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18:02:15 来源 : 婉言教育
就业率,一定是高考生及家长在报考时重点关注的标准。毕竟我们寻常人家,学习不为工作还能为啥呢?很可惜的是,高校招生简章里写出的数据,真实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信毕业生都懂,上交一份真实或者走过场式的“三方协议”,不等于真的找到工作。 或者没等转正,就被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挤出来。 后来,连“咸鱼转让”都能算就业。
常上网的同学应该已经听说了,上次公布失业率时,表明国内24岁以内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近年来的“新低”。 还是一位外国记者充当“嘴替”,公开提问对这一现象的态度。
数据,绝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现象和相关的规律。这也正是统计和调研的意义所在。但是,又逢需要公布数据的阶段,统计局部门决定暂停公布青年分段失业率。
工作人员进行解释,理由主要有以下层面。 首先,现在18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已经跟过去的时代不同;读大学人群占据很高比例。 所以不能算失业,也不能说成就业。
所以统计人员认为,关于青年失业率的计算规则和调研群体,需要进行更确切和合理的调整才会符合真实情况。这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行。
其次,许多毕业生不会回到户籍所在地工作,而是“异地就业”。 这样统计不便,也难以客观完整地展现工作状态。
最后,我们的职场和就业方式,在不断发展变化。 传统的统计类型可能已不满足需要。这句话“翻译”成通俗的语句, 大意应该是摆摊、代人遛狗等不属于失业, 但就业数据里可能未加入。
虽然细分年龄段的青年失业率被暂停公开,但根据以往就业率和初婚率的统计,可以肯定的是继续下降的结果。包括新生儿已经低于800万。
一些专业人士经常强调“未来人口减少”的隐患,但这代人似乎根本不在乎了。 00后还调侃说:竟然还有这么多?我们00后还未出手。
不过,这里的调侃却多少带有一些无奈,跟老外那些丁克有不同的原因。看看就业率和初婚率的情况,其实用不着学过经济学,连普通人也能看出二者的关联。
一位大学教授曾说:“找不到工作也可以考虑先成家再立业啊”。 这让许多毕业生感到哭笑不得,这是既不负责,又不现实的建议。
我们成家和生子,应该秉着对自己、对伴侣和后代都负责的态度。 工作没找到先成家,吃什么喝什么?不是谁都“有老可啃”。
而且,即便眼前有一份工作,许多毕业生也难以考虑个人问题。俗话说得好,“先谋生再谋爱”。 关键是这代人除非考上编制,否则丢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没达到业绩、没讨好领导,甚至仅仅因为公司能招到更年轻的员工,别管你曾经付出多少汗水,没得商量。 而且,有多少人明明被辞退,却必须弄成“自愿离职”。
所以二者同时下降,并不意外。原因很简单,就好比自然界的生物,连觅食都出现难题,会自动压制繁育、减少后代数量。
经济只有前进,这本身或许就是我们的错误认知。就业环境呈现下降的时期,希望每个家庭、每个毕业生,都能更理智和坦然地接纳现实。
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个人能决定的。 上学时或许家长和老师总说“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或许你的老板说“收入低是因为不够勤奋”。
我们的文化里,好像很少愿意承认客观环境的巨大作用。毕业生卷到什么程度?有的公司招聘一个岗位, 来很多人面试,甚至有人主动降薪。
这种背景下,真是批判当代大学生“不够努力”能解决的吗?想获得满意的工作已经很不简单。普通家庭的同学,只能继续降低期望,别把职场想得太好。
但也要提醒毕业生,二十多岁的年龄在就业时依旧存在相对优势。 哪怕你学历一般,也不至于丢了一份差事就没有其他机遇。
如果遇到过度压榨、 工资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或者管理风气令人压抑的企业, 坚持未必就是好选择。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原则。
【话题】你周围就业环境如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