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15:10:24 来源 : 文秘帮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重大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方式和高效的流通渠道。本课题以教育部相关精神为指导,研究了西藏区域经济调研、趋势和需求分析,以及明确专业发展路径等,概括提出借助农村电商整体推进实现西藏乡村振兴目标,对政府政策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电商企业的用人与职业院校培养人的目标一致性起到辅助性作用,对职业教育行政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资料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西藏农牧业人口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80%以上,“三农”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西藏社会大局“稳”的基石。今年年初以来,西藏商务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全区促进消费工作,在全面分析总结“十三五”全区消费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并会同区发改委、财政厅等13家部门印发《关于落实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相关工作的通知》。西藏自治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基本建成,并有16家企业入驻,新近成立的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协会也吸引了83家企业入会,电商产业聚集效应初显。“互联网+”呈现新亮点,电子商务进农村扎实推进,第一批4个示范县实现农牧区线上销售额1424万元。大力推进西藏地区的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1.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
本课题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特色农产品流通理论来展开研究。交易成本理论表明,不对称的信息会增加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则会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促使交易双方进行更加直接和全面的交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可以降低成本:第一,通过电商模式,可使供求信息实现充分交换,以此提高交易主体的认知水平,做出更好的决策,降低有限理性程度,减少机会主义发生概率。第二,在网络体系结构下,生产方能够随时随地上传相关商品的价格信息,而不用受时间制约,卖家也能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买方,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资产的专用性,从而减少了买卖的价格不确定性。第三,农业生产者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不但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使其更加多样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农产品流通是一种经济行为,具体指将特色农产品中的商品通过贸易形式从生产环节转移至消费环节。特色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和销售是农产品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其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附加值,从而为农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扩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二是要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调节产销关系,实现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供需平衡;四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1]。其突出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分散性、技术性,以及政府干预性。本课题所论述的特色农产品流通,就是要使其具备价值,进而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调整市场供求关系。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研究西藏电商发展现状、经济规划方向及地理区位优势,确定西藏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定位西藏电商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有关“电子商务”的近1亿篇,其中与“电商行业”相关的达800万篇。探讨电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期刊论文近5000万篇,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更为显著。数万篇期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校企融合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电商教学实践改革、信息化教学、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人文素质培养、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相比其他省份,针对西藏的电商现状研究较少,相关文献材料寥寥数篇。西藏自治区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体电商现状的多角度、重复性论证研究,对西藏中职电商的相关研究严重缺乏。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区域电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本地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提供有益参考,为西藏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西藏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为同行提供决策指导。
2.西藏农村电商整体推进状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1]。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力争到2021年底,利用现有经开区(园区)等资源完成“1个自治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地(市)级公共服务中心+47个县(区)级服务中心+N个重点乡村站点”体系建设和空间布局,并与前期27个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实现全面对接,建立智慧乡村综合服务体系,涵盖产业大数据、智慧乡村运营子体系等,服务覆盖全区所有县,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局面。以数据为驱动,在农牧区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常态化运营,大多数农牧民能上网、农产品能上行、工业品能下乡、能为农牧民和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农牧区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等基本形成,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有所下降,农牧区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模式,缓解农牧区供给不充分、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的问题,助推西藏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西藏电商作为新兴业态,第一,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流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第二,拓展了销售渠道,为西藏的各种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第三,推动了产业升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第四,促进了人才的回流,对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2]。各地(市)依托创业孵化中心,采取与职业学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面向农牧民、未就业大学生、返乡人员、退伍转业军人、已脱贫户和边缘户等的创业孵化和技能提升培训,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对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农畜产品经纪人等提供电商实操运营培训,为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合作社等,提供网上开店、市场推广、运营维护等市场化增值培训。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建设发展方向
3.1校企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
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电商事业的迅速发展,西藏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尤其是缺乏品牌策划、店铺运营、直播带货等方面的人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做到“引才”和“育才”并重[3],具体建议为:首先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电子商务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人才引进,为相关人才提供良好生活保障,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其次,对农民及企业运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制定网课微课,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使农民愿意参加又能掌握简单的电商知识;最后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在外的青年人拥有较好的眼光和本土乡村情感,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要充分吸纳,形成良性循环,让人才成为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4]。
3.2注重网络信息化建设
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农村网络建设规划,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从以下两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硬件设施保障。要大力普及农村网络光纤入户率,对较为偏远地区农户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减少其经济压力[5]。同时对农民进行基础计算机及网络培训,建设村级网络学习室,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二是完善软件平台。利用地方政府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农民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搭建网上平台;积极开拓“政府+平台+公司+农户”的新型电商模式[6],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群众切身利益。
3.3培养学生创新电商营销模式
培养高校学生探索农业众筹、预售、定期购买和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营销模式。对于不易储存的特色农产品,在成熟之前在线开售预售,然后根据需求状态及时调整,这样不仅减少了产品的库存,而且还使消费者能够以优惠的价格品尝优质新鲜的特色农产品。而针对本地周期性需求型的商品,探索采用循环采购策略[7],即顾客可以一次性购买一年或者六个月的商品,而商家则会定期向顾客邮寄商品,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新鲜程度。要特别注重在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服务全流程,充分运用返现、赠券等形式的促销,不断积累用户的好评[8]。此外,结合本地农牧业需求,形成“政·企·校”农村电商东西协作新机制,构建“东移西产、东销西供”农村电商东西协作共同体,两地四方,实现“政校企”东西协作,促进流通,实现农牧民增收。
3.4东西协作助力职教发展
构建“职教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以“以教育促产业、以产业助脱贫”为原则,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深入贯彻“教育+产业+就业”“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农村电商示范点”,深化拓展东西协作内涵和实效。第一,通过全面开展东西劳务协作,企校联合开展适应就业创业需求的公益性职业培训,双元嵌入、创业导向,探索“高原特色实践育人新模式”。对接新兴岗位开发课程资源,实施“一岗一课”,共享精品课程,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农产品视频直播与品牌推广”比赛。第二,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以东西协作人才培养为契机,为实现教学优秀学、练至实战,设置理论学习、实训练习、创业实战三段递进式教学过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东西政·企·校联合开展青稞、酥油、糌粑等农产品开发、创业孵化、农产品上行等工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步步为营、理实交替,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助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共建电子商务虚拟教研室,坚持“职教一人,脱贫一家”理念,引入学生家乡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等,东销西供,开展农村电商就业技能、岗位提升培训,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农产品孵化项目,推行学徒制、导师制,创业实践。通过邀请对口援助院校专家进校开展“教诊改”“双创”意识培养,丰富“学业合格+技能特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西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营销方式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而西藏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对西藏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相对应建议,为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高校培养提供了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为选择适合西藏电商发展的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大趋势,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创收途径,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发展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只有把农产品生产经营好,才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西藏地区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增质提效。
参考文献:
[1]徐荦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研究——以林芝市为例[D].西藏农牧学院,2021:52.
[2]沈洁.电商助力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嘉善县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29):79-81.
[3]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验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4]黄福高.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困局与破解之策[J].电子商务,2017,(10):21-22.
[5]孔祥凤.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J].中国市场,2021,(15):63-35.
[6]王洪军.让电商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N].河北经济日报.2021-5-26(4).
[7]李朝锋.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及模式创新研究——以杞县为研究对象[J].乡村科技,2016,(32):75-78.
[8]罗小风,钟诚.当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56-62.
作者:冯会奇 单位: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