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

2023-08-04 17:21:23 来源 : 文秘帮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工业设计教学应把好意识关创意关造型关科学关人文关实践关和结业关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力一式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小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循序浙进的7个问题.以此对形成相关的课程体系与构建学科平台。


(相关资料图)

第一意识关。建立与构建一个设计意识平台.是工业设计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关.是贯穿于整个设计教育的一条主线。设计意识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思维.它包含了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习惯。对于进入工业设计领域即将从事设计工作.尤其是进行产品设计的人员来说.树立他们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工业设计.在设计教育中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了后能十什么等。这些良好的设计意识平台构建.为学生了解设计世界。自主学习、施展艺术构想开创了广阔空问。囚此.在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开设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等系列课程、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工业设计专家和知名人士开办学术讲座,介绍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和资讯。专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要牵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设计教育教学中应将专业意识的培养作为长期的目标和任务.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第二.创意关。一个国家需要有创新的机制一个民族需要有创新的思想与能力。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史要有异于常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一件产品.如果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将无法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也就难以为市场所接受.小能实现其增加附加值的设计目的。从这一点上说.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创意的关键又在于“创新”.它来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教学上应一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淡化其过于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力一而则要博采众长.从前人的问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做到“举一反二”、“无中生有”

第二.造烈关“造烈”是工业设计特别是设计的最H_观和最H_接的载体。工业设计最初在我国的出现与普及时和和被称作“工业美术造烈设计”.并日_在很长的一段时问内都在沿用。可见造烈对工业设计的重要程度。一项设计.无论它的功能如何先进.内部构造如们精细.选用材料如们科学合理.它都将通过产品自身的形态体现出来.长短、力一圆、厚薄等基本体量以及配色力一案始终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第一印象.消费者是否接受该产品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第一印象.囚此.作为设计师.最初的创意也是以具体的产品造烈(形态)为依托.逐步完善其设计的。工业造烈设计与一般设计的区别就在于设计最初的观念中就要体现出求美的意向。工业设计.首先要看产品造烈的款式是否新颖。本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缺少艺术灵性.最终很难创造出新颖的设计学生形态创造能力需尽早在学校里培养。

培养学生基本“手头功夫”的设计索描(速写)、设计色彩、效果图(草图)、构成术等课程就构成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造烈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如何掌握与运用这些技能.是摆在教师而前的首要课题造烈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一是临摹.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的分析、理解与学习.掌握相应的规律和技术;二是写生.通过对实物、产品进行写生.提高对结构、形态、色彩、比例等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二是设计创作.造烈的主要目的并小在于能将现成的事物通过一定手段与方法表达出来.而在于设计、创作设计创作能综合考察学生对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的把握.体现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良好造烈能力的培养与造烈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要养成“二多”、“二勤”的好习惯.即“多看、多想、多练”和与之相对应的“眼勤、脑勤、手勤”.其中“多看、多想”比“多练”史为重要。须知平时的观察与思考对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仅把技术训练作为造烈练习的唯一目的.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就是“工具”而已。

第四.科学关。工业设计要求以科学的思考和艺术的陶冶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综合训练。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大师RaymondI}c}ewy有一名名言:“当我能够把美学的感觉与我的工程技术基础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小平儿的时刻必将到来。”当代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我l玉l召开“科学与艺术展览”开幕式上所作的“科学与艺术”的专题发言中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小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小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而.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相对于最初的“造烈设计”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把物化的工程技术与文化、环境、美学、市场等设计要索结合起来.协调产品及其系统与人(使用者、消费者)的关系.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的关系.涉及到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材料科学等范畴。设计师在完成设计力一案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宜人性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同时应考虑产品的结构、力学与周边环境的融洽程度以及用材、涂饰工艺、色彩等力一而的个性特征。

第It..人文关。工业设计广泛涉及到人文科学领域。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都在小同程度上与工业设计相关。它们向工业设计的渗透.正在产生的设计文化学、设计哲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行为心理学、生态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等对工业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设计哲学的视野看来.工业设计的实质是设计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力一式.而小仅是设计物。正确的设计思想应是通过物的设计体现出人的力量、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力一式。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物的创造满足人类自身对物的各种需要.这与文化的目的小谋而合:“文化就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预见.末来的工业设计的竟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竟争。

在整个工业设计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的同时.选修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工程学、创造学原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中国美术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文学鉴赏等公共选修课.以充实自己的人文索养.增强设计的后劲。

第六.实践关。实践是工业设计专业小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纯理论”基础上的“纸上淡兵”和“效果图”的设计无疑难以解决产品创新的实际需要。这实际上就对设计教育学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课题目前国内设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片而强调课堂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实践教学。出现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现实客观原囚一力一而.工业设计专业师资紧缺.专业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也严重缺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力一而.“实践课”的界定也存在许多误卜_.如将“实践课”完全与理论课划清界线.而导致理论教学小管实践.实践教学撇开理论.相与_脱节囚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力一而下大力气改革实践教学

一是构建与专业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与领域使学生能H_接从企业中得到实践经验,补充课堂教学的小足.同时增强“实战意识”.体会真实市场的“残酷性”而企业则可以充分享用学生(包括指导教师)所带来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创意。

三是在师资配备上,应改革用人机制,从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师和专业设计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和课题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满足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专业教师开办相应的设计实体.作为专业的实践基地

第七.结业关在结业阶段.毕业设计无疑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生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囚此要抓紧毕业设计从课题确立到结题的每一个环节小放松.对毕业设计的每一项指标都提出明确的要求.重点突出创新意识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业设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实践

随着不断进步的社会科学,数字读图时代也随之到来,由此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形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们当然不能在以单纯的感知设计作为设计理念的出发点,由此,推进理性的综合创新设计成为必然趋势,而发展创意性设计思维则同时成为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要求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一、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

1、专业培养受传统教学理念限制

传统素描教学理念以绘画写实为目的,源自于19世纪中期契斯恰科夫,他认为素描应该体现事物的形体、透视、光影以及材质的写实性和科学准确性,提倡写实的素描绘画技法,并由此产生了一套关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体系。虽然我们今天将之视为传统理论,但并不代表它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相反地,这套理论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我国的素描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阶段的变更,这一侧重追求绘画技法的熟练性、形体透视的准确性以及光影、材质表现的真实性的理念已显出了其与当代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不适应性,片面践行这一理论会使设计素描教学的真正意义被忽略,更何况设计素描教学在整个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并非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它担任着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如果我们再继续固执于传统教学理论,则势必会导致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在创意设计意识、专业认知度以及艺术素养方面的发展限制。

2、教学目标及模式不能明确的体现课程特点

提到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我们必须明白是建立在工业设计之下。因为设计素描是作为全国艺术设计类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通用名称,但是在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的目标和特点。因此,基于工业设计专业之下的设计素描是必然与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下的设计素描不相同的。

虽然我们强调工业设计专业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模式时需紧密结合专业特性制定教学目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其“工业性”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点通过其含糊的教学目标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便可见一斑。而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因素导致。第一,教学大纲的指导目标性弱,而一般来说,教学的主要依据即为教学大纲。但一个套用现有艺术设计类或本专业艺术类设计素描教学大纲的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大纲又如何能给师生一份明确的目标性指导,如何能体现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第二,设计素描的教学师资中有很多都是出身于“纯”艺术专业,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但在专业理解上却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当这些教师在开展课程中采取“纯艺术绘画”为主的教学模式时,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对事物形体、光影、透视等方面的单一训练中认识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由此必然导致其与后续设计课程的脱节。

3、“传”与“受”的程度差异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制约

教学过程总是涵盖着“传”与“受”两个部分,前者的主体是教师,而后者的主体则是学生,当“传”与“受”实现完美结合时,必然可以有一个较高的教学成效。然而,我国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传”与“受”。这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某些学校的工业设计素描教学的课时较少,并且以学期阶段性和贯穿全学期的模式进行教学安排,由此必然导致那些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不能对设计素描的含义和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某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由此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在对课程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他们的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方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第三,在这一课程的开展中,教授方并没有对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做一个理性的研究,更有甚者,在教学中直接将教授艺术生的方式套用在理工科学生上,由此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茫然、信心不足、拘谨以及无从下笔的状态,试问这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高的教学效率。

二、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现代设计理念在革新与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设计基础教育这一奠定设计教育发展基石作用的课程也要学会与一些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和教学组成形式契合。而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组成类型之一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早进行教学时,必然要与“纯艺术绘画”这一美术教育观念相区分,从而实现与新的设计教育理念的吻合,由此才能对工科类学生的设计创意意识进行培养,才能实现工科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一基本目标,才能为思维到设计搭建好一座意识桥梁。而若要实现工科类学生在形成设计意识和今后专业特点上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则必须要改革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设计素描课程在整个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据“启下”的理念作用。当然,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有设计素描教学、设计色彩教学和构成设计教学等。与艺术类学生不同,一般说来,工科类学生都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或绘画功底,因此,在对工科类学生做设计教学时,必须要从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创意思维两个方面开始,并且要做十足的重视。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在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上呈现较差水平,则必然会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进而使他们在今后难以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因此,为了构建设计基础教学梯次,促进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的发展,为了合理优质的构建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体系的稳步发展与建设,我们必须改革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以保证设计素描教学的形式要素和精神内涵得以很好的体现。

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确定层次分明的设计与实施环节,创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

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教学时段的安排和对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遵循连贯性与针对性两大原则。首先,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而“日”“周”“月”则被作为组合元素,通过对组合元素的设置运用,形成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时段。其次,为了体现针对性原则,我们还要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创建出阶梯式教学和训练模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例子对这两点要素做更进一步的介绍。

我们将教学总时段定为2个月,而总课时为96个,那么,我们则可以在每周设置4个连续日,每个连续日开设3个课时,如此,可实现为期8周的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而在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一教学时段进行划分:第一时段教授结构素描,占据36个课时,第二阶段为构成艺术式素描设计,占据24个课时,第三阶段注重培养创意设计思维,占据最后36个课时。如此,便也实现了阶梯式教学。

2、实施以线型结构素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工科类学生虽然不及艺术类学生的绘画功底,但好在有较强的理性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因此,在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进行教学设置时,应将对“线”的分析和表达方式作为重点,以“造型”为对象进行线性结构素描,由此在对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上,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而通过较大强度的默写训练、多角度实物观察分析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设计理念与意识。

3、增加设置意象构成式的素描教学方式

所谓意象构成式素描,即是通过对构图设计原理的运用以素描的形式表达心中对于物象的认知与感受的一种方式。它是运用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进行的系列性视觉构成训练。以体验、认知、感受和实验为基本原则,以对物象结构的形态、质感等元素的研究为重点内容,而其教学内容则是研究设计造型表面视觉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通过对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方式的运用,工科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设计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的内容体现也正是今后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产品设计元素的要点,这对于延伸今后的专业教学和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4、灵活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对3DMAX设计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直观的演示设计素描中的形态、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构造原理和构成模式。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则必然可以令专业学生对于造型设计元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形成“四维一体”的艺术审美的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热情性、以及积极度可以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中得到提高。

设计素描是工业设计专业造型设计基本功的训练课程,而“造型设计”无论是在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还是其设计理念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设计素描课程引导学生从专业设计理念认知层面进入工业设计领域的启蒙,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以“造型”为角度进行观察,在对造型外观有了一份体验之后,结合他们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出这些造型的外在与内在的关系,由此寻找出设计构想,进而在这一训练中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意识,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志坚.论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2)178-179.

[2] 尹虎.突破传统模式践行学科融合――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探索与时间[J].学园,2012(09)191-192.

[3] 李哲.设计素描在适应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的教学发展之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6)92-93.

【作者简介】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包装设计;教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包装已然与商品密不可分,包装不仅能够在流通以及销售的过程中起到保护商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实现商品的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如今的社会对于产品的包装的要求就是既要实现个性化,同时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对于包装设计的教学也应该进行转变,将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重点的培养,好让他们能够及时适应新的时代赋予他们的新的调整,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一、现代包装的重要意义

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征以及消费心理的综合性的反映,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装能够建立起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和力,包装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对商品进行保护、表达商品的信息,便于运输、提高销量等等。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上品牌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包装的重要意义也在这样的时代中逐渐的凸显出来。如何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己的商品畅销,是现在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当下市场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商品,让顾客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此款商品,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只有现代包装能够做到这样。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二、工业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教学之后,虽然说包装设计专业发展非常迅猛,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主要从课程定位及体系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讨论。

2.1课程定位及体系

包装设计这一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包装设计这一门课程开设时间比较晚,而且对于课程的定位也不是非常的明确,另外包装设计这一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比较少,不能够进行充分的教学,教学活动也不能够连续的进行,影响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在开设此门课程之前学生对于包装设计的接触比较少,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也比较少,这也造成了接下来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差等问题。

2.2实践教学方面

目前,在包装设计的课程教学上还有许多的因素限制其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院校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因此学生只是单单能够拥有一些理论知识,却不能很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另外师资问题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教师大多数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任教,或者是其他各种原因,教师也比较缺乏包装设计的实践,缺乏与用人单位间的联系,对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也不能够及时地将一些最新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同学,这也使得教学的质量下降。

三、对于改进工业设计专业包装设计的一些思路

3.1明确课程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在上文中提到现代包装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课程定位的时候,应该将其定位为专业课,而不是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在学习包装设计之前,对于包装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说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印刷技术、编排设计等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包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一头雾水,此外还应该增加包装设计的课时,逐渐完善课程体系,让包装设计的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3.2加强与企业合作,把握定位

包装设计是与时展息息相关的,所以包装设计更应该关注消费者对产品包装视觉外观上的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包装才能够真正的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另外定期的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查以及不断地更新设计理念,准确的把握设计定位,这样最终出来的设计品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营销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除此之外,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设计顺序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真正的符合设计程序的包装设计,才能够实现包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高效率。在学习设计程序之后,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率的设计,并且能够使学生遵循设计程序,逐渐的掌握包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实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随之现代包装设计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让现代包装设计与工业设计性相适应,应当对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基本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包装设计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楠.工业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01

[2]吴焜.包装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01.28.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笔者根据自身产品速写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目前产品速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工科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因为是理工科类的统一招生,在此之前没有绘画基础,对于物体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塑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从零开始,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而且有些同学对于课程的任务和目的认识不足,过于注重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表达能力,忽视了对于速写的学习。

2、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后续课程衔接以培养造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产品速写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做好衔接工作的重要课程,在工业设计学科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作为本学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基础课程。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脱节,产品速写课不能很好地为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提供依托。

二、产品速写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许多工科背景学生,在形态的表达与分析理解能力上难以提高,导致对产品速写课程失去兴趣等,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课程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产品设计速写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能够观察对象、解构与重组对象以及表现对象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产品形态、理解形态内涵,进行造型创新和表达,以往只注重笔法流畅,将目标对象逼真再现,不强调产品形体的表达准确、不重视细节形态部件的立体表达的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我们需强调学生在准确分析形态的基础上清晰表达,避免过度追求速写作品的艺术性。

2、掌握学生特点,应用适应性的学习方式———结合形态分析,强化无临摹对象的速写训练。临摹与写生是设计速写教学普遍使用的基本步骤,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没有写生模型和临摹范本,学生进行创造形态的表现时,往往比较吃力。临摹对象和表现构思形态,虽然从技法上来说有很大的共同点,但是从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形态的分析能力,因此,课程应结合形态分析,重视从原有几何形态演变为现有产品形态的练习,同时注重人机与形态的综合表现。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

(1)学生参与:在表达产品结构以及爆炸图的速写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择写生产品,并动手拆装产品,对零部件进行写生。

(2)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发现不足;相互评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讲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好的表现,提升学生信心,增加学习兴趣。

4、针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产品设计速写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1)以临摹为主,由临摹过渡到实物,进而绘制产品及零件模型、爆炸图。同时,要求学生在临摹对象组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变换对象角度,加深对形态立体关系的理解,强调细节的表现。

(2)摒弃临摹对象,结合形态分析进行构思与再现。此阶段进行形态的分析和演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类形态的形式法则、组合原理的认知,并且能够从中了解各种构思创作的途径。

(3)加强默写环节。默写可以增强个人记忆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理解,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手段。写生后期,可以鼓励学生由易到难的进行默写训练。后期加入小组团队设计环节,个人快速设计考试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业设计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产品速写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随之改变,为后续的产品设计阶段打好造型基础,扩展创造性的思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特色;协同发展

引言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工业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专业做了明确划分,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在设计学科下,而工业设计方向在机械学科下。这就使得原先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交叉学科,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自张福昌教授1984年从日本回国以来,一直坚持艺术类和工科同时招生的“艺工结合”模式。以围绕“轻工特色”展开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布局。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深化“做中学”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设计专业人才。随着产业转型发展的巨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式下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教育要时刻结合当下的社会、民生问题,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调整。我们已经不能完全以统一的模式去引导和评价设计教学。设计学科必须与时俱进,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导,同时加强方式方法的研究型教学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的过程也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并逐步形成设计学科完整体系。设计学科还比较年轻,加之设计学科强调创新性发展,因此设计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最具开创性,必须强化大设计理念下的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模式:即以设计3.0、绿色、智能、开放、共享为主要理念,围绕设计的人文特色、设计的价值创造、设计的社会责任、设计为人服务等不同的维度展开新的思考。因此,伴随着社会广泛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设计的在不同领域的延伸。设计范畴从原先的产品外形设计、工程设计到围绕用户的体验与服务,其内涵与广度都在发生变化。这时学科目录的调整有其必然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区分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有所差异化发展是很多工业设计院校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点我结合江南大学设计教育改革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一、教学知识结构上各有侧重

从工业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两者的分离,可以看出,工业设计专业更加偏向于从更宏观和更实用的角度去介入生产,而在艺术学大类设计学类别下的产品设计更偏向于产品形态方面的塑造与控制。[1]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应用艺术,创意思维和概念表达能力的训练成为了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设计开始成为一个复杂的商业和社会活动,选择合理的设计机会(“做什么”)是体现设计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2]。以往设计学科人才的能力培养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包括了对已有事物创造的意义、理解与解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工具;技术手段与表现的能力。而今设计要去研究人,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设计要创造价值,有必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知识;设计要生产制造又需要具备材料与工艺、评估与验证等技术实现手段的知识内容。设计所需具备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宽泛,短短四年的本科教学很难全部涵盖。可以考虑在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不同方向各有侧重。当然,这跟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来自艺术招生,更加强调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未来可能的探索与创造力。或是更具市场的判断力,以及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的能力。可以将视觉造型力、综合表现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产品企划、设计管理、设计文化等作为教学重点。这些重点同时也会带动相关领域的科研的产出,比如面向居家养老的服务设计策略探究等。[3]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工科招生,更加强调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与试验的能力,数据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以及流程管理与工程技术实现的能力。可以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大数据分析协助设计前期的目标价值判断、交互技术与实现、智能化和新的体验与服务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重点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及教师在相应研究领域的探索,比如基于用户社交特征的美食类APP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等。。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从学理上看,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安排必然存在共同之处,师资配置与课程内容也存在交叉重合部分,比如基础课程和部分技能的训练,江南大学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采用“1+2+1”的教学模式,其中“1”即一年级,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注重设计基础能力的训练,建立共享课程平台。“2”即二年级与三年级,关注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人因问题、技术问题、材料与工艺问题、创新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商业的问题等。这就需要将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进行分专业、精细化、差异化培养。对于学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从个人的需求层面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用户和社会人的需要,把握社会、经济、民生等对设计领域的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引导学生建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微观技术能力与宏观素养[5]。“1”即四年级,两个专业实现大的交叉与整合,更加强调学生的协同创新的能力培养。在人的培养目标上两个专业方向总体是一致的,但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又各有侧重,操作层面则在具体的技术能力、关注的社会问题等方面侧重有所不同。为实现差异发展,在工业设计系的组织构架上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具体措施:1.准备筹划成立课程群形式的教研组:如专业基础,设计与人、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工程、设计与商业等;商讨相关课程板块建设;或以问题意识板块;表现技能板块;设计思维与方法板块;体验与评估板块等进行划分。2.成立课程负责人制,细化课程内容建设,将有助于老师聚焦2-3门主干课程,不断优化完善课程的合理性与最终成效。

三、特色发展关键在于核心课程的建设

一个专业的发展重点在于核心课程的建设。产品设计专业与工业设计专业要差异化发展就必须在核心课程上各有特色。从核心课程可以看出专业发展中对人才培养方向的侧重,甚至学生就业的趋向。不同学校必须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形态、地域文化形态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尤其加强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核心课程形成特色也就是整体教学的特色。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强化综合造型设计能力与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主体课程有:综合设计表达、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产品系统设计,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创新产品开发,专题设计等,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交互技术与智能化、工程化的实现,主体课程有:设计与工程,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智能产品开发,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专题设计等。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如企业合作课题,具有前瞻的研发前景的课题。丰富和深入国际化课程合作,包括国际工作坊,国际课程,双语课程建设等。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课程内容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聚焦:1.文化创新的生活产品开发—新美学、新材料、新工艺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品牌文化与商业;3.轻科技与文化的融合;4.提高生活品质的创新;5.互联网思维的商业设计与创新;6.移动新生活设计。工业设计聚焦:1.智能化与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实体交互);2.社会创新及系统的服务与体验;3.健康生活设计的体验与服务;4.工业制造与装备设计;5.健康管理与医疗。

四、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协同发展

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的教学并非要去弥补自身的短板,相反应该强化各自专业的优势,通过交叉与实践的课程环节实现两边学生的协作与配合,毕竟任何创新产品的研发都是团队合作的过程,在交叉的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时刻关注设计前沿领域,拓展未来造福人类的设计主题。保持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探索新的设计工具和方法。设计教学知识更新较快,教学中不应只满足学生获得有效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更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探索新的路径与方法,比如产品设计可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形成新的方法,工业设计则可在技术实现的路径上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例如可以针对用户体验地图这种方法,可以探讨它在不同情景下的应用。[6]同时也可以基于方法背后的原理,去创造新方法。教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教师通过实践对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的梳理和总结。不断丰富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工具。(二)加强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尤其与各自学校优势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跨院系层面的交叉课程与实践环节,促进学科交叉发展。(如设计+商学;设计+物联网;设计+工程;设计+人文;设计+医学等)交叉的手段有很多,小到可以在课程的不同环节安排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共同指导参与,在加强教师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课程互动。大到可以从校级层面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面对各个学院开放,增加课外实验实践平台的互动与交流。(三)逐步形成师资力量多元化,互补型发展,创建具有专业特色方向的综合型教学团队。形成在设计不同阶段所需能力培养的知识板块,如设计基础课程板块、问题意识板块;表现技能板块;设计思维与方法板块;体验与评估板块等。有了不同阶段的课程板块就可以加强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师资的配合与交流。(四)创建各具特色的实践型教学平台。时刻关注科技领域、材料领域、工程领域、加工工艺手段以及实现方式的发展与变化,深化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实验室建设,保障和支持教学的实践环节。(五)艺术类院校产品设计方向可以着眼人文视角,探讨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商业的结合,以生活方式的创新、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展开课程体系构建。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发展可以发挥其技术支撑的优势,在工程技术实现手段、智能化、交互技术实现等方面凸显特点。由此,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在两个专业方向上从专业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引进、教学管理、课程布局、内容建设逐步形成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特色发展路径,当然这还仅仅是开始,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凝练,要探索和研究的道路还相当漫长。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6篇

一、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过了30多年的历史,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带着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特别是造型基础课程基本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种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社会教学体系,表现为忽视具象造型,画面机械、呆板、冷酷。对于工科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艺术基础,对这种抽象造型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就很困难。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工业产品造型是以几何造型为基础的。这种形态构成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引入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曾对我国设计类教学中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专业特色或专业侧重点以及认知对象不同,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办学的教学环境也不尽相同,整个学科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我们既不能把艺术设计专业形态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简单移植到工业设计专业上,也不能把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形态设计课程直接复制到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中。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应该建立适应其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工程知识结构,普遍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擅于学习技术类的课程,但我国教育的缺陷和学生自身学习的倾向导致了工科生的审美能力较差,没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学生对于设计对象的造型、色彩、肌理等特征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不可否认,学生是否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是其进行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所以,如何培养和提高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成为专业教学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产品形态设计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上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直觉》中强调“:一切知觉中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知觉,一切观察中都包含着创造。”工科学生完全有塑造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进而培养他们学习专业的主动性。

二、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以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原来,形态设计课程由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讲授,其讲授的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平面设计或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这种传统的形态设计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仅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与产品设计课程没有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形态构成课程中纯粹的点、线、面学习很抽象,一些基础训练有点脱离实际,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形态设计课程失去了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形态构成课程的兴趣,又如何突出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形态设计课程改革的初衷。

1.摆脱模式化训练,注重学生对点、线、面、体等设计元素的认知

如图1所示,以前的形态构成教学对点、线、面、体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平面化,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设置,将训练结合在产品的形态设计过程之中,即把点、线、面、体的训练与产品形态的设计直接联系在一起。图2是课题“形体过渡”中学生的作业,训练的要素是让学生在产品形态的设计过程中体验或掌握点、线、面、体的构成原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产品形态中的点、线、面、体。

2.通过对感性思维的表达,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图3和图4是课题“速度感流线形态设计”中学生的作业。为了做到训练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训练中忽略了产品的实用功能,摒弃了色彩和材质在形体上的考虑和表达,只限定用形态的象征功能表现,目的是通过使形态的造型具有速度的表现力,培养学生视觉的感性思维。因此,学生在产品形态设计的同时,也体会和掌握了点、线、面的作用和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这种直观、感性的设计体验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产品形态符号的运用,加强学生对产品形态的感知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7篇

1匹配CDIO标准

将CDIO教学模式引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要求与全面实施及检验测评CDIO标准相匹配。可以尝试优先选择恰当易行的切入点进行教育手段层面的契合。1)一体化教学计划。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要反映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培养计划的确立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也要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学科课程学习中。2)设计-实现经验。课程实施计划必须包括两个或以上的设计-实现经验,其一是基本水平的经验,其二是高级水平的经验。在课内外活动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环节中。在项目的早期仅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产品和系统,到后期逐渐传授难而复杂的系统设计-实现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和项目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合并,提高综合能力[3]。3)工程实践场所。CDIO教学模式要求着力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及实践场所,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讲,则是充分利用专业设计软件、各类研究实验平台和参与设计实务项目的机会来从事产品设计过程,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硬件条件的设计实践场所则应尽量以学生为中心,利于设计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1.3拓展CDIO培养要素在具体执行CDIO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包括对CDIO大纲的修改,结合专业具体特征和教学需求来完善、丰富和拓展其培养要素。专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推进过程。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多项技能,如表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技能方面的要求也随着发展改变,当今的工业设计师需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设计项目管理能力、跨专业的知识成果整合能力和资源运作意识等。这些在当时的技能要求上还未充分强调或体现。因此,应根据专业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实情,对CDIO模式加以调整。成都东软学院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学校自身特点,提出了TOPCARES-CDIO课程改革的措施。这是在CDIO教育基本培养要素基础之上的拓展,让CDIO与教学实践过程充分结合,以获得出更好的教育成效。

2HARP-CDIO的构建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单纯从工程教育发展表1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与CDIO大纲的契合Table1CDIOteachingprogrammematchedwithprofessionaleducationneedsofindustrialdesign而来的CDIO培养大纲目前尚不能完全有效涵盖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工业设计是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应用导向决定了必须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基石;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也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因此立足于工程教育探索的CDIO教育模式,并未太多地涉及到工业设计专业包括某些人文类与艺术类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CDIO新标准尽管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但还应对其适应面进行拓展,以便更好地符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征,为工业设计师的培养及其教育模式系统化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目标化基础。针对前述的发展需求和专业特征,可以将原CDIO大纲未有效涵盖的能力目标纳入,构建一种适应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全新的培养模式,即拓展了的HARP(humanism,art,responsibility,professionalism),称HARP-CDIO,它在CDIO现有培养大纲基础上,针对性引入了人文精神、艺术素养、设计责任和职业化发展方面的理念。

2.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对生存意义和价值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与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在针对工业设计实施CDIO教学中加入对人文精神的强调,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些毕业生在知识与能力、为学与做人、情感与理性上产生了某些割裂,故而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是目前设计教育模式的薄弱方面。通过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人文精神进行重塑,不仅需要在设计价值观上对其强调人文精神,更要通过对现有CDIO大纲进行合理的强调和补充。因此将与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人文学科课程体系进行甄选后纳入CDIO教学框架中,与此同时还需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即在价值观层面对以工业设计师培养为目标的CDIO教学理念进行强化,在具体务实的教学计划层面对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进行实施。

2.2艺术素养

艺术方面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应的素质培养是当前CDIO大纲没有囊括的领域,正是基于前面阐述的专业特征,必须针对这一环节进行补充性构建,反过来也拓展了CDIO的适应面及丰富其教育内涵。广义的工业设计美学包含的内容已跨越了视觉审美内容,要求设计师不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更要广泛地整合创造美的社会人文信息资源,吸纳多领域美的内容、形式与价值,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之美中[4]。这也正是专业交叉性的体现,不仅涉及到教学大纲方面的针对性补缺调整,还需要在CDIO新12条标准基础上新增相应的评价体现。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体现在设计层面的转化和应用,将审美鉴赏力、视觉及心理感受转化为一种可在产品上给以实现的经验和技巧,从而赋予产品在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等环节以新的品质,甚至还可以赋予产品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以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产品效果图》等技法类课程为例,在传统的CDIO培养大纲中属于个人职业技能。产品效果图若定位于单纯的技能训练,对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却有缺失,一方面,该技能的提升本身依赖于一定的美学方面的认知基础和感悟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技法不是本身目的,而根本在于通过手绘技法转化为一种普适性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还包括设计师的设计取向、艺术修养。因此,不论是从技能培养的角度,还是更为宏观的交叉学科发展的需求,对于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来讲,将艺术修养纳入CDIO都有着必要性和务实性。

2.3设计责任

HARP-CDIO中的责任一环与现有CDIO大纲中关于个人职业技能和态度、职业道德方面有所区别。这里指的是工业设计师的社会责任。设计师接受企业委托或设计任务,使得销售增加,消费者乐于使用,这是狭隘的理解,它只能说是设计师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而设计师社会责任内涵比其工作职责内涵深广得多:设计师的设计必须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即“为人类的利益设计”[5]。由于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人不仅适应着自然,而且改造着自然。这也就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方向,付诸人的设计实践活动中,将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思考,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的境界[6]。正是基于这种设计责任,诸如绿色设计、通用设计等设计理念得到了积极探索和应用推广。丰富原有CDIO关于职业责任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要素内涵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设计伦理与人文精神融入其中,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开展CDIO教学中值得探索的地方。而目前我国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但却一直忽视了对设计责任方面的意识培养。众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在价值观上缺失道德感、责任感,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树立,这也是“设计生态”恶劣的基础原因之一。

2.4职业化

工业设计职业化关注的是工业设计师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在专业教育阶段促使学生尽快达到企业对工业设计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并适应当前企业管理架构之下的设计师制度,以实务设计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导向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迫切。而对于广大高校专业教学来讲,通过设计项目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形成基于项目制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是CDIO模式下的一种针对性改革。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让教学与项目设计相融合,将项目要求对应设计技能的训练,将项目进度对应设计过程的管控,同时提供各类实训的机会以及设计成果转化的机会。HARP-CDIO使专业学习无缝接轨企业人才需求,完成核心技能学习和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训,让工业设计学生在校园内通过不同类型设计项目的训练,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工业设计师的项目经验和应对能力,同时追求创新思维和原创性设计。此外,还可以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迈向未来从事工业设计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缩短设计师成才时间。

3结语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的中国工业设计师,教育实践中面临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设计实践,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通过CDIO专业适用性的对接和改革,探寻工业设计HARP-CDIO教育模式及其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过硬的项目研发、设计和管控的能力,追求创新和原创设计的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基础上的团队协助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设计表达和宣传运作意识,以及具备符合时展的人文价值观,良好的艺术素养,成为富有设计责任感和设计伦理感的工业设计师,以应对设计项目各个环节的挑战。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设计这个名词至今传入我国已经20多年了,逐步引起了大众的广泛重视。它是在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延伸。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设计已经从最初的艺术性活动过渡到一门新型学科。工业设计专业结合了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学科,着重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的一个复合型学科。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起步晚,同时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存在偏差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学以艺术类和理工科两大体系为主。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两者都沿袭了自身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由于大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不健全,不明确,课程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办学质量不高。又工科类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工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善于理性思维与结构设计,导致其形态造型设计方面单一且美观度不足。

(二)侧重理论,缺乏实践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缺少工业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均缺乏适于社会应用的针对性,只讲原理而不“务实”,对教学质量影响严重。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不够明确,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国内的工业设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艺术的方式,从而忽略了设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特点,出现了理论脱离现实这一现象。这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的往往是不知所措,从而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并据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三)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典型的设计教学模式由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教学方式组成,即为“三段式”。这一教学模式又有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综合在一起,具有相当的完整性。但“这种完整性又是以割裂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为代价的。如果说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丝,然后靠学生再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

三段式教学设置的工程类与艺术类的课程之间缺乏贯通与衔接,这样的教学使得技术与艺术各自独立,根本无法形成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设计专业学科。这种模式已经对系统知识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严重影响。由此提出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建议

(一)工业设计教学要有针对性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为了与社会需求的期望值相适应,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教学要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既要有基础的设计教育,又要有专业设计教学,同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素质,还要为学生提供欣赏艺术设计作品的平台,进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课程设置要适应产品开发设计的实际需求,企业应该与设计教育的相关机构共同来评估高校的教学过程,建立高校与企业相互交流机制,从而使得设计的产品既能满足实际需求还能有其扩展性。

(二)工业设计教学要注重实践和科研

工业设计教学不单要学习设计基础理论,更要与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如今的大多高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远不如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通过教学(学)、研究(研)、创造应用(产)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把我们今天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夯实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会增强。此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应用性专业一样,是实现艺术类设计教育综合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应当加强与更新设计教学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联系,让企业参与到设计教学中来。

(三)建立综合性的教学体系

综合性工业设计体系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以设计课题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的设计创造能力。课题既要注重设计过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还要注重设计的实践性环节,比如市场调研、模型制作和市场推广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教学计划提出了“课程环”构想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工业设计在我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了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工业设计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要尽可能地与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也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一兵.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82-85.

[2] 吴国强.工业设计教学目标内涵与模式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99-115.

[3] 张凯.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81-84.

[4] 郭兴峰.纬纱接结的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J].纺织学报, 2008(01).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9篇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性

实践教学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结合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整体设计和设置合理的课程实习,将培训和实践教学合理的配置在一起。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人士,包括要求能运用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保证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工业设计教育需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竞争中,探索它们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学校可以概括的,工业设计不仅涉及一系列的传统学科,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强度理论,还参与了许多新兴的学科,如人体工程学、价值工程、仿生学、设计美观。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艺术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工业设计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型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只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传授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要在现实生活中,深入到实践中培训技能,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形式

1.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学生主要涉及的早期研究和企业产品的概念设计。由于根据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局限性,学生设计出的产品可能不一定能直接提供给生产企业,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创造性新思维和新理念,并且众所周知,在21世纪企业都需要在思考中发现新的成长道路。未来的工业产品,必须要注意产品在市场领先地位,并愿意大力投资新产品,如日本的百利达、广东的TCL等,都与国内的一些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供长期发展的要求。

2.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研究主要基于企业引导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然后将其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近年来,“工作室”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也成为了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来自企业的主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间的生产设计。并且许多学生通过开放的实践培训,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雇主的优先选择对象。

3.设计竞赛。近年来许多公司注重产品的设计意识,使以提高学生设计意识的大赛一个又一个的被相关企业所组织。对于一些在大赛中胜出的学生,许多企业都采取了获奖者的优先录入的方式,这些也反映工业设计专业和社会文化的突出特点。此外,利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实习的成果能够运用到企业当中去,为企业的工业设计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建立企业产品开发商的决策和制定设计风格。

三、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的学生都有一种急切直接面对市场的想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理论的不可或缺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如何把“课题”与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结合。作为老师,在这个课题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和出现专业素质和修养不够扎实从而走不远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需将实际课题运用到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并且观念上的引导做到足够的重视,另外,在每一次课程完成后我们都需要系统总结。如此一来,以课题为中心,同时不断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理论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的增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2.从合理安排出发,注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不同形式与教学的结合。我们知道,一系列螺旋式上升的产品设计课程是我们工业设计学习的重点。而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注重安排的层次性,首先要安排好时间先后,然后与不同阶段的课程切入,最后与不同形式的结合。比如在概念设计中学生在课程(课题)中完成市场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这一部分是,可能我们大多数学生完成是一些调研报告,或者是概念方案图,那么该类型的课题可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知道如今的设计竞赛一般都贴合企业的需要,所我们需要把竞赛的命题融入到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去。

3.从实践课题出发,实现学科知识体系化。作为两大块专业的内容,我们应该注重工业设计学科中设计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同等重要性。一般来说,很多高校工程类课程由工程类教师教授,教材也一般使用工程类教材,学生很难找不到课程与设计的联系,也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两块内容都统一到实践课题中去,把实践课题作为一个支撑点,这样学生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便得以加强。我们可以围绕课题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尝试,不仅可以实现工程技术类与设计类课程之间的交叉,而且可以完成跨校际、跨学科、优势互补,对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富有启迪意义。例如对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对于北京奥运运动鞋的创意设计,就是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体育学院合作完成的。对此,两校的学生能够根据课题要求,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大胆的在专家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创新。并且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产品设计的复杂性、深刻性的理解,所以利用实践的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飞速提升。

四、结束语

对于工业设计这门新兴学科,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形式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工程知识不足,缺乏技术开发的拓展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乏,已经使得不少企业厂家对实践性教学中能否完成企业的创新开发任务产生了怀疑。其次还有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务繁忙和自身进修使老师处于两难之中。未来的社会需要大量工业设计人才,而完成这个重任必须依靠教育,尤其需要能启迪智慧又结合实践动手的教育模式。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才才能与时代背景相适应,才能创造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冲.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8).

[2]张琬茂.以赛促学——浅谈工业设计创新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3]申明倩.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第10篇

1、教学目标及模式不能明确的体现课程特点

提到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我们必须明白是建立在工业设计之下。因为设计素描是作为全国艺术设计类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通用名称,但是在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的目标和特点。因此,基于工业设计专业之下的设计素描是必然与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下的设计素描不相同的。虽然我们强调工业设计专业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模式时需紧密结合专业特性制定教学目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其“工业性”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点通过其含糊的教学目标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便可见一斑。而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因素导致。第一,教学大纲的指导目标性弱,而一般来说,教学的主要依据即为教学大纲。但一个套用现有艺术设计类或本专业艺术类设计素描教学大纲的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大纲又如何能给师生一份明确的目标性指导,如何能体现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第二,设计素描的教学师资中有很多都是出身于“纯”艺术专业,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但在专业理解上却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当这些教师在开展课程中采取“纯艺术绘画”为主的教学模式时,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对事物形体、光影、透视等方面的单一训练中认识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由此必然导致其与后续设计课程的脱节。

2、“传”与“受”的程度差异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制约

教学过程总是涵盖着“传”与“受”两个部分,前者的主体是教师,而后者的主体则是学生,当“传”与“受”实现完美结合时,必然可以有一个较高的教学成效。然而,我国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传”与“受”。这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某些学校的工业设计素描教学的课时较少,并且以学期阶段性和贯穿全学期的模式进行教学安排,由此必然导致那些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不能对设计素描的含义和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某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由此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在对课程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他们的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方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第三,在这一课程的开展中,教授方并没有对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做一个理性的研究,更有甚者,在教学中直接将教授艺术生的方式套用在理工科学生上,由此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茫然、信心不足、拘谨以及无从下笔的状态,试问这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高的教学效率。

二、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现代设计理念在革新与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设计基础教育这一奠定设计教育发展基石作用的课程也要学会与一些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和教学组成形式契合。而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组成类型之一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早进行教学时,必然要与“纯艺术绘画”这一美术教育观念相区分,从而实现与新的设计教育理念的吻合,由此才能对工科类学生的设计创意意识进行培养,才能实现工科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一基本目标,才能为思维到设计搭建好一座意识桥梁。而若要实现工科类学生在形成设计意识和今后专业特点上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则必须要改革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设计素描课程在整个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据“启下”的理念作用。当然,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有设计素描教学、设计色彩教学和构成设计教学等。与艺术类学生不同,一般说来,工科类学生都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或绘画功底,因此,在对工科类学生做设计教学时,必须要从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创意思维两个方面开始,并且要做十足的重视。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在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上呈现较差水平,则必然会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进而使他们在今后难以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因此,为了构建设计基础教学梯次,促进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的发展,为了合理优质的构建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体系的稳步发展与建设,我们必须改革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以保证设计素描教学的形式要素和精神内涵得以很好的体现。

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确定层次分明的设计与实施环节,创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

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教学时段的安排和对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遵循连贯性与针对性两大原则。首先,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而“日”“周”“月”则被作为组合元素,通过对组合元素的设置运用,形成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时段。其次,为了体现针对性原则,我们还要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创建出阶梯式教学和训练模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例子对这两点要素做更进一步的介绍。我们将教学总时段定为2个月,而总课时为96个,那么,我们则可以在每周设置4个连续日,每个连续日开设3个课时,如此,可实现为期8周的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而在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一教学时段进行划分:第一时段教授结构素描,占据36个课时,第二阶段为构成艺术式素描设计,占据24个课时,第三阶段注重培养创意设计思维,占据最后36个课时。如此,便也实现了阶梯式教学。

2、实施以线型结构素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工科类学生虽然不及艺术类学生的绘画功底,但好在有较强的理性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因此,在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进行教学设置时,应将对“线”的分析和表达方式作为重点,以“造型”为对象进行线性结构素描,由此在对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上,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而通过较大强度的默写训练、多角度实物观察分析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设计理念与意识。

3、增加设置意象构成式的素描教学方式

所谓意象构成式素描,即是通过对构图设计原理的运用以素描的形式表达心中对于物象的认知与感受的一种方式。它是运用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进行的系列性视觉构成训练。以体验、认知、感受和实验为基本原则,以对物象结构的形态、质感等元素的研究为重点内容,而其教学内容则是研究设计造型表面视觉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通过对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方式的运用,工科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设计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的内容体现也正是今后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产品设计元素的要点,这对于延伸今后的专业教学和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4、灵活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对3DMAX设计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直观的演示设计素描中的形态、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构造原理和构成模式。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则必然可以令专业学生对于造型设计元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形成“四维一体”的艺术审美的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热情性、以及积极度可以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中得到提高。

四、总结

设计素描是工业设计专业造型设计基本功的训练课程,而“造型设计”无论是在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还是其设计理念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设计素描课程引导学生从专业设计理念认知层面进入工业设计领域的启蒙,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以“造型”为角度进行观察,在对造型外观有了一份体验之后,结合他们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出这些造型的外在与内在的关系,由此寻找出设计构想,进而在这一训练中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意识,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工业设计教学范文 2023-08-04 17:21:23
地理高效课堂范文 2023-08-04 17:11:42
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2023-08-04 17:20:26
4031.8万人次 2023-08-04 17:03:35
气温上升 体感闷热 2023-08-04 17:02:19
筑牢北方生态屏障 2023-08-04 16:55:19
红米K60怎么连接电视 2023-08-04 16:50:22
14支队伍京冀抢险记 2023-08-04 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