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2023-08-17 17:24:08 来源 : 文秘帮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相关资料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0-01

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单一化的单向式学习,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教学的课堂中,将知识不是单纯的应试记忆,而是要灵活的记忆和学习。

1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正在发展国际化的教育事业转型,需要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成功转型做出了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探究、合作、交流、协作"为主的道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所摒弃,忽略对教学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强了那些思想陈旧,保持封闭观念的老师的培训与辅导,让他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重,以实际性为主,以互动性教学为首要目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教学路线和模式正在形成。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2.1 学生与老师不能充分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老师的地位,尊师重道被一贯应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听,光是听怎么能把知识学到手呢?脑子里面都是老师一直在灌输,没有自我的思想与老师沟通,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问题,课堂交流的缺失导致课堂中学生逆反情绪和被动思维的产生过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让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变大,让学生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了有问题的学生长时间不交流就放弃了学习。潍坊广文中学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在2004年教学过程中因为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定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差距过大,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事后潍坊广文中学积极调整教学战略方向,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的进行了教学转型。

2.2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与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相比缺乏相对应的内容灵活性与多样性,内容缺乏"对话概念"其实对话概念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不对称性,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扮演一个被动角色,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改变了这一理解,他认为学生与老师在对话中才能对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认识,对现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13--16岁的青年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引导意义,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期,这一点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分析出每一个年轻人需要对现存学习知识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加入一些灵活性元素,让学生和老师有更近一层次的交流。

2.3 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在储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转变,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主动性,但是学生现阶段大多没有主动性倾向,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不被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占据着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轻视学生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动,在知识交流上没有信心与老师交流,越是这样就越循环向不好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3 初中语文教学障碍性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我们在改进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使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弥补,课堂的交流和互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老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使内心的知识得到新的领会和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现在的老师经过最新的教师培训都喜欢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新课程要求下,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沟通时可以以学习分组来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使同学互相沟通的交流加强,也可以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加强,在国外被称为协作式教学方法。

3.2 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好利用教学内容来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材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读和理解,所以按照陈旧的观念设计课本得到的还是以前陈旧的学习观念和分析观念,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现在要强调教材的灵活性,设立一些新内容进去,帮助老师掌握课堂灵活性和新秩序,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学无障碍性,教材中的新章节内容可以设立些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3.3 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需要改变以往的态度进行重新自我定位,这个是现在课程改革新条件中的一个,要在重新定位中认识自我,要在重新定位中认识学习环境,还要在重新定位中认识老师的教学方式。要在新环境中改变自我的观念和想法,让自我的价值观得到升华,学习语文知识时让自我保持一种主动学习的激情状态,去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理念,通过找回课堂学习的激情可以刺激自我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动性,加强能动性可以帮助自我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加强了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勇气与意愿,丰富了教学环境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回答环节、踊跃举手参与、在课堂上大胆向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外可以自主钻研老师留下的一些问题、电话请教老师解决思路、小组私下进行学习研究等。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思考;反思

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正确对待新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语文教育经验,我认为语文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生活气息浓、思考性强、同人文教育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一、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发扬人文价值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育一度追求科学化,在教学中过于追求准确性和客观性,这样就使得语文学科不断向自然学科方向发展,而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追求答案,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作为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发扬人文价值。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生处于叛逆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追求个性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不一样,这就导致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不同的看法,甚至思想差异比较大。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语文教师也要本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态度对待,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作品的独创性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时,不能强制性地让学生认同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肯定学生看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补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得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他们才刚刚有自我意识感,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隐藏起来。教师创建宽松、平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打开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而学生也因为教师的亲切而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7-02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一直是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上仍然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课模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只能够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课外无限精彩的语文世界,知道的“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将语文成绩视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成绩而学,为了考试而学。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推行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个性化教学

时代是进步的,社会是向前的,教育也是不断发展的,即使多年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变化,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固守成规”。因为时代不同了,学生不同了,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改革,要做到与时俱进。个性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成功的运用个性化教学,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教材有个个性化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作品的美丽,读出自己的味道。个性化的教师最大的特点是真。我们并不是在读课文中的那几个字,而是在读自己对文章的体味,对人生的感悟,这样的教师做的是真人,讲的是真话,表达的是自己。因此,在教导学生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来品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的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不要完全依赖教师,不要在那个条条框框里面进行无谓的知识获取工作。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光芒得到展示。

二、生活化教学

语文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而生活化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真正的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语文,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要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春游、公益活动、参观名人故居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出游,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在游览历史景点之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或者是出游日益,将这次出行的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说,湘西凤凰的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探访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等,这些故居中包含了沈从文、熊希龄的作品和轶事,而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他们的文化情怀,提高对语文的认识和对语文魅力的感受。像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就被选为语文教材之中,通过探访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走访沈从文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小城,感受到边城的强大魅力,体味沈从文笔下的小城生活。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会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提高对语文学科系统的认识,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质的。针对这方面的训练,运用多媒体是再好不过了。在具体的听说训练教学中,多媒体通过声、光、点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各个感官,使学生大大增强了学生兴趣,其学习效率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例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课本的《背影》一文,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浓浓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搜集一些有关父亲背影的照片,和一些讲述父子之情的影视片段,然后在课堂上为同学播放出来,带领学生对《背影》进行仔细的品读,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背影》的配乐朗诵,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的欣赏之中,从而通过课文与作者朱自清先生对话,与心灵对话,进而深刻的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渗透出的对父亲的深刻感情,以及朱先生对父亲的思念和深深的爱。当学生对这一切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再来邀请学生进行朗诵,学生就能够读出文章所要传诵的中心思想,即父爱的伟大。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文章的不同,以及教学情况的差异,对文章的品读方式也截然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文章,通过多媒体的教学,都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发现更好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燕.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2]李晓云.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 素质教育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1 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古诗《渡荆门送别》时,由于初中生的诗歌思维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不容易体验到诗中的美与情感,所以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古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小画家、朗读家、翻译家等小组,分别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在此期间,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给予评价指导,然后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调控。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

2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教师导入。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促使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语文教学。

3 积极倡导游戏化教学模式

通过一定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农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样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使语文学习内容快速有效地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能将自我角色对象化,从而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根据初中语文课本改编而成的课本剧,能够促使学生扩展思维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我”、“孔乙己”、“客人”,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深刻地体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曹刿论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长勺之战中,曹刿为什么能够指挥鲁国这个弱国打赢这场战役?你觉得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机会,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5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尊重,而不能去强迫、指责和嘲讽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等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务必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6 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①开展朗诵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喜欢的篇章,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②举办读书交流会。初中语文教学可适当地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采用分组形式交流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③举办辩论会。辩论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就班级、学校、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辩论会。如《理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合作与竞争》等辩题,这样能够激活学生思维,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G633.3

中学语文新教材的启用,预示着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重新塑造自己,即创新。现在的语文课堂中,老师采用的大部分教学方法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使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新的教育方式。当下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语文教育变得更加重要,语文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而要把这些内容完全渗入到初中生的思维中,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有好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育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概括和感知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所以老师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理念,尽量避免太过于主观盲目。

然而,初中语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向,如果我们现在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的话,我们就轻而易举的从这些方向中中归纳出三个层面:以学为主、以教为主、教学兼顾。这三个方面分别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所在。

一、以学为主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能用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的

思想。以学为主也分了两种方法,如下:

1.讨论法:中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所以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形式或与大家集体对话,不但可以是得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还可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自学研究的方式,不但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而且还顺应了国家的教学改革政策。

二、以教为主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的引导就特别重要。以教为主是把老师当成媒介,通过语言向同学传递课本上的知识信息,老师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以教为主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如下:

1.讲授法:主要是老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到知识。这些口语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指示语、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导语、分析课文、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阐明事物和事理、结束语、提示课文重点等。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此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而准确的知识。

2.串讲法:中学语文已经开始接触到文言文这方面的内容,而串讲法则可以更好地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一般分为概括性串讲,一种是翻译式串,这两种都对文言文教学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老师在使用串讲法的时候,为避免教师在唱独角戏,这就需要教师讲课时具有艺术性啦,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兼顾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二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兼顾也分为两个方面,如下:

1.师生互动法: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老师和学生的问答互动,来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2.情景教学法:初中生很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老师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成绩又怎能不提高呢?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但同时老师也要因人而异的去选择,不能生搬硬套,刻意去模仿。更应该注意的是,教书育人的重点在于育人,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的追求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培养出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当学生犯错时,要用正确的方式点拔他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伤害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2]朱爱华.试论兴趣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5).

[3]李传丽.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教育[J].技术与市场,2009(12).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师 控制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控制,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衡量

教学工作是一场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掌握语文,首先就得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自然有它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一个聪明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没有绝对好的教学方案,只有相对的,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是教学语文的首要前提。因而,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先驱步骤。小升初的语文成绩能够反映出部分的问题,但是并不是全面的。它只能相对地代表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掌握情况。有的老师选择在开学的时候进行语文测验,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这两种方法都只能反应学生片面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衡量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发现和挖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掘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还要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了解个人的学习能力,我们才能做到一对一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自我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了解班级整体情况,教师才能制定出适合班集体的教学方案,才能让集体获得荣誉。总之,衡量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前提,它既是首要任务,又穿梭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请教师时刻谨记。

二、监督

学习的主人翁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主导者,而是监督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以监督为己任。首先是在语文课堂上,上课纪律是教师必须监督的。学习需要氛围,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监督学生营造一种正面的学习氛围。初中生生性活泼,并且不受束缚,有逆反心理,因而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师是任重而道远。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场所。因而,教师必须好好利用课堂时间,站在监督的角度带领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当然,除了课堂时间以外,教师在课外也有部分的监督责任。语文教学不仅仅就是教学学生汉字、诗歌、文言文,语文教学同样包括思想、情感等的教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我们也应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在课下,教师的监督任务更多是放在学生的个人情感、思想等方面。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多多少少有点叛逆心理,教师同样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作为教师,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这种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希望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够多一分对待学习的认真,少一分心灵的躁动;多一分懂事,少一分任性;多一分成长的捷径,少一分前进的弯路。

三、检查

检查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检查我们才能发现不足,才能继续采取补救的措施。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检查这个程序。检查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进行的自我检查。在学生检查方面,主要是指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这样才便于进行教学方案的评估。很多的学生害怕考试,那是他们对考试的看法不同。现实的社会让学生觉得考试是为了排名,为了表扬。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把考试看得太重。这也就给学生带去了无形的压力,因而他们对考试太过于紧张,同时也多了一分反感。如果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让学生进行考试,我们得到的检查结果也是不理想的。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这样的考试是为了检查知识的掌握,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去面对考试,以一种真实的水平去发挥。这样教师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也就检验了近段时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对于自我检查,教师更应该做到认真、全面对待。检查自己近段时间的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教学方案是否适用,教学时间是否安排合理。自我检查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在成功时不至于飘飘然,也让他们在失败时不至于妄自菲薄。因此,让我们理智、冷静地对待检查吧。

四、评价

如果说检查是控制教学的重要阶段,那么评价就是检查的升华。在教学检查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上得到评价。对于评价,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学生、家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自我检查或多或少会有些遗漏,那就借助外界的力量让我们自身更完善吧。学生的评价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他们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并且也是直接受益人,因而他们最有发言权。可能学生的评价会带有一点个人色彩,但是教师应该以一种宽容、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从学生那儿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缺陷,然后我们才能改正,才能进步。从家长的评价中,我们能够了解自己在交流方面的问题。坦然面对,逐一纠正,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交流能力。从学校的评价中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到关于自己综合能力方面的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才代表着自身的完善。人总是在成长,人需要成长,身为教师,我们有理由和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是在为初中生做一面旗帜,让他们明确做人的方向。

五、纠正错误

控制教学的最后阶段就是纠正错误,经过衡量、监督、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自身和自己的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就能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完善自身。教学活动在教师的计划和安排中实施,将实际的教学结果和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当出现错误时,就要及时地纠正,使教学活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以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当然,当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来的教学计划不再适用,还应该对目标和标准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纠正错误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有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纠正错误,这样才是我们在教学上的完美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智能 教学手段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来后,在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语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并推动教与学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呈显性状态,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则有待于家长、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1、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等的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1)让多元智能教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

(2)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音乐可以帮助人记忆,更可以使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2、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专题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为达成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借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过程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生存和养成健全人格。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一系列的,也就是说方法和答案都是多元的。提出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因为语文学科首先就不像数理化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方法和固定的答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积累、感悟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是,总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方法和答案等待人们的探索。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j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故事。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j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I们都津津乐道。故事是语言最广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I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往往把故事当成课堂上的当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忽视了故事的语言翟萎黑I特点。认识这点后,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一个个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接龙,改编,辩论……通过故事情节,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日记:传统的日记侧重于记录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记的内容也多以语言表述为主,接触到多元智能理论后,将日记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例如,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一天感受鼻深的,也可以记录数学方法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记录各剩知识给你带来的困惑,日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用音乐《离别的车站)营造一个离愁别绪、低回婉转的气氛。在课文阅读时,播放自己编辑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背影》的音乐背景、同步的课文内容画面、著名主持人精彩的朗诵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学生深深沉醉于示范朗读之中。让学生个别翩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意境、加深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言语、视觉、音乐、反省等智能同时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言语智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基础 发展 提高

叶圣陶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所以,教师也应该把语文当作一门艺术来教,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课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精神的神圣殿堂。若只是教教生字,解解文意,实在是糟蹋了我们的瑰宝,让人痛心。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篇篇传世经典,一段段警语恒言,无时无刻不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这博大华夏文化的缩影,是我们孩子们和大智慧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的深入去影响孩子们的灵魂,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具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走出”课堂,生活处处大语文

几十篇,几百篇的经典传承之文,只能让孩子们对中华文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连略知一二都算不上。如今的应试教育把学生们禁锢在这小小的范围内,高分低能随处可见。这不应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让心灵走出小小的课堂,随着五千年的文化沉浮去感悟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语文。

在生活中感悟大语文,在大语文中学会生活。这是我们语文课的独特艺术,也是语文课的成功升华。只有如此,学生们都会深深沉浸在与文化共鸣的喜悦中,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风范。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还怕学生们没有成绩吗?放飞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有能力爱上大语文,未来才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通过写日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有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注意留心观察,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还要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就要把它挑出来分析它让你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学生这样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写日记就能有自己的想法。

五、多举办一些文字比赛和益智类游戏

课程里适当的安排一些文字类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互相协作加强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多交流学习的经验。比如分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组与组之间相互督促,通过语文课本里的成语再延伸到课外,查查成语字典,在学成语的同时,了解成语的意义。

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 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丰富阅历,拓宽视野,把语文课教“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人也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 针对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 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不断推动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新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

1.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和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3.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师要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4.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途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程式化严重,每个环节都按照教师的既定思路进行,课堂形式中也有问答和多种形式的讨论,但学生仍然离不开教师这根“手杖”的牵引,学生的思维仍是跟着教师设计的路线“循规蹈矩”地走。那语文课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呢?针对学生有小学六年的学习经历,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初中教材相对浅显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一套完整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并让学生把这种方法贯穿始终。

语文课是对母语的学习,学生都有着深厚语言功底。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中的一些环节,信心是支撑教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其次,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着手有目标、有步骤地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从基础环节做起。

(1)先从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可让学生上网广泛查阅、搜集、整理,但不能不加约束,信马由缰,否则会导致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从以下五方面掌握:名:姓名、字、号、谥号等;时:所处时代;地:籍贯;评:当时或后人对其评价、称谓;作:传世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自主地、不用任何人指导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初中三年中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如此推行下去。

(2)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很多教师采用课前布置、课堂检测的方法。其实这样学生还是被动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从初一第一课就养成在读课文中标出生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解决的习惯。教师要提出解决生字的具体要求:不但要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记住字形,而且要了解字义,同时注意和其读音相同或形近字,并加以区别,对生字彻底解决,达到对识字的积累。

(3)每种文体都有一定的文体知识,所以教师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文体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文体知识去自主学习。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和补充即可,不必课课分析,句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解疑和引导作用,防止学生的学习偏离课标要求或深度不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时教师一定不能怕浪费时间,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导致自主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实现,又回到传统的教学中去。这和“盲打”是一个道理。开始练习时,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自主学习必定“浪费”时间,但是,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学习效率必将提高,教师就能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2.注意习惯的培养,增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自觉查阅资料、合理使用资料的习惯。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广泛,学生应学会运用各种资源为课堂服务。其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善于把相关知识整合,在每个学习环节中都有拓展、链接。最后,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迁移的习惯。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能力自觉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课外的每一篇文章都和课文一样成为学习的范文,扩大学习的范围,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教师应注重对自学的指导,同时加强自身的基本功。

学生养成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可能在某一环节进入过多、过繁、过深的误区,此时,教师应该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删繁就简、去粗存精,让学生在新课标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学习、探究,避免走弯路。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1.以情感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教师的情感来启发感染给学生的,教师应该首先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且有分寸、适度地把这种情感通过语文教学表达出来,从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迸发出闪耀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语言不仅简明,而且要言之有物。

2.结合国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2023-08-17 17:24:08
那人那鱼那股市 2023-08-17 16:47:05
2023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2023-08-17 15:54:47
10家滇企拟上市 2023-08-17 1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