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03:41:01 来源 : 华尔街见闻官方
这两年新能源跨界特别火。
钧达股份从汽车内饰进入N型电池、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向下游延伸到组件、明阳智能从风电领域跨界HJT。
今年最火的充电桩赛道也多了很多新势力,比如绿能慧充、香山股份、炬华科技。其中绿能慧充比其他两家转型的更纯粹,充电桩已成为其核心业务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一个赛道火热的时候,自然会吸引外来者涌入,但是竞争者多后,毛利率自然会下滑,硅料如此、光伏组件如此、充电桩也很难例外,红利期后,新进入者如何维持优势?
01跨界充电桩,取得阶段性胜利
跨界最纯粹的绿能慧充,业绩表现已彰显出阶段性的胜利。
绿能慧充改名自江泉实业,主要做热电业务及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2022年,江泉实业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即以收购绿能慧充100%股权,剥离原业务彻底转型。
根据公司2022年主营结构占比看,充电桩占76%,铁路运输占13%,绿能慧充摇身变成一家充电桩公司。
那绿能慧充跨界后业绩好转了么?事实上,还真好转了。
7月31日晚,公司正式发布半年报,绿能慧充正式扭亏。
财报显示,公司2023H1实现营收 2.53 亿元,同比增长113.82%、实现归母净利360万元,同比增长500%。其中充电桩业务实现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87.43%,充电桩业务占比已提升至93%。
(同比增长率)
从业绩表现看,充电桩给公司带来了正面影响,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如果其铁路业务未来可以全部剥离,业绩还能再高些。
再看具体充电桩业务,目前绿能慧充充电桩的产品线算比较齐全,7KW交流桩、30/40/60KW等各类型的直流桩、以及充电枪、充电堆都有布局。销售方面,产品主要还是内销。大客户集中在各地城投、交投、等地方国企,其他客户包括中小运营商、车企等。
整体而言,绿能慧充算是成功跨界充电桩的典型案例。但不得不警惕的是,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下降530.89%,同时销售费用同比也增长了290%,在扩张业务的同时,小心成本管控成为隐形杀手。
02竞争激烈的充电桩,新势力还有多少肉可吃?
但是毕竟充电桩赛道竞争太激烈,这两年正是风口期,所以才吸引了大量新势力的关注,不只是绿能慧充,其他跨界企业也很多。
比如,香山股份,也在押宝充电桩,但并不像绿能慧充转型的那么纯粹。
与绿能慧充类似,香山股份以前也不是做充电桩的,2021年前,香山股份主业是做衡器的,并且是衡器龙头,但2020年后两次收购均胜群英股权,放弃了原有行业龙头位置,转型到了火热的新能源领域--智能座舱。但2022年又压缩了智能座舱的业务占比,开始加大了充电桩业务的布局,充电桩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4.69%,提升到11.54%。可见公司意图在充电桩板块全面发力。
(香山股份)
香山股份目前充电桩产品主要是交流桩,配合主机厂合作开发。根据券商机构对香山股份的调研,2023年充电桩收入预计为4亿元。
除了香山股份,还有电表龙头炬华科技也在加速布局充电桩业务,试图拓宽业务的增长极。但是炬华科技目前充电桩营收占比较小,仅约7%,和绿能慧充这种全面跨界的企业比还不具备可比性。
(炬华科技)
但当新势力开始涌入一个赛道的时候,也是赛道热度高的时候,这不禁让人思考,是否还有肉吃?
对比硅料前两年的暴利,催生了大量旧势力扩产,和新势力涌入。但周期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属性,以及硅料扩产周期长的原因,往往新势力产能铺开后,也迎来了价格低点,最终难以赚钱。
充电桩,虽然不是周期大宗品,但是新旧势力纷纷涌入后,难免拉低市场平均毛利。
但见智研究认为,目前充电桩还正处于红利期,且除了在国内内卷之外,还可以竞争国外市场份额,无论是新势力还是旧势力,只有具备产品认证优势、海外渠道优势、成本优势的企业最终才能胜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