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03:05:49 来源 : 中工网
闽北日报记者 徐陆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底,正值“秋季校园招聘”黄金时期,求职、就业成了高校毕业生们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如何找到心仪岗位,怎样干好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今天,我们聚焦“高校毕业生的职场突围”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帮到您或者您身边的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缺乏职场历练,初入职场常受挫
自去年毕业至今,2022届毕业生谢彬(化名)已宅家“啃老”一年有余。他毕业于一所“985”高校,去年考研失败后,他给自己划定一年时间复习“再战”。但今年“二战”考研,他的分数虽然过了国家线,但与目标院校却差了十多分。
“二战”考研再度失利,谢彬放弃了考研的想法,想求职找工作,但投了简历,面试了几家企业,却迟迟没有收到入职电话。他深感受挫,本就性格内向的他在家“蜗居”的一年里,几乎断绝了所有人际交往。“不知道如何面对面试官,更不懂得如何表现自己,现在我有些害怕与人打交道。看着身边的同学或考研‘上岸’,或找到满意工作,更觉得焦虑和自卑。”几次求职“碰壁”后,谢彬将自己封闭在家中,开始复习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
对此,谢彬的母亲很是忧虑。“我们希望他能先去工作,工作之余再备考,这样压力不会太大。另外,我们更担心他宅在家里,失去职场竞争力,想让他多接触社会,在工作中多与人交流。”她无奈地表示,“作为家长,我们不指望他赚多少钱,只希望他有正常的社交,更好地生活。”
不同于谢彬的无业状态,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小吴找到了工作,却开心不起来。“我干的是传媒行业,这是我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目前还处在试用期。我希望把工作状态调整到最好,但我现在每天过得很累,这份工作虽然与我的大学专业对口,但真正实践操作起来差别很大,很多事务处理不过来,但我又不好意思问同事,每天都在慌乱与自责中度过。”小吴说,烦恼的不仅是对业务的生疏,与同事的交际有时更让她身心俱疲:因为与同事不熟悉,上班期间同事们在一起聊天时,她插不上话,总显得格格不入。“同事关系与大学时的同学关系有很大不同,毕竟同事间有着微妙的竞争关系,没有同学关系那么纯粹,相处起来总怕说错话,容易患得患失。”
采访中,不少高校毕业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职场环境、岗位待遇与心中设想存在较大落差,刚工作一年甚至几年的毕业生,有许多人也很难找准自己的“职场定位”。
就业指导老师:建议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毕业生社会经验较少,求职以及初入职场‘碰壁’、受挫是常有的事,不要以一两次的失败论英雄。”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红英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她表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不要因一时失意而妄自菲薄,陷入自责情绪,太沉重的思想负担反而容易束缚自己,固步自封。在求职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其身边人包括家长、老师也应理智对待求职,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指导,做其坚实后盾。
陈红英分享了林职院一位应届毕业生李云(化名)的求职经历:李云来自贵州,家庭不富裕,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李云和父母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李云性格内向孤僻,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朋友。他有一个姐姐,但两人年龄相差大,共同话题少。大三期间,李云因多次求职失利而产生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于是他主动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利用网络开展心理辅导,给予他多次帮助。通过全方位、多角度,3个阶段10余次心理帮扶,李云的焦虑烦躁情绪、睡眠食欲等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树立了信心,可以积极地面对求职问题。辅导员也对李云进行多次谈心谈话和家访,还借助学校已有的就业资源和渠道为李云的就业问题打开思路和方向。最终李云在家庭、学校协同帮助下成功拿到了心仪的公司offer。
陈红英建议,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前不妨先静下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对自我认识不清晰或对各类职业岗位不了解,可以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在校生可以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找相关老师咨询。往届毕业生也可以请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做测评。
对于毕业生是否应该“先就业,再择业”?陈红英认为,一方面第一份工作确实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在选择哪个行业、哪家公司时的确应该慎重。另一方面,想要马上就找到各方面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现实,从基础岗位做起,锻炼专业能力,也能为职业生涯的下一步规划做铺垫,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高校毕业生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我们的建议是降低对岗位的期待值,只要岗位中的某一点符合预期,比如契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尽管薪资不高,也值得尝试。”
心理治疗师:拒绝比较,建立自我认同感
“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上班,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不容易的。特别对于应届毕业生,刚走出‘象牙塔’,从过去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来到一个相对复杂的职场环境,生活状态大幅改变,本就需要有适应、调试的过程,千万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南平市第三医院医务科科长、中级心理治疗师吴云平表示。
“在求职过程中,建立自我认同感对于应对就业压力十分重要。”吴云平说,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特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建立自我认同感,求职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如果本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逼迫自己从事销售等高频社交的工作,将很难维持工作状态。如此,不妨选择图书管理员、编辑等这类不必常和人打交道的岗位,更加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吴云平表示,应用平常心看待求职,“攀高”“求急”不可取。“看到同龄人找到了所谓的好工作,也心猿意马,跟风求职。看到他人签约高薪岗位,便对自己的求职目标产生不合理期待,想要攀比,或是观望。这些都是不明智的。”他说,只有找到与自身契合度高的工作,才是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好工作。要学会接纳自我,停止自我比较,要善于挖掘自己的优势,也要勇于接纳自己的短板。
来源:闽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