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17:11:42 来源 : 文秘帮
关键词:传统教学;高效课堂;主体;主动学习
新课程教学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好几年,但给我的感觉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都在应试教育下悄然推出教学舞台,不了了之。基本上学校的老师都说新课程教学方式好,但基本上所有的老师又不自觉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连我自己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主讲为主,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不停的讲,生怕遗忘掉任何一个可能考的重点,学生不停的做笔记,不愿意思考,也没时间去思考。以现在我们高二的区域地理而言,翻开学生的资料,满满的全是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其实看得不是高兴而是心酸,这本书中基本都被老师的思想占满了,有多少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呢?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抄笔记就是图个心安,用此证明我上课是听了讲的。”这样的结果学生一到考试不会去思考问题,只会记忆老师的思想,成绩可想而知。学生学得疲倦,老师教的疲倦。
(资料图)
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式学习。老师提出探究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总结出答案。同样以区域地理为例,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去机械的接受和记忆地理知识,不是去抄老师的思想,而是去自我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现实问题却出来了:完成不了教学内容、课堂进程慢、学生短时期成绩不理想等。这也是许多老师不自觉放弃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原因之一。
在现阶段,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势在必行,而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摒弃。因此我们需要在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取得一个平衡点,打造一个两者都兼顾的新型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什么?专家认为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说得简单点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我粗浅的认为就是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能出得成绩的教学课堂。
那如何在传统的方式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课前给学生准备探究性的问题---以导学案的形式
为什么新课程教学方式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原因之一就是课堂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长。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思考课堂上的探究性的问题,从而节省课堂上的时间,而且较难得问题学生还能查找相关的资料。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备课,了解该课的重难点,认真准备与之相关的探究性的问题,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内容的接受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编写属于自己的导学案。只有认真备课,教师才能轻松的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才游刃有余。
二、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提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提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创设有价值的探究情景,让学生有疑问、有兴趣,想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提出问题就万事大吉。以区域地理《西亚》为例,有的老师请学生阅读课本和地理图册,思考回答黑板上的问题。(问题是: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这样的问题很多问题的设计在课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就跟英语的阅读理解一样。很多的问题学生没法去探究,缺少探究的价值。同样是西亚有的老师就展示伊拉克、伊朗的战后图片,在同学们沉浸在为战争感到悲痛的时候,突然切入到迪拜繁华的景象,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导致西亚这个地区财富与战火并存。这个问题具有一定探究意义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获得知识目标教学时还潜移默化进行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
三、设置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生考试的需要,要结合该课的重难点。
我们老师设置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生考试的需要,要结合该课的重难点,不能盲目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不具体,泛泛而谈,而应该是注重基础,更加具体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需求都是必要的,也能够更好的发挥探究式教学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在讲西亚的地形时围绕死海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展示死海区域的地形图、死海的简介和死海特征(人漂浮在海上看书)的一系列图片,
问题一:画沿北纬31.5度的死海地形剖面图、试着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死海的成因;
问题二:死海为什么盐度高(从影响盐度的因素来回答);
问题三 :知识迁移 红海为什么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这样的问题设置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而且还抓住了考试的内容,在学生思考出答案的同时也能迁移考试知识点。
四、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像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 ,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答题要领:层次分明、运用术语、表达完整。
提高表达能力是提高综合题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如何将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对于综合试题理解了并不一定就能答得好。思路正确但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表达失误就是指这种情况。因表达造成的失误主要是用现象解释现象,用原理代替分析、用概括代替具体、用部分代替整体,用臆断代替规范等多种情况。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 中国地图出版社
[2]中学教师之友――地理卷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7-8期
[4]《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 教育部考试中心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地理 导学 教学模式 能力
本学期,已是我们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年了,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正是我们大力倡导的教学新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团队力量,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教学设计,二是导学案。
(1)制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求老师深研课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地理知识脉络。备课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是一项很复杂很劳累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平常我们在备课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课本读“厚”。我们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去查阅大量资料来解决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个过程的任务最重,尤其是遇到知识点较多的章节时,这一步就显得更繁杂了,在如山如海的知识资料中,我们要精心筛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符的材料,然后再按照知识系统循序渐进地整理出来。二是充分发挥了我们高二地理备课组的力量,制定出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共案。高二这一学年我们的教学案设计思路是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即预习交流――互动探究――当堂达标――质疑反思。目的是引导学生先自学,自主掌握本节的大部分简单的知识点,也为下一环节节省时间。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高效性课堂转变。
(2)制定导学案时,我们备课组做到了“深入浅出”,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才能够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应用”和“拓展”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那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教学观念。
始终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教师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才能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三、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致力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注重课堂检测,高效课堂的试金石
这一环节就是我们地理备课组搜集了适量的极具典型性的题目,定时让学生当堂做完,当堂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自己的学习效率。这部分题目是我们花大功夫大精力在众多的题目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通过上课来看,当堂巩固效果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越来越感觉茫茫题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总会找到好题的。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及时的检测,有效检测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
(1)课堂检测可以检测学生学的情况。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
(2)课堂检测可以反馈教师教的情况。教师的备课,往往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估计不足。有时认为学生学起来很容易的知识,而课堂上却进行不下去;有时觉得用起来应该很好的方法,学生却不予以采纳。所以,只有当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总之,我们老师要明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作为地理教师,要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表、重积累轻运用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学生由教师讲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学科能力,关键是靠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真正由“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参》.陕西师范大学.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岚主编.《地理教学中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精心实施 训练与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启动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了。随着改革的普遍推开,一个核心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最佳方法。但如果看看我们周围的地理课堂,现状却是让我们触目心惊的:首先初中学生普遍把地理学科作为副科,不给于足够的重视;教师普遍采用较为单调的方式教学,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接受率很低。结果也很明显: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去上课,但学生却兴趣很低,学得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地理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 地理课堂低效的原因
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他认为: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1]例如,我们上课常用的讲授法两周后学生只能记住5%的知识,阅读法两周后学生只能记住10%的知识;但如果使用实践练习的方法则可以保留75%,快速使用的方法竟然保留达到90%。由此可见,课堂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变低效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成绩。
二、 教师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理课堂作为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一项活动,要求教师对其有充分的准备。一般来说,教师应该重点准备以下几个方面:熟悉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正确运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够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这些都具备了,才能说你已经有了上好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精心实施
实施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环节。要做好这一步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方法得当。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一堂好课,不一定要采取哪一种固定的方法,但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找出一种既能清晰流畅地讲清教材知识,又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比如初一地理教材中的“地图”这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备课中经过研究,果断采用让学生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画一幅校园平面图。先把全班分成四组:第一组负责量算各建筑物的长宽及距离,确定比例尺;第二组负责分辨各地理事物之间的方向;第三组负责确定表示地理事物的图例和注记;第四组负责把前三组的成果汇总画出校园平面图。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许多基础知识不须讲解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光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3、选用合适的教具。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图多,绝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图上展现。所以我在上课时尽量多使用地图册、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具,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内容,学生对于地球的公转过程难以理解。我在教学当中把地球的公转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光照图,让学生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通过多媒体过程演示,学生对这四个节气的异同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地球公转的认识,实现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4、合理掌控教学进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应该自始至终把握着教学教学的节奏:从目标展示、课程导入、合理分组、内容讲解、重点突破、难点释疑、效果评价,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讨论、思考,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方法的掌控: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用什么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过程,达成学习目标;
②学生注意力掌控:据研究,中学阶段的学生每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致为25—30分钟,过了这个阶段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量把新课讲授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剩下的时间可以进行知识结构总结,达标训练等主动性总结训练,争取知识当堂掌握。
③课堂纪律的掌控: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所以课堂经常容易出现各类突发事件,影响教学进程。实际上这也是教师必备的一个基本功,能够随机应变,果断行动,尽快处理突发事件,使之不至于影响教学的进程。
5、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声音、图片、实物投影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我先播放日本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日本为什么多地震?它和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先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讲述“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讲完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对照思考,主动讨论,慢慢明白了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引发地震的基本原理,轻松高效地掌握了知识。
四、训练与评价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不是以老师讲的有多精彩,而是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来评价的。所以,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发现精讲多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要精选一部分紧扣课堂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最后,小组之内相互检查,做到“人人清,堂堂清”,并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提高成绩。对学生来说,有了正确的评价,他们也就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有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高效课堂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减轻学生负担的必要途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不断创新教法、改进学法,才能让地理课堂的效率不断提高,让地理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篇名:《一堂好课的标准》蒋刚《魅力中国》
关键词:高效;复习;地理;“中国的地形”专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46-02
地理中考复习课的形式与效率直接影响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影响学生系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许多地理专题复习课,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教师从头到尾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复述一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怎样提高地理复习课的效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下面以“中国的地形”专题复习为例,谈谈这一复习专题的创新举措。
一、关注时事热点,设置问题情境
地理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国际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说,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学科的教学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增长同学们的学识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和考试命题方向一致,因为根据历年考试命题的数据分析,很多问题都是根据国际热点时事而设计的。
教学片段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的专题是中国的地形,这一节内容在历年中考中均有命题。同学们脑海里还有印象吗?先来考考你。
【展示课件】巴布鲁的日记
中国与坦桑尼亚是友好邦交国家,今年初坦桑尼亚国际部为了促进两国交流,派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来中国考察交流,下面是学生巴布鲁写的游学日记片段,但有部分污损,请你来补充一下吧!
第一次来到中国,感觉中国好大啊!这里有最高的_______高原,有天府之国_______盆地,还有鱼米之乡_______平原。
我们坐船从长江顺流而下,不知不觉已经航行了上百公里,船的速度怎么这么快呢,问了同行的中国好友,原来这与中国的_______有关。
设计意图:摈弃传统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导入,设置与时事热点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了复习课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素质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学生参与和互动,提高复习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参与”。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复述式的复习课让人觉得“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地图是地理的语言,真正的地理课堂应该让学生做到眼会看图,心里有图,手会填图,只有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在课堂中有叙说、有读图、有思考、有填图等活动,才能巩固知识点,才能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要舍不得把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多让学生进行指指图、画画图、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
教学片断二:模拟导游,介绍中国地势特征。
【展示课件】中国地形图
1.导游词一:地势特征。巴布鲁您好,我是×××,很高兴向您介绍我们国家的地势特征。请看这张中国地形图,图面色彩斑斓。我们发现深色集中在______地区,浅色集中在______地区,图面大体上有 种颜色。说明我们国家的地势特征:_______高_______低,呈______状分布,自西向东分别是第______级阶梯,第______级阶梯,第______级阶梯。
2.导游词二:各个阶梯的特点。巴布鲁您好,我是×××,很高兴向您介绍我们国家各个阶梯的特点。第一级阶梯的颜色是深棕色的,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地形类型以 为主;第二级阶梯颜色以浅黄色为主,平均海拔______米至______米之间,地形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颜色以绿色为主,平均海拔低于 米,地形类型以______ 、______为主。
设计意图:教师把对地势特征的介绍转变为让学生当导游介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外国有句俗语:告诉我的,我忘了;表演给我看的,我记住了;我亲手自己做过的,我明白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三、善用诗词,感受地理课堂之美
地理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美丽的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美的课堂是艺术的享受、魅力的释放。因此,地理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营造美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感受地理学习之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教学片段三:山脉纵横交错
【展示课件】诗欣赏
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南南岭。南北走向有三竖,贺兰、六盘与横断。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夹当中,台湾山脉东分布。西北―东南有两捺,北尔泰,南祁连。弧形山脉气势宏,喜马拉雅似卧龙,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师小结:这首诗的主题有两个:山脉、走向。学生活动:熟读诗句,并且指图解诗。
设计意图:山脉的识记枯燥而烦琐,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诗句,可以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诗歌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增进对地理学科的感情,而且还能从诗歌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四、设置竞猜活动,课堂推向高潮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充当导演,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关键,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变成活动化的课堂,可以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地理知识,并且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
教学片段四:地形区竞猜
刚才在日记中提到我们有天府之国四川盆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说明各个地形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个竞猜活动,看谁能最先猜出地形区。
【展示课件】地形区竞猜
竞猜一:该地形区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秦岭――淮河以北;该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该地形区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民族以蒙古族为主。
竞猜二:该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形区位于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该地形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内流河。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三条提示信息,可以使学生在脑海里对各个地形区的信息进行筛选,把范围逐步缩小,最后确定一个地形区。学生在信息筛选的过程中,不止学习了一个地形区的特征,而是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多个地形区的特征,这样的设计加大了课堂容量,加深了学生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重新认识“高效课堂”
我校模仿山东兖州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此模式4~6人一小组,围在一起坐,课前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并印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和步骤,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讨论问题,实质上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节课,学习不一定高效,甚至谈不上有效,取名为“高效课堂”有点名不副实。所谓探究,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教学”一词,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于1961年首先使用。他认为,学科的知识处于不断变化中。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体现学科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教学中的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际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是一种特殊的模拟性的科学探究。
随着课改和新课程的实施,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教育研究人员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探究性学习”的新概念,并将这一学习方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如地理学,不仅研究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联系的规律。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为探究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素材。
二、重新思考“高效课堂”中的几种关系
由于我校过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机械地照搬山东兖州二中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成绩的下滑,导致社会不认可,学生的家长不认可,某些教师不认可。面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怀疑和困惑,我们必须冷静再思考,探索符合我们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使山东“高效课堂”模式本土化,那么就必须正确认识这样几种关系。
1.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讲,教学可分为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种。在接受式教学中,知识由传授者(教师)直接提供,教师规定了要讲授或演示的内容,规定了学生要学习或掌握的知识,理解、拥有并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的解决是关注的焦点,即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作为探究者,教师作为帮助者。
2.小组活动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个人单独完成,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的品质。学生个体间、群体间、师生间的交流不仅体验合作乐趣、成功喜悦和群体力量,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的价值。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需要合作完成,开展小组活动是合作探究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我校实行的“高效课堂”,将原来排排坐改为了团团坐。为了便于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课前重新编排座位,两张或三张为单位组成学习活动小组。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学生有序地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整个活动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低效、浮躁。具体表现在:就教师而言,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和具体分工,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教师给出的探究问题经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缺乏实践价值;教师安排的探究活动时间没有保证,有时还没有进入状态,有时刚进入状态就被制止。就学生而言,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只有少数优生参与探究过程,多数学生成了观众;小组成员间、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面上。这样的合作探究有名无实,只流于形式。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过程更合理、结论更明确。小组活动要体现合作探究的价值,教师应加强指导,让学生有内容交流,学会交流。其一,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其二,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充足。其四,交流的方式和学习结果要反馈。
3.探究教学与全程探究过程的关系
从探究教学的纵向展开过程来看,大体经过六个步骤:科学地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或猜想;制订研究方案和方法;收集资料(证据);得出结论;展示、交流和总结。从探究教学的横向展开过程来看,它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拿收集资料(证据)来看,可以通过观测、实验和调查来收集,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和上网来收集。具体情况不同,可采用的方式也不同。目前存在着一种看法,认为只有包括上述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其实不然,在实际工作中,探究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教学活动包括了上述的六个步骤,如一些在教师指导下所做的研究性课题,这些活动往往会持续数周,这种探究活动属于完整探究。多数的探究活动只由上述某一些步骤组成,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Ⅰ》来说,其编排有探究性活动三十多项,多数活动是给出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或实验方案供学生进行探究,或给出客观数据让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关于太阳高度的探究性设计、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关于生命探究的活动设计,这种探究活动属于部分探究。
在现有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水平以及教学管理、评价等条件下,理想化的、完整的探究学习难以形成或不符合教学实际。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学生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时间多少,选择某个或某些步骤的部分探究。一节课中某些内容适合探究就采取探究的方法,不适合就不采用这种方法,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4.探究教学与课改的关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教育专家分析中小学教育现状后得出: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刻苦是我们的优势;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我们的问题;优势和问题同样突出,课改不是推倒重来,好的要继承,不好的要革除,更多的是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9.
[2]魏国栋.普遍高中新课程解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曹宝龙.试析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7(07).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地理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
1.利用设计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设计一个新颖、充满趣味的导语,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这种兴奋的状态中,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导语形式多样,如开门见山式、讨论交流式、设计悬念式、媒体播放式等。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可采用媒体播放式,先向学生展示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等,奇特的动物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么多奇特动物?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2.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重要载体,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风趣、幽默、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教学中谚语、歌曲、古诗、谐音等的引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利用生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的优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引进更多的教学素材,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二、提高教师授课的有效性
1.充分备好每节课
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上课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接下来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张表格进行有机整合,争取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易到难,条理清晰,步步深入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分析学生学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作深入了解,并结合学情确定重点,预测出难点。最后老师还要进行课堂设计,调整各环节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并确定出各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
2.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备好课并不代表就一定能上好课,还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备课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却是灵活多变的。有时我们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的课,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备课计划进行,这时我们就要灵活应对。比如我们在备课中预设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时就不必再过多讲解了,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感觉“吃不香”。反之,备课中准备让学生独立自学,一带而过的内容,结果很多学生根本无法掌握,这时就需要老师认真讲解,否则学生会感觉“吃不透”。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这都要求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3.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好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优秀生的提问要有难度,对后进生的提问要立足于基础,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的问题要针对本节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要有警示性。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老师不一定非要严厉地批评他,可以提问刚学过的知识,既提示学生上课要注意力集中,又不浪费时间,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
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地理知识,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地理专家。而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克服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陈旧观念,把学习有用的地理贯穿到实际教学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08-01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有效教学是在生动愉悦的情境中,知识自然得以建构,课堂价值不断得以提升,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指在有限时间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提高教学高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有很多讲过的题目学生们还是不会做?是不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如何讲授才能让学生接受得更好?教师的教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在我们教学实施中往往容易突出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应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在教师预设的前提下,使学生有能参与发现、思维、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的高效性要在学生学的效果中加以体现。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之前,我首先引用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赤壁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解决得多了。又如在学习“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欲望。“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思考,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为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编成顺口溜加强学生的记忆,如我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编为“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
光球生黑子,色球耀斑亮。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气候降水变,粒子绕磁场。磁针乱抖动,不能指方向。干扰电离层,短波传不畅。粒子被捕获,碰撞见激光。”有时学生还会将我编的顺口溜加以修改,使之变得更完善,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三、优化教学过程出效益
备课和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做到上好课。在教案中要做到“三备”,(1)备教材:准确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2)备教法: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3)备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处处为学生设想,才能算是一节好课。上课教师要牢牢抓住一切课堂行为,一切课堂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节课下来,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一些知识能力、还要参与这个过程并掌握一些方法、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情操并端正生活学习的态度。一堂好课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中学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铺垫。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
【关键词】合作;探究;质疑
高效课堂即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落实好课堂教学“五环节”,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本人的肤浅认识:
一、精彩导入,激情起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序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课堂导入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2)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能主动和有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意识,努力做到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要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发言,不轻易批评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会读、会想、会讲、会问等。
会读,就是看书看课文,精读、细看,深入理解,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看书时要注意将关键疑难处勾划出来,并及时独立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录下来。
会想,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多动脑,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使他们动脑,使所有学生都去积极思考问题。对不爱思考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起来回答,再提示激疑,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根据需要提供一些现象或实例来帮助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
会讲,即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多说多讲,促使学生会讲,深入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可根据问题让学生轮做主发言人,并给其他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说结论,而且要让他们讲思路,讲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讲前去读去看去想,讲后去听去问去归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参与讨论,并适当启发点拨。
会问,即学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阅读课本后,要求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辩,使学生始终保持爱质疑、释疑的学习情绪。
三、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永恒动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
2.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
3.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五、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第四期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黎述斌,(1973.2-)男,籍贯:湖南华容,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一、备课要充分
所谓备课要充分,就是要尽可能广泛地参考有关资料,尽可能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尽可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尽可能全面地设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课标来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要先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了解。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总之,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难易要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
二、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一节课的“开场白”如何,对课堂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为此,我非常注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例如讲《中国的民族》一节时,因为学生大多会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我就干脆领着学生一块儿唱,立刻把学生从松散的学习状态中唤醒,把学习的兴奋点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如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首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这一影像作品,同学们欣赏着美妙的音乐,观看着动人的画面,倾听着深情的解说词,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如果重复太多,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不断改变教学形式。我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手段:一是实物展示。例如讲到《地球和地球仪》时,我通过具体的模型展示,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边讲边画。例如讲到“黄河”时,我从黄河的发源地画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再画支流,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标示出来,使学生了解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的位置,注入的海洋,还特别点出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进而讲解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那么,如何来治理“地上河”呢?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治理泥沙,由此引入对黄土高原环境的保护。这种方法使学生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三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显示出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我国的铁路干线”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课件演示时,我用鼠标轻轻一点,铁路干线名称、起始点就依次显示出来,接下来我提问学生:主要的铁路枢纽分别处在哪些铁路线的交点上?我一面讲一面教学生如何操作,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地动起手来。
四、选择合适的教法
我平时注意收集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我认为洋思中学的学习模式很值得借鉴。我给自己提了要求:地理课尽量当堂完成目标任务,不加重学生负担,不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先学,是在教学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后教,是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学生的活动通常有预习、展示、反馈三个重要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上要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教师怎样知道学生会不会?可以提问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会了,自然就不用多讲了。对于大多数学生不会的问题可组织小组讨论,需要教师解决的是那些共性、有规律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不同的练习内容,力求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学困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此一来,既强化巩固了重点内容,又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低效课堂; 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它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无效课堂而言的。在高效课堂上,教师依照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称之为高效课堂教学。之所以我们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是因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当前低效课堂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反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知识灌输,倡导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引导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然而,很多教师在尝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往往很难得到学生的配合。例如,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虽然给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把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使得探究活动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性。事实上,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学生缺乏课前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任何准备,试想一些,学生连本节课要上的内容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展有效的主动学习活动呢?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通过预习熟悉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认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后,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合理,就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失去准确的方向,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讲到“大气环境”这节的内容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如果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把大气本身的物理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就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倾斜,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如果教师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引以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朝着目标有条不紊地行进,从而有效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科学与高效。
三、重视地图工具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谈不上地理学科,地图不仅是各种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然而,很多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偏偏忽略了地图这个重要的因素。一些教师遇到地图时,往往含糊带过,该用挂图的时候不用挂图,而只是让学生对照着课本上的地图进行讲解。很多时候,教师讲这里,学生看那里,既影响教学的效率,又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地图工具,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这样,通过地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例如,在讲到我国主要的铁路分布时,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把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大致地画一遍,这样比起一遍又一遍的语言讲解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开始广泛地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能够将静态化的知识动态、立体地呈现出来,而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这些知识,可以立刻让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必修一”中,关于地球的运动、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等知识相对来说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以往没有多媒体工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借助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演示,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听得半懂不懂,既浪费时间又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而一旦把多媒体工具引入进来,就可以利用一些动态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抽象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一看就明白了,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以及适当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上,有了多媒体工具的参与,地理课堂会变得更加高效。当然,在运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否则不但起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活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能够摆脱低效教学,实现高效教学。这样,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上,新课改中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付逐.如何打造高效高中地理课堂[J].新课程,2011(12).
[2]郑传捷.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2).
[3]李锁会.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