理与审批,同时,管理层和管理部门要对其审批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二要明确授权审批流程,商业银行要对客户进行贷款前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情况、负债情况、管理层人员情况、实际控制人情况和产品情况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复核,及时发现客户存在的风险问题,完成复核后再按照规定的授信审批流程逐级进行审批,按照业务的具体情况评估其是否需要管理层审批,若无须管理层审批则直接由审批部门评审签批,贷款审查委员会综合考量与审查后给出审查意见,将授信审批结果再进行上报备案。为客户提供贷款后,相关业务管理人员也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从客户类型、授信额度和担保方式等方面再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并及时予以披露,采取应对措施[5]。
(三)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信贷管控机制
商业银行防范与管理信贷风险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增强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提高应对市场环境波动的能力,根据银行资产安全性匹配的原则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信贷管控机制。银行规模及其发展情况会影响自身的信贷风险水平,在把握自身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需要立足各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举措,重点拓展业务范围,吸纳业务专业人才,并革新技术和设备,从而有效应对与处置各种潜在的信贷风险。数字普惠金融下所采用的技术是与时俱进的,商业银行只有在多种数字信息技术支持下才能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如与网络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掌握客户累积信息,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以此提高信贷评估体系准确性,规避不良贷款、道德风险等问题[6]。
四、结语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等多种风险,阻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且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不同,如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小,对于城市银行、农村银行的影响则较大。为有效降低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模式,健全信贷管控机制,从而推动自身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下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敬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2(22):75-77.
[2]陈燕玲,鲍敏.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2,42(4):17-23.
[3]杨馥,洪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2(6):66-73.
[4]张梦君.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22,34(5):19-33.
[5]吕建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21(25):142-144.
[6]常靖函,杨雯迪.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J].中国商论,2021(16):38-41.
作者:田艳君 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