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环球时快讯】农田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策略

2023-02-13 11:03:09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频繁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强化农田水利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强施工监督,以提升农田的水土保持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了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此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更多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农田水利保持水土的意义与流失危害

1.1保持水土意义

一方面,农田水利建设期间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在施工区域内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可以提升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保证施工质量与水土保持效果,进而保证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运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可以提升地表土层的蓄水能力与山洪抵御能力,保证水环境与空气环境质量,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水利工程赢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

1.2流失危害

一方面,农田水利水土流失可以破坏工程建设环境,尤其会引发洪涝灾害问题,降低水利灌溉水平,不利于农田水利项目的正常建设与发展。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储水能力,以致泥沙淤积,无法正常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农田水利工程包括供水、灌溉、养殖等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若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将会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威胁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且水土流失会缩短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不利于农田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

2.1植被破坏

农田水利工程大多选择建设在农田周边河道,基建施工需要大面积开挖作业,直接危害了周边地表植被,甚至导致大面积破坏,严重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危害地下土壤环境,若施工期间随意丢弃或摆放施工材料,更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养分决定着地表植被的生长情况,水利工程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加,肥力下降,直接危害植被的生长,当大面积破坏后,地表土壤便会出现风蚀水蚀问题,土壤颗粒被迁移,以致土壤沙质化,导致水土流失。

2.2过度开垦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为了助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合理性,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通过平山整地等措施改造农田,直接打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对生态系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加剧水土流失。

2.3监管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进行专业监督,保证施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当前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监管工作并不到位,忽视了监管周围环境,在工程周边河道中排放施工污水,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且废水肥料进入土壤,会降低农作物的成活率,增加地表裸露面积,以致水土流失[2]。

2.4缺乏保持意识

当前部分农田水利建设企业缺乏水土保持与绿色环保意识,并未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水土资源,甚至导致水土流失问题。

3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3.1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具备系统性,流程复杂繁琐,由此,施工管理人员应提前掌握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综合分析周边农田、水资源、道路、植被等因素,在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严禁施工期间出现破坏景观功能、生态环境的行为。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前,也应强化前期评估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工程建设中融入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原则,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施工人员应加大调研力度,全面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综合收集信息制定预防方案,利用有限的投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社会效益。整体工程建设期间应加大生态设计力度,明确安全需求,满足灌溉、排水等工程建设要求,以保证沟渠密度的合理性,降低田间设施的占地率,避免衬砌渠道时危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单体设计阶段,施工人员应在满足水利工程综合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由实际出发,进行沟渠衬砌防渗施工,在合适位置预留土质沟。防渗衬砌施工应在水位线以下开展,保留生态护坡,充分发挥地下水补给与生态功能。排水沟利用无砂混凝土与干砌石施工,适当增加湿度,以有效拦截水体中的氮磷物质,并通过水面蒸发调节气候,为地下水提供足量补给,实现涵养水源。水利工程建设期间,还应适当增加生态孔洞数量,减少浆砌砖与混凝土的使用量,构建生态廊道,并为动物建设可以便利逃脱的台阶与斜坡,保护田间动植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且此设计还可以达到减缓水流的目的,加强水体净化能力,杜绝出现水质恶化、污染等问题。设计田间道路时,应保持合适宽度,并避免砌筑混凝土路面,尽量建设砂石路面,结构层为石屑路面、泥结碎石路基、素土路基,合理控制建设成本。且道路两边也应做好绿化处理工作,保证美观性,并合理设计生物通道,为田间动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3.2设立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水土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水土保持效果,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水土管理计划,并由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健全政策法规,保证水土流失工作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治理工作开展的可控性与规范性。为了保证严格落实管理制度,还应在日常考核管理工作纳入水土保持进展情况,强化水土保持约束力度,在端正施工人员态度的同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还应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更多政策与方法,给予资金支持,以保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相关部门还应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水土治理人员与村民广泛参与。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明确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全面了解地域土质情况与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优化设计治理方案,并根据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调整,实现综合管控。

3.3引入先进水土保持技术

首先是采用坡面治理技术,包括梯田工程技术、坡面蓄水技术、山坡截流沟技术等。其中山地丘陵地区使用梯田技术,施工人员在勘察地形后在坡地上修建波浪式断面农田,通过坡面减缓雨水的冲刷力,保护植被。或者使用坡面蓄水技术,利用旱井保持水土,干旱少雨季节通过旱井获取水源,不会严重侵蚀地面。山坡截流沟主要拦截坡面水流与排出坡面的水流,通过引流沟将雨水向指定方向引流,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截流沟应与等高线保持一致走向,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避免暴雨时节出现大雨冲刷问题。其次是沟顶防护技术,缓冲河流径流的冲击力,杜绝因冲击导致沟顶前进问题,稳定土壤结构,保护农田。采用此种技术时,施工人员应全面了解地区内土壤结构,并在沟顶部设置拦水沟梗,充分利用沟顶上部的积水,提升农田灌溉效率。最后是排洪工程技术,包括上游排洪、中部排洪、下游排洪以及横向排洪等措施,其中中部排洪指的是将雨水引流至下一级河道;下游排洪指的是在下游地区修建排导沟,缓冲雨水;上游排洪技术施工流程复杂,在河流冲积扇下游河道的上部修建排导沟,保证水流与下级河道之间保持较大角度。不同的排洪技术具备不同优势,施工人员应根据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合理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作用。或者也可以联合使用引洪与排洪技术,通过引洪工程最大程度的降低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泥石流的不利影响。施工人员建设渠首无坝引水,在沟道凹岸处蓄水,杜绝大量水流冲击。更为严重时,可以将围堤修建在滩地,保证精准引流。

3.4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力度

农田水利水土流失问题受人为因素影响,为了保持水土,施工单位在建设农田水利时应结合水利工程占地面积、水利设施设备占地面积、物资占地面积与水库容积等因素,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差异性,采用相应的防治方案。期间还应加大监管力度,重视做好土地整体规划与水土流失管控工作,将水土流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升水土保持效果。同时,还应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设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定期巡视,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并给予正确指导与纠正,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合理性,真正建设出生态型农田水利。实际监管期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农田水利工程会破坏植被、占压地表、扰动土壤,以致边坡不稳定,引发水土流失,期间还会污染大气与水环境,产生噪音,危害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此,应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监管措施,全面监管整个施工流程,最大程度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在剥离表土与临时防护表土时,应合理控制土方开挖过程,合理调节回填土进度,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杜绝水土流失。其次,应合理布局施工取料场与废渣场,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安全,避免污染环境。再次,应加大临时便道的实际防护力度,施工期间杜绝越界,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将土壤恢复原样,使其可以继续发挥自身功能与用途。最后,应加快施工现场的清理速度,由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清理工作,复垦处理平整后的土地,种植植被,做好绿化工作,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杜绝破坏生态系统,避免水土流失。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施工环节应注意严控废水、废料,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3]。

3.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执行,施工单位应全面估算资金使用情况,出具预算报告单据,并采用多元化的筹资方法,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多优惠财政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分拨划分资金,翻新维护受损的水利工程,保证专款专用,保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积极发展。另一方面,应将农田水利成本治理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衔接,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判断项目所需资金情况,出具可行的成本管控方案。期间应严格审核建设项目预算方案,核查工程期间所有费用,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整个施工过程由专业监管小组全程监管,杜绝出现不合理利用资金或浪费资金问题。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出台金融政策,加大金融体系对农业领域的扶持力度,明确贷款要求、贷款利益、贷款额度等事项,保证通过农业贷款项目,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筹集更多资金,提升资金的流动性与周转率。必要时,银行还应利用金融工具转化投入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的产业资本,并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6强化引入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引入科学技术,尤其当前社会更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节能工作,施工单位更应引入环保技术,在保护生态自然的同时,提升施工质量。必要时还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升创新水平,确保灌溉时可以引入滴灌、喷灌技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在土壤监测期间引入新型信息技术,设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将水土保持检验内容设定为重要的检测目标,为水土保持每个关键点设置特定指标,强化信息监测力度,根据指标分析水利建设情况,优化水土保持方案。比如在监测土壤期间可以引入实地量测方法,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GPS沿占地红线与扰动边界跟踪作业,确定水土流失治理范围与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等因素。或者可以引入无人机监测方法,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遥感应用技术、通讯技术等拍摄区域内土壤情况,自动化、专业化、快速化、智能化获取空间内的遥感信息,之后根据监测区域内的土壤结构与地形情况,合理设计航摄方案,通过无人机野外航摄,利用遥感影像软件拼接画面,得到准确的水土保持结果。或者可以引入遥感监测方法,工作人员先准备区域内水土资料,并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预处理后建立解译标志,提取信息后在进行野外验证,分析监测结果后确定扰动地表面积、责任范围、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以此为依据确定弃土渣量,了解水土流失问题。

3.7开展科学考核评价

科学考核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可以了解水利工程的后续使用效果,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与落实。对此,管理人员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模式,设立系统详细的评价流程,通过考核及时掌握环境损益情况。考核期间,应全面分析农田水利项目投资效益,总结项目建设经验,针对不足学习借鉴其他区域内的成功经验,为后续修建完善工作提供依据。或者在农田水利建设期间及时分析环境损益情况,明确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通过科学的评价与研究找出水土流失的影响要素,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强化预防。具体水土治理指标包括土壤类型、水土流失类型、植物种类组成、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河流流量。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土方回填量、弃渣点位置、水土流失位置、水域淤积与污染情况、工程主体运营负面影响、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对周边生态结构的破坏等。

4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将会影响农田周边水土与生态环境,建设期间应强化治理力度,在遵循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强化前期评估力度,并严格规范施工过程,进行建后评价,在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持水土,提升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实现农田水利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伟,连燕.小流域农田土壤侵蚀状态分析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2(8):157-159,208.

[2]伍霞.农田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与施工分析[J].南方农机,2022(1):63-64,74.

[3]李莹.实施农田水利及高效灌溉工程治理佳县水土流失[J].农家参谋,2020(10):164,170.

作者:闫承鸿 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标签: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郭嘉新传txt下载 2023-03-11 06:13:46
欠你的太多歌词 2023-03-10 15:13:39
这个家因为有了她... 2023-03-10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