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智能思政有效性的理论逻辑

2023-01-11 10:07:48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育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智能思政有效性的提升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精准衔接与协同驱动。在内在机理上,人工智能以技术嵌入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赋值、赋能和赋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样态上,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多模态分析、算力算法、智能识别以及人机协同为教育者精细管理、精准决策、精致施教和精确评价赋能,最大限度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智能思政 ;有效性 ;人工智能


(资料图片)

智能思政的有效性,是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益与效用。在智能时代,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客观现实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嵌入驱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精准协同,不仅赋值、赋能、赋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测量性难题也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态。

一、智能思政有效性的科学内涵

智能思政的有效性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是智能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属性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智能技术进行精细管理、精准决策、精致施教和精确评价所具有的特性和效果,且这种特性和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效果与价值主体构成的价值关系,并在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效果的特定属性,智能思政的有效性就难以确立;离开了特定的价值关系,智能思政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1.教育者决策的有效性是智能思政有效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决策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教育者能否有效组织实施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其决策的科学性。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主要依赖于教育者的常识和经验判断,因此,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实施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育常识和经验。实践表明,一个具有丰富教育学识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其教育的有效性相对高些;相反,一个教育功底不扎实、教育经验欠缺的教师其教育的有效性相对低些。这也基本符合教育者的成长历程——从教育新手、教育者到教育家的进阶过程。当然,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意味着从低效到有效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教育者自身的理念、知识、技术和职业熟练程度的影响。由于教育理念、知识以及教育技术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推动教育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劲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智能算法、智能识别系统最大限度地获取教育对象的身份信息及其行为活动信息,并对整个教育环境、教育过程进行全景式跟踪研判,从而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教育实践也表明,来自人工智能挖掘的数据越全面、信息越准确,教育决策越科学、教育效果就越明显。

2.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是智能思政有效性发挥的核心和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其构成要素的逻辑展开和结构化运行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体现的是围绕教育目的展开的一种积极价值属性,这种积极价值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核心和关键。因为教育过程能否有效展开是其目的达成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核心步骤。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及其效用大小取决于教育过程是否有效,也即建立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属性的积极性问题。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单向线性过程展开模式,智能思政则“以数字化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崭新的应用框架”,[1]包括情景营造、内容呈现、话语表达、互动沟通以及信息反馈等双向互动过程模式,进而形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共建共享机制。在智能思政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都可以借助大数据、算力算法、可视化技术、识别感应技术进行全时、全域和全过程发力,教育者可以即时、动态、敏锐感知教育对象的兴趣点、关注点,在决策中自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不断优化教育过程,为达成教育目的与增强教育有效性提供新的驱动力。这种建立在教育过程中的智能技术嵌入方式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优化组合的同时,也在改变教育者的刻板教育行为与单向教育灌输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提供了动能和力量,这种动能和力量的展现正是智能思政有效性发挥的核心和关键。

3.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是智能思政的重要保障

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教育对象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以及所具有的增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和行为。同教育者、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属性,这种价值属性不只是通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教育对象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价值关系,而且这种满足的实现程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体现这一重要保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测量多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建立在知识考查基础上的教育评判方式,固然能够反映出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习得程度和认知效果,但是就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效果而言,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并不能通过一纸试卷全面反映出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纯知识和技能教育,虽然其他学科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知识性、技能性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要想获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的内化与外化的转化中体现出来,而一纸试卷是反映不出这种转化效果的。如此看来,要真实再现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文化素质,除了知识的测试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动态跟踪教育对象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为此,获得教育对象动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及其效果的技术手段便呼之欲出。智能技术适应了这一社会性需要,可以凭借其数据预测、可视化识别、沉浸式感知、精准化导向以及精确化评价,一方面预测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一纸试卷的考查评价方式向知识考查与行为动态追踪联动化的评价方式转变,其有效性不只是局限在教育的知识性评价效果,而是更加重视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的动态变化,这样做可以从整体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的源头性与根本性问题。

二、智能思政有效性的内在机理

机理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理论与缘由。内在机理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或目标,一定系统结构内部诸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协同遵循的原则和依从的原理。智能思政有效性的内在机理,是智能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触动教育各要素相互作用发生提质增效的原则和原理。从智能思政生成过程来看,其有效性发生的内在机理遵循着赋值、赋能、赋效的逻辑,并在这一机理的作用下尽可能多地推动其有效性的发挥。

1.智能思政的赋值逻辑

赋值常用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是指“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通过赋值语句将某种意义、属性、特征、数量、功能、关系等之‘值’赋予某个对象变量的过程”。[2]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赋值”原理在智能思政中也会得到印证。在智能思政中,当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科学化发展,具有良善的、正面的和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智能技术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属性、关系、功能、价值和意义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思政的赋值具体包括以下含义:其一,智能思政赋值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基础上的赋值,没有契合很难实现赋值;其二,智能思政赋值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授受赋值,是具有主观价值选择性的授受活动。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方面教育者主动接受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自身教育教学的决策、实践和评价,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是教育者的主观性选择;另一方面,在教育者的选择性行动中人工智能技术也获得了验证和价值导向。其三,智能思政赋值是通过语句、数字、字符串和表达式进行意义、属性、特征、数量、功能、道德等方面的抽象赋值,这种抽象赋值是赋值于教育者的话语体系和话语行为中,是内含在教学活动里的。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人工智能赋值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需要几个步骤:(1)通过大数据收集教育对象信息,利用不同群体、不同时空场域中相互关联的信息和数据,发现教育对象的现状、症结和关联因素,为教育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2)进行智能识别和即时反馈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实践证明,智能技术中的可视化技术、识别感应技术是可以动态追踪教育对象的行为状态,并能及时反馈给教育者,同时便于教育者灵活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策略。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来不是完全写在讲义上的,而是反映在教学情境中的创造性活动。(3)借助算力算法进行智能评价,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使教育者从繁重的考试及阅卷中解放出来,将更为直观、即时性地介入教育教学评价,进而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结果。

2.智能思政的赋能逻辑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不只是以媒介或技术手段的形式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赋能教育的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和可测量化。在人工智能作用下,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方面的赋能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一,以技术变革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技术与教育的简单叠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机对话,而是依托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使教育者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将教育者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有理论高度、有情怀温度、有方法效度的活动。其二,以技术变革推动教育范式革新。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千人一面”、“大水漫灌”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智能时代的变革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当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者利用跨媒体智能的多媒介捕捉数据信息,进行多模态学习分析,可以持续性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多模态学习分析,能够准确反映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发展轨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其三,以智能算法推动教育过程的精准供给和差异化供给。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精准画像形成教育图谱,然后借助算法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把教育内容进行分众化、差异化推送,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投送。其四,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方式的创新。智能技术的融媒体性、智能性传播特征,为育人方式的信息化、数据化、可识别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新的平台,可以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借助这些平台进行实时互动、直播体验、动态跟踪、全程关注、协同育人、效果评估,进而提供积极、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范式的创新。

3.智能思政的赋效逻辑

赋效就其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赋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人类基本意识支配下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内含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价值指向。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其有效性也在不断增强。恩格斯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展开,人的“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首先产生了对影响某些个别的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在处境较好的民族中间,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着这些条件的自然规律的理解”。[3]恩格斯关于人类实践活动有效性与人类意识、自然规律的内在关联的分析,是从本质上对于人类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基本意识及其价值尺度的认识和把握,为我们理解智能思政的赋效逻辑提供了思路。在人工智能时代,当智能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赋值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也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念、范式的革新,更能赋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实效性与价值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展开。在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获得应有的效能和价值,就必须主动适应智能技术的发展,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那么,人工智能如何赋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有效性呢?其一,人工智能赋益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产生赋效作用。赋益就是增加效益并产生积极作用。人工智能可以从定量、定性以及技术模型等方面支撑、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革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时代和现实。其二,人工智能赋义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产生赋效作用。赋义意味着增加意义、道理、正义和情义等价值理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个性化和道义性。其三,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产生赋效作用。赋能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发挥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才智和潜能。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后,使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更科学,供给更精准。其四,人工智能赋权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产生赋效作用。赋权有别于授权,不是教育者把教育权授予教育对象,而是指教育对象在主体自身职责范围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育者则扮演设计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其五,人工智能赋责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产生赋效作用。赋责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承担责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智能技术全景式识别、画像和关注下,都要在其中履职尽责,成为立德树人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践行者。

三、智能思政有效性的实践样态

作为一项全新的教育模式,智能思政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实践样态在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生态、决策、实践和评价等方面的协同,其价值旨归在于为教育对象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智慧教育方向变革,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1.生态之维: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中的精细化供给

利用智能技术支撑并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变,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必须建构起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的教育生态。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分析引擎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基于经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治理模式,转向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形成的人机协同参与模式,使教育治理更加注重数据计量、科学分析、精准定性和精细化供给。在智能分析引擎下,教育治理呈现出“一校一档”、“一师一档”、“一生一档”的数据计量目标。在教育协同上,通过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认知与非认知活动的精准跟踪和语义化分析,为科学分析并适配教育资源、协同教育教学行动提供依据。在教育定性上,通过智能引擎可以汇聚海量的教育数据,经由政策联动打破数据在教育系统内部的融合壁垒,经过技术分层和标签化处理实现教育数据在教育系统内部特别是某一学校内部的高效流通,使学校决策者、管理者、教师等最大限度地知晓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数据,确保教育治理、教育决策、教育运行的精准性和精确性。教育治理、教育决策与教育运行的精准性和精确性的保障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数据的精细化供给程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精心呵护和熏陶,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离不开教育数据的供给。而人工智能强大的监测、识别、预警和数据处理功能为满足教育者数据的精细化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果学校治理生态中建立起智能互动的智慧供给平台,形成持续、稳定、有效的教育智能化发展生态系统,不断重视并加强基于学习、培训和教育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治理融合方案的使用,形成“数据—教育—效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构和精细化数据供给分享,就可以有效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抵御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进而推动智能思政的有效化发展。

2.决策之维:基于智能思政主体有效性的精准化决策

所谓教育决策,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部诸要素的分析、思考、判断并确定教育行为的过程。有效的教育活动离不开科学的教育决策。科学的教育决策建立在对教育内部诸要素特别是教育对象信息准确识别基础之上。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彰显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对象信息数据的精准把握和识别上,只要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建立在直觉感知、主观经验和实践推测基础上的个体认知框架分析方式的决策,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有限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的决策不再局限于直觉感知、主观经验和实践推测的个体认知框架分析方式,而是借助智能技术从个体的认知框架向人工智能分析框架转变,并在人工智能规模化数据、算法分析以及高度计算力作用下,在科学规范的数据聚类、数据认知、决策优化下,可以准确发现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有效破解教育决策的主观片面性以及时效性的制约问题,使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等有着较为精准的信息数据的掌握。人工智能再把这些数据生成画像,建构起教育对象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思想动态的因果关系,揭示其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教育实践表明,有效的教育一定是科学的教育,也一定是建立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的教育。教育者一旦准确把握每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数据,就可以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教育者可以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个性偏好,预测其思想行为动向,提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预案,这样能够避免因对教育对象认知的盲目性、判断的失误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降低。另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画像绘制的教育对象图谱成为全面反映其知识储备、人生态度、思想状况、行为举止和认知能力的依据,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制导,在制定教育方案时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此外,教育者根据精准化的教育对象信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配方案,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进行精准配置和精准投放,从而在提质增效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实践之维:基于智能思政过程有效性的精致化施教

智能思政依托大数据、算力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要素的数据化和数量化,这是实现教育过程精致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过程有效运行的保障。诚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展开离不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双向互动,更离不开教育者的精致化施教。相对于教育对象而言,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信息传输者和思想政治的建构者。教育者凭借自身的教育优势、专业优势和技能优势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向教育对象推送教育信息,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需求,进而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和行为价值取向的确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过程。完成这一教育过程、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必须建立在教育对象普遍认同和需求的基础之上。但现实的状态是,教育对象是极具个性化、时代性的独立个体,每一个教育对象的思想认知、主观意识、生存境遇、发展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教育者一厢情愿式的教育输出并不能完全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和心理预期,这种情况下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智能思政中,教育者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教育对象进行全方位、动态性辨识、诊断和跟踪,如同医生一般根据教育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行把脉问诊,制定教育对象的群体标准,并将教育对象个体数据变化与群体标准进行对比,明确对比中的量化差距和个体差异,并把这些量化的数据作为镜像,使教育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抓住教育对象群体差距、个体差异背后的思想问题、情感问题、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不断优化教育方案,调整教育策略,改进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推送,实现精致化教育教学,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大水漫灌”式的空洞理论说教,转化为智能教育中的“精准滴灌”与“大水漫灌”相结合的说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信息传播、情感沟通、情怀激荡、理论传导和价值塑造的活动,展现出教育者的细微之思、精致之策、润物之情、智慧之举和过程之效。

4.评价之维:基于智能思政结果有效性的精确化评价

精确化评价是指依据大数据建构的评价指标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果进行全景式地监测、评判,客观、真实、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精确化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成与否的科学依据。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中依靠测量数据或测量仪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出的评价,思想情感是人的内隐状态,传统意义上很难用数量或仪器加以感知和量化。为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行为倾向,大多根据一纸试卷或者经验观察获得,虽然一纸试卷或者经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但是由于试卷中论述题的主观性和经验观察的人为性并不必然能够反映出教育对象真实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心理状态。智能思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试卷和经验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智能识别、算法追踪、人机协同、数据分析、网络终端识别等技术捕捉和观察行为人的生物反应、情绪动态、思想波动、互动频率、签到应答、作业测试、行为变化等,同时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多模态分析、算法分析等技术分析教育对象的学习收获、思想困惑以及创新发展的阻滞因素,分析教育者的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成效的有效因素及阻滞因素,分析国家教育要求、社会期待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而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诊断和评定。这种建立在数据化或可测量性基础上的评价,更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吴满意,王丽鸽.从精准到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态势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4).

[2]刘俊祥.论人工智能赋值国家治理:方法、视角与维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作者:斯琴格日乐 刘建华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 智能技术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郭嘉新传txt下载 2023-03-11 06:13:46
欠你的太多歌词 2023-03-10 15:13:39
这个家因为有了她... 2023-03-10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