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2:04:06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近年来,我国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态势趋于稳定,社会整体的发展步入后疫情时代。城市街道的弹性化是符合当下后疫情时期对户外街道新需要与实用性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共健康防疫工作需要,以及大众于城市街道景观的多元化使用需求,探索城市弹性街道景观设计带来的新效益尤为关键,分析其与传统街道的异同,深悉具有弹性功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弹性景观;城市街道景观
【资料图】
随着后新冠病毒疫情时代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城市街道景观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新需求。比如为防疫防控提供的工作场所、核酸检测站和间隔1m的安全防护距离的空间,再如人们适时在室外使用街道时的精神需求与心理的新变化,将城市街道景观赋予了新的功能属性。弹性景观作为一种灵活设计的景观,既反映了人与自然景观在应对环境突变或渐变中的恢复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还能保持或试图维护景观空间的传统价值和自然和谐[1]。因此,弹性设计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而言,是能够充分回应后疫情时代需求的关键点。
1研究内容与意义
1.1研究内容
当今全球疫情不断发展蔓延,受其影响,国内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将逐渐处于长期化状态。在此时态下现存的部分城市街道景观已不足以满足人们与社会应对疫情防御所需,如何利用弹性景观的概念,重塑城市街道景观空间,并赋予其新生功能作为主要研究切入点。弹性景观所赋予场景空间的灵活属性,能够给予城市街道景观多重功能,分析在疫情时期影响下居民的心理变化与精神需求,以及在户外社交期间的相应情绪变化,针对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同时结合防控疫情工作需要,为其提供相应防控场所,以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化,将城市街道处理成为具有弹性的、可调配的景观空间。
1.2研究意义
为迎合当下人们对于户外公共场所的新需求,充分改善城市街道景观实用性与视觉观赏性,将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后疫情时代的改造重要节点,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梳理分析城市街道现存问题,充分融入弹性景观给予场所的弹力与活力,以疫情防控需求的角度、城市街道空间的特点、大众需求的层面作为研究基础,最终形成合理的弹性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体系。增强城市街道绿色景观设计,给予大众在街道空间中交流活动的同时,感受绿色和谐氛围,增添人与场所的和谐感,并赋予其更多弹性与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增添互动活动区域的安全间距,减少大面积聚集作为响应防控疫情工作的需要,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微薄力量。将城市街道景观更好地融合弹性设计,旨在提升大众使用满意度与生活幸福感,让城市街道景观焕发新的生机,为提高城市整体景观质量增添助力,更好地发挥城市街道潜在魅力。
2后疫情时代下弹性街道景观设计现状与挑战
2.1街道景观布局缺乏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城市街道景观建设中,存在诸多布局不合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景观发挥其作用[2]。部分现存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在规划中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如树池设计与人行步道冲突、非机动车道摆放占用过道资源(如图1所示)、垃圾桶等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人行步道过窄使得人群易于集中交汇等。街道功能属性缺乏科学性,部分步道空间甚至出现非机动车不合理行驶的情况,对于行人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有时出现路障的设施,在一定程度对部分弱势群体造成很大困扰。与此同时,非机动车的行驶加速了部分路面铺装的老化与破损情况,对于方便大众通行造成一定困扰。部分街道服务设施后期维护不足,出现老化甚至无法使用的情况,人性化设计缺失。
2.2与后疫情时代下城市街道需求不符
城市街道景观因后疫情时代下防控疫情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新的功能需要。然而现下多数城市街道景观,人群必要通行拥挤的空间布局,无法满足防控疫情所需的安全距离。缺少为相关防疫工作而设立的专用空间,这些空间除了为特殊时期而使用之外,还可以在日后作为其他功能场所而使用。同时在设计中缺乏对大众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考虑,尤其是目前防控疫情形势下,大众对于街道景观新需求。人性化设计尚有不足,能供人使用的休息设施较少且老旧,能满足防控疫情的设施更是少见,无法将城市街道景观效益最大化。
2.3城市街道景观缺乏时代文化特色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缺乏时代文化特色的问题不在少数,“千街一面”的状况比比皆是,能够体现城市地域性文化特色的街道景观较少,美感度尚有不足之处。规划设计初期,部分城市街道景观未能因地制宜,切实考察实际情况,对大众的需求了解不全面,而对于优秀的国内外城市街道景观只会简单地“照抄”,难以体现当地真正的文化特色,也影响了城市本貌的体现。有时城市街道文化特色并不能与时代兼容,因其缺乏创新性设计,部分僵硬单一的设计元素与时展变化显得格格不入。结合目前城市街道景观出现的共性问题,弹性景观改造策略有着不可小觑的挑战。文化既可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可以是现代时代特色的体现,更是代表着独特的场所精神。因此,后疫情时代下的城市街道,需要营造有弹性、有时代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
3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弹性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3.1可持续的弹性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首先,弹性设计作为人与场所的和谐设计要素、非常时期的应对策略,其本身所含有弹力与灵活属性能够赋予空间更多可能。可持续发展作为弹性设计的最佳目标,也是城市街道空间发挥能效的最终体现。其次,城市街道景观本身作为动态的线状空间,在景观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特有属性进行规划。通过对于疫情时期的需求分析,灵活设置相关服务设施与导视系统,可采用移动设施针对特殊时期调整其位置与功能。充分利用每一个可能空间,将空间浪费的几率降到最低,赋予街道空间场景充满活力与弹性。可持续的弹性景观于城市街道空间而言,是缩小灾难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力因素,其包含抵御多种风险的能力,从冲击变化中恢复场地功能和总结转换学习的能力[3]。在街道空间规划设计初期,预估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与变化,无论应对自然天气带来的压力,还是疫情防控形式带来的限制,都可在街道空间的前期规划中找到应对措施。因此城市街道景观的长期有效、弹性可持续使用的属性,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各方资源,更为解决特殊时期的需要提供助力,最大限度发挥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功能作用。
3.2合理规划布局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城市街道空间功能的合理规划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关键点。后疫情时代下居民的心理变化而影响的行为习惯,使得街道空间的功能更加区域全面化。考虑人群在不同时期的多元化的活动范围,根据不同人群性质与年龄段,整合出转换空间,适配更多需求功能。对于街道复合空间的规划,也能保证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更新,使得居民对于场地有更多温馨的感受,使城市街道景观空间更具有人情味,让人们对于场地产生有温度的记忆,更大可能地充分参与街道空间中并尊重每一处场地,从而产生更多良性效益。针对人群的整体需求层面,分析并制定出适宜的功能分区,在正常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在特殊时期同样使居民更加便捷且安全地进行必要活动。将城市街道的弹性空间发挥到最佳效益,长期可持续保持空间自身的功能与特性,让其能够根据疫情实况与需求的变化及时合理调整。城市街道景观的弹性设计在提高空间抵抗力的同时,也将可持续性与灵活性发挥到极致。合理规划并安排街道空间,尽可能地规避场地中的灰色空间,为人群提供临时活动与日常通勤人性化场所,以保证发挥每个角落最大的作用。
3.3街道植物绿化的多样性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的植物绿化的合理布局,同样作为弹性景观重要设计要素,不仅在区域生态绿化层面起到影响,更是在视觉效果与人群心理变化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植物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景线,更是在组织空间活化场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与植物绿化之间的决定性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品质,合理搭配乔灌草木,保证以最低成本维护,同时利用植物自身力量良性生长,分析本土气候特点与土壤条件,合理融入弹性景观生态种植理念,最大程度产生绿色生态效益,减少雨季与其他不良因素对于城市街道的负面影响,营造绿色宜人的街道空间。选择绿化植物除了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还应根据不同街道的空间形态和场地主题进行种植。街道两侧选择高大乔木产生遮阴效果,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塑造街道绿化的骨架,利用大乔形态加强街道景观的流线感,如国槐、法国梧桐、香樟、乌桕、银杏树等;搭配中小型乔木,如桃花、广玉兰、樱花、木槿观花乔木等;同时配以常绿灌木与色叶灌木,如小叶女贞、红叶石楠、泡桐、龟背竹等通过人工修剪成型,让街道流线更加干净整齐,以及连翘、蔷薇、月季等增加观赏价值。在四季变化层面,除了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搭配以外,四时花卉更是能在春秋交接之时,为街头增添浓郁的自然美感,如草本植物红花酢浆草、牡丹、紫藤花、虞美人、矢车菊、矮牵牛等,三季有花、四季有叶的美感更具视觉冲击力,在街道空间中形成美丽绚烂的自然绿化之景。当居民行走在充满生机五彩斑斓的街道空间时,产生心旷神怡闲适之感。
4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弹性街道景观设计策略
4.1优化街道空间布局,重塑活力空间
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街道景观遵从弹性设计理念,全面考虑城市街道空间影响因素,将场景中不合理的布局与功能重新规划,给予街道景观空间新的活力。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布局,高效集中地激活场地的灵活性,为人群的使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并融合街道空间边界,拉近每一处空间之间的联系与交互。以人群流线为主要景观脉络,充分利用点、线、面集合空间的方式,重塑街道平面布局,通过竖向空间设计原理,运用弹性景观设计原则,着重处理景观节点,打造强烈的街道空间秩序感。在城市街道空间中服务设施与场景节点之间的弹性交互转变,给予了场景更多趣味性,使人群在使用空间的过程中,充分与空间进行互动,甚至于尊重空间的每一处设计。因此城市街道景观所重塑的活力弹性空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拉近人与场所的关系,使人与街道空间产生温度与羁绊,激活人对于街道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和谐的相处环境。与此同时,在特殊时期下能够起到安全有效的防护作用,有效的街道空间组织以及带有提示功能的服务设施,都能够在需要进行必要工作时提供有效功能场所。具有弹性与活力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给予空间更多调节力,使得人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城市街道景观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4.2延续都市文化特色,传承地域精神
有时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一处街景便能回味其意,而这处街景便是代表着这一座城市的意蕴和文化,将地域精神与风貌恰到好处地展示给人们,便是延续与传承的意义所在。而弹性景观设计更是将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魅力加以时间效益,使其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巧思活用的文化元素能够让城市底蕴更加持续有效地传承。城市街道景观作为体现城市地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内涵的展示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千街一面”的情况发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该地区所蕴含的文化特色与地域精神,灵活且合理地使用设计元素,巧妙融入至街道景观节点中。与此同时,设计针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定位入手,探索本土人文精神与文化归属感,充分提炼文化元素,如能够代表文化内涵的图腾与流线、文化韵味的色彩、人文特色的装置与小品等,融入街道景观整体的设计框架内,并且在公共设施如路灯、座椅、垃圾桶、遮阳篷等,将文化元素充分渗入其中,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4.3构建长效基础设施,凸显人文关怀
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效益深入城市街道空间中,根据人群的多样化活动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变化等增添具有温度的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划分区域内,分析大众行为心理和人体工程学理论关键点,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将人群的视觉效应、听觉感知、嗅觉吸引和触觉激活等方面,引导并促进人使用场所的各种良性可能性活动,在改造中提升安全感与舒适感,满足各类人群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感知。同时弹性街道的体验,不仅有效地将基础设施服务与人充分交互,更是将人文关怀发挥到最佳值。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更新,保证了弹性作用的持续发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街道景观的生态效益,将低影响开发理念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将雨水花园、生态树池、植草沟、透水铺装等融入到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完善并利用城市街道排水系统,强化城市街道空间的弹性功能,延长基础设施使用时间,给人们营造一处更和谐、更有活力、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街道景观空间。
5结语
后疫情时代下的城市街道的弹性设计对于城市整体发展而言尤为关键,通过分析总结设计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弹性城市街道设计的原则与可行性策略,探索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探究,以期构建一处能够符合时展、适应疫情时代需要、具备基本街道功能和作用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尼尔.G.科克伍德,刘晓明,何璐.弹性景观———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J].中国园林,2010,26(07):10-14.
[2]罗茜.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家,2021(06):34-35.
[3]李彤玥,牛品一,顾朝林.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05):23-31.
作者:赵玮婕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