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23:12:01 来源 :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资料图】
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央视总台2023端午特别节目——大型交响诗《碧水长歌颂端阳》,首次走出演播室将灵动秀美的屈原故里呈现给亿万观众,展现了宜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秀美河山,描绘了屈原后代“吾将上下而求索”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力量。世界端午看中国,中国端午在宜昌。宜昌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诞生地,更应该珍惜屈原品牌的号召力、向心力、感染力,继承和发扬屈原精神,打造宜昌文化地标。
价值引领,挖掘屈原文化潜力。文化是自信,更是根基,屈原文化对宜昌而言就是城市灵魂。一是挖掘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屈原文化研究院的智库作用,围绕打造“一标三地”目标,做好学术研究、史料搜集、丛书编撰、宣传推广等工作,实现屈原文化与时代文化、屈原文化与中国精神、屈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有机结合,把屈原文化融入公益广告宣传、市民公约内容、城市标识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屈原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二是擦亮文化品牌。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影视传播、新闻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屈原“爱国、奉献、求索、团结”等精神内核,让更多人熟知屈原、热爱屈原、敬仰屈原,把屈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各个环节,打造屈原文化宣传阵地,让屈原文化触手可及、屈原形象随处可见。三是做优研究诠释。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屈原文化研究院的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研学旅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以屈原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同步推进“两坝一峡”、昭君、嫘祖等文化符号焕发时代活力,做好文化研究的社会效益转换,在全社会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有机融合,激发屈原文化活力。产业是经济之源、城市之基,文化产业则是这源头活水。一是丰富宣介形式。擦亮诗歌之城、秀美之城品牌,加快培育屈原文化体验场景,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AI技术在传承屈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屈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展厅,同时注重力量整合,以屈原文化的突破性发展带动昭君文化、嫘祖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竞相发展,打造百花齐放的文化文明共融图景。二是浸润城市肌理。把屈原文化元素植入城市规划设计,巧妙利用好城市空间,建设屈原文化公园、打造屈原大道、天问台、天问阁、天问塔等城市地标,打造屈原文化特色街区、拍摄屈原文化大戏、推动磨基山屈原文化公园、古今大南门、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西坝不夜岛、平湖国际旅游岛有机串联,助力宜昌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区域性活力中心,增强城市的活力度和显示度。三是发展品牌经济。推动以峡江龙舟、芈绣、峡江皮雕为代表的非遗类文创产品研发和楚服楚饰、楚剧楚歌等文化新业态发展,让游客可买可带可纪念,助力柑橘深加工产品、屈原家宴为代表的美食类文创产品跨界出圈,适应年轻人审美趋势和价值取向转变,开展屈原文化文创设计大赛,开发动漫、国风、手游、短视频、剧本杀等年轻人喜爱的的文化产品,绘亮屈原形象,叫响城市口号,形成品牌经济产业链。
用好载体,彰显屈原文化魅力。文化自信,是基础而广泛的自信。屈原文化要成为宜昌人民的精神高地,必须选准选优文化载体,加以塑造弘扬,一是培育创作人才。实行“1+4”人才政策,重视文艺创作性人才的培育,发挥屈原文化研究院“组织、联络、培训、服务”等职能,网络全国文学艺术爱好者,组织文学笔会、文学采风等活动,提升本土文学创作水平,借鉴河南卫视《祈》、《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经验,力争通过端午诗歌会、长江钢琴音乐节等活动带火宜昌。二是汇聚节会人气。放大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秀美之城品牌效益,高质量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龙舟世界杯、国际龙舟拉力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来宜昌过端午,让诗和远方、文化和旅游有效联姻,达到以文兴旅、以旅扬文、以旅兴业的效果。三是构建IP高地。加快宜昌大剧院建设,围绕屈原生平故事打造特色IP剧目。梯次建好宜昌城市屈原主题公园、秭归屈原故里、乐平里屈原老家景区,下足绣花功夫开展景区服务提质、环境美化、文旅创意等工作,开发以《楚骚秀•九歌大典》为系列代表的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产品,提高屈原故里知晓率和辨识度,把屈原故里、昭君故里、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景区串联一线,共同打造“两坝一峡”国际旅游区,从而高效助推屈原文化教育普及、传承弘扬。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继承和发扬屈原精神,打造宜昌文化地标,“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推动屈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定能在宜昌市实现“六城五中心”建设目标,争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宏伟征程上注入澎湃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江(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