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02:50:57 来源 : 城市财经
作者:余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常州、烟台晋级毫无悬念
上一次批量晋级万亿GDP城市,还是发生在2020年。那一年,7个腰部城市中的6个,也即泉州、济南、南通、合肥、西安、福州同时加入万亿城市俱乐部。
东莞当年受出口下跌影响,经济增速下滑,直到2021年才加入进来。随着东莞加入,中国内地形成了如今24座万亿GDP城市格局。
2022年没有新的城市加入,2023年格局则必然会被打破。因为以去年年末的规模和今年的增速来看,江苏常州、山东烟台,晋级基本毫无悬念。
去年常州GDP为9550.06亿元,位居内地城市第25位。烟台GDP为9515.86亿元,位居第26位。
两座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也是距离万亿最近的两个。烟台后面的唐山、徐州、大连、温州都是8000亿级别,后续也会逐渐加入,但那是后话。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2022年年末的数据来看,常州与烟台,距离万亿都不到500亿元。如果不出意外,闭着眼睛发展基本都能趟进去。
而两座城市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则将晋级可能性的最后一丝疑虑,化解于无形。
两座处在同一水平的城市,今年上半年跑出了同样的速度,均增长了7%。
常州统计局披露:
上半年GDP为4525.4亿元,增速7%。
烟台统计局披露:
上半年GDP为4705.65亿元,增速7%。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常州、烟台统计局
同时,上半年烟台GDP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355.74亿元,常州增加了260.78亿元。
都完成了半年的增量任务。一般来说下半年都是各城市发力的主要时间段,按照这一增速,常州、烟台到今年年末,加入万亿GDP俱乐部,没有任何悬念。
02
苏州都要学习的常州
两座普通的地级市,能先于很多省会与首府城市闯入万亿城市,其背后肯定有拿手绝活。
以常州来说,常州是一个连苏州都公开表示要学习的城市。
苏州在今年3月23日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上表示:
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借鉴兄弟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自抬标杆,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
其中的“兄弟城市”说的便是常州。
江苏下辖的城市,高手如云。常州虽然在江苏省内不算特别出众,但却是江苏新能源汽车的当家人。
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实现整车产量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位居全国第6。
同时,常州2022年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上半年,常州GDP能跑出7%的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功不可没。
常州统计局披露: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4.8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2227.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5亿元,增长6.3%。
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与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增速表现都很不错。
着重看一下第二产业,因为第二产业是常州GDP的扛把子。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从动能看,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9.4%、35.0%和12.1%。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27万辆。
常州为何这么强?从其对待工业的态度可以看到。
在前两天写厦门的文章中,我明确强调过,对于城市来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但很多城市过去一些年都走在了追逐服务业的随波逐流的路上。
追逐服务业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忘本,因为工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石才能发展更好的服务业。
但过去时间很多城市明显脱实向虚过快。以厦门来说,厦门过去十二年里,第二产业对GDP的占比从最初的52.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7.9%,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这是厦门上半年经济失速的内因。
同样的,青岛、天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过去十年的城市角逐中,排名不断后退。
再看常州。常州是个逆行者,过去今年常州大量的投资都投向了第二产业,去力推制造业。2021年常州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占比达到了56.74%,相较于2015年提升了8.59个百分点。
这种背景下,在大多数城市第二产业占比下滑的时候,常州逆向增加。2015年第二产业占比47.6%,2021年达到了50.4%,
这是常州的明智之举。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级市,找准自己的定位最重要。金融、科技不是谁想要就能要的,这需要中央顶层设计和政策加持。这些都属于高能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普通城市想要出圈,只能凭工业实力,就像苏州、无锡、东莞、佛山、南通、常州一样。
在坚持工业的路上,常州收获满满,目前常州拥有4个千亿制造业产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956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148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11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036亿元)。
4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6527亿元,位居全国第18位。
03
曾经的山东第二城烟台
烟台,北方工业名城,曾经的山东第二城。
说起济南,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感低,主要依据是其经济首位度全国最低。其实,造成济南存在感低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经济实力不仅长期被青岛压制着,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烟台压制着。
1978年青岛以38.43亿GDP位居山东第一,烟台25.78亿位居第二,济南23.6亿位居第三。
从1978年、1979年、1980年,烟台都高于济南。1981年到1986年,济南超越烟台,位居第二。1987年烟台又再次反超济南,一直维持到1995年。1996年济南又超越了烟台,一直到2006年。
2007年烟台又再次反超济南,不过这次反超维持时间很短。2010年济南再次反超烟台,一直到如今,终于坐稳了山东第二城的宝座。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济南、烟台统计局
一个能与省会城市比拼的地级市,足见其经济强悍程度。
而且从全国排名来看,1978年烟台位居全国第21位,2022年位居全国第26位。作为一个北方城市,44年间,在经历南方城市崛起、省会与首府城市崛起的大背景下,排名只下滑了5个位次,难能可贵。
烟台之所以这么强悍,其背后的工业是关键。
在工业的41个大门类里边,烟台就有37个门类。
2021年,烟台拥有3个千亿产业。其中主打名片工业是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收1707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收1578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1073亿元)。
三个千亿产业营收合计4357亿元,排名全国第26位,与其GDP排名吻合。
作为一个工业立市的城市,烟台和常州一样,也牢牢抓住这一命根子。虽然过去二十年间,烟台的第二产业占比也在下滑,但始终保持在40%以上。
上半年,烟台第二产业占比为43%。
当然,在腰部城市中,北方的烟台相比于南方的常州,的确还有劣势。
比如区位优势不如常州,常州是国家顶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核心成员,周边是南京、苏州、无锡这些大咖。
比如在工业实力上,烟台相比于常州略微逊色一些。
在产业结构上,烟台偏传统化工、黑色金属等传统重工业,缺乏新兴工业。而常州则已经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重镇,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不过烟台也正在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去年山东省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烟台“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2.3%,“四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4%,均居全省第二位,新动能茁壮成长。
北方能与南方PK的城市已经不多了,除了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石家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这些中心城市需要发力外。
烟台、唐山等这些昔日的明星地级市,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