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

2023-06-18 11:22:58 来源 : 文秘帮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立法 分类分道 监管

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将电动自行车定义为,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技术要求是,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重量不超过40公斤,具有脚踏骑行功能,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不大于240W.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电动自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以至于深圳等地政府甚至动议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并因此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监管,保障行人安全,已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电动自行车的优点

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相比,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充电方便。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经济、环保、速度快,节省体力和时间,而有利于民众精力充沛和结余时间投入生产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工薪阶层等收入不是很高的人群来说,电动自行车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有些行业,如送牛奶的、送快递的、快餐业,甚至把电动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许多行业和普通民众来说,电动自行车是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和生活必备品。

从国家层面看,电动自行车出行成为公共交通的补充,有效缓解了机动车交通拥堵的压力,构成国家交通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没有电动自行车,大家都去买汽车,则马路就更是停车场了,或者是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更加拥挤不堪。就保护环境来看,电动自行车无疑是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之一,电动自行车出行是绿色出行,电动自行车消费和充电无疑也是促进消费,促进了电动自行车生产和经销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力和电网经营行业的发展。因而电动自行车行业要大力发展,要鼓励市民和民众用电动自行车出行,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会给民众带来巨大的不便,尤其是对穷人来说,禁止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无异于禁止穷人上路,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做法不可取。

(二)电动自行车引发的问题和原因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电动自行车缺乏法律规范,缺乏科学的标准。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立法滞后,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规定级次很低,连行政规章都很少,更不用说是行政法规和法律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存在冲突,尤其是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界定上存在矛盾之处,以至于电动自行车是列入自行车还是归类为电动摩托车都存在模糊之处,给某些厂家生产超标电动自行车留下了空间,《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亟需修订。电动自行车的归类模糊,也给民众带来了担忧,电动自行车如列入机动车管理,则民众骑电动自行车岂不是要考驾照和交保险了?无证驾驶、酒驾岂不是要承担刑事责任了?

2.电动自行车生产者和经销者生产和销售超标或者超速的电动自行车,有些使用者私自或者叫维修店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重量不超过40公斤,但是现在有些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根本不生产时速20公里以下的电动自行车,有些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时速达到或者超过50公里,以至于一些电动自行车速度堪比摩托车和小汽车,以此来满足一部分行业和人群对高速电动车的需求。

3.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许多城市电动自行车车道和人行道混用,电动自行车和人力自行车混道,甚至有些城市,尤其是小城镇,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行人就一条道通行。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小轿车等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占用了更多的车道和空间,挤压了电动自行车的车道和空间。公共基础实施的建设跟不上民众交通工具发展的速度,给民众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风险。

4.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规则存在诸多缺陷,没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规则,现有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规则都比较分散,交通规则不健全。小轿车、摩托车、大卡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常常违反交通规则,电动自行车使用者也常无视现有的交通规则,超速行驶、闯红灯、逆向行驶、超载等比比皆是。交警等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违法缺乏刑事制裁措施。小轿车等机动车司机常横冲直撞或者酒后驾车,电动自行车更是举步维艰,电动车骑行者不得不左顾右盼,小心翼翼,行人更是步步惊心。

二、电动自行车的法律监管对策

(一)加强电动自行车相关立法,使电动自行车监管有法可依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摩托车的定义是,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车辆,但不包括,电驱动的,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具有人力骑行功能,且整车整备质量、外廓尺寸、电动机额定功率等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两轮车辆。普通摩托车是指,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大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如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mL,或如使用电驱动,其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总和大于4kW的摩托车,包括两轮普通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规定,轻便摩托车是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5 0km/h的摩托车,如使用电驱动,其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总和不大于4kW.两轮轻便摩托车是装有一个从动轮和一个驱动轮的轻便摩托车。《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对电动摩托车标准实施的过渡期提出了要求。从这些规定看,摩托车包括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2009年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电动两轮摩托车以时速、质量、电动车输出功率为标准分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两种,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管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的规定不仅模糊而且明显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因此要修订《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以便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相统一。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仅仅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技术性规范,不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规范。加强电动自行车相关立法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相关立法,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分类监管。制定和颁行专门的《电动自行车法》、《电动自行车交通规则》,明确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电动自行车交通规则、电动自行车车道规划和建设规范。明确规定,设计时速在20公里以下的电动自行车依然是自行车,不属于机动车,普通民众骑电动自行车无需考驾照、交保险、年检,出行并不受影响。但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违反交通规则也要严格执法,违者必罚,不让骑行者有侥幸心理,督促骑行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鉴于现行机动车监管法律比较健全,监管经验比较丰富,有利于交警部门对电动摩托车进行监管,所以将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列入机动车管理。要及时制定和颁行《电动摩托车法》、《电动摩托车交通规则》、《电动摩托车驾照考试和年检规则》、《电动摩托车保险规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电动摩托车的登记上牌、年检、驾照考试和驾照年检、保险缴纳和赔付方法等内容,强令驾驶人驾照考试、交纳保险、年检等,惩处超速、超载、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保障行人、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减少电动摩托车造成的交通事故。

修订刑法,让酒驾、毒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机动车一样入罪,让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出行和监管有法可依,对电动自行车实行法制化管理。

(二)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者、经销者和维修店的监管

将电动两轮车列入机动车,如果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可能会对生产高速电动自行车(新标准为电动摩托车)的行业带来灭顶之灾。政府要积极调整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引导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生产转型升级,或者生产合规电动自行车,或者转型为电动摩托车生产者,或者转行生产其他产品。将电动两轮车列入机动车,如果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会严重影响快递业、邮政业、快餐业、牛奶业甚至一些超市,造成这些行业经营困难或者出现倒闭潮,则不仅会影响相关行业和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要对这些工厂或者工人的去留作出规划和安置。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需要好好考虑,想出周全的对策。

要对电动车生产商、经销商、维修店加强监管,禁止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超出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出厂和销售,禁止维修店和电动自行车拥有者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超出技术标准改装电动自行车,禁止违规电动自行车上路,一经发现违规者,对生产者、经销者、改装者、使用者进行严肃处理,没收电动自行车,进行罚款,重者吊销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合理配置路权,加大电动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分道而行,分类监管

合理配置路权,加大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专用道的建设。鉴于小轿车、客车等机动车的急剧增长,给城市道路建设、道路通行、交通监管、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地方政府开始对机动车开始限牌和限行。我国应该改变鼓励购买机动车政策为适度控制机动车数量、鼓励购买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政策。在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时,增加电动自行车道和电动摩托车道,避免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在自行车道上行驶还是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尴尬,实行机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都有各自的专行道路,实行分道并行,改变现在的诸车和行人同道混行的囧境。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力度

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使用者加强法制教育和交通规则培训,使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骑行者和使用者心中有法律,时时牢记和遵守交通规则,给培训合格者发放证书,有证者才能上路,无合格证书禁止上路。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场景一:午夜的路口,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仅有的一辆车静静地停在斑马线前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

场景二:车道上,一个神色焦急的行人一边躲避着来往的车辆,一边在车流中穿过马路。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情景型材料作文。场景一体现了人物对规则的严格遵守;场景二体现了人物在应急情况下对规则作出的变通。综合两则材料,应该是如何对待规则的问题。审题时必须抓准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

角度一:规则必须遵守。规则是维持公共领域之正常秩序的基础,规则的制定基于公共利益,任何个体和组织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不管是众目睽睽的光天化日,还是无人监管的午夜街头,必须自觉遵守规则。

选材小贴士: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珍藏着哈佛遗赠的400余本珍贵的图书,并规定读者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得带出馆外。一天,一名叫迈克的学生违规带出了其中的一本。几天后图书馆失火,400多本图书全部被焚毁。迈克意识到他手中的那本书是唯一的遗存了,经过思考,他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了书,感谢了他,但仍给了他处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他们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角度二:灵活学会变通。规则的本意是保障公众利益,也包含保障所有个体的利益。当个体的合理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生硬地制止个体对于自我合理利益的追求。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要灵活处理。

选材小贴士:《飘》中的卫希礼,在南北战争前是南方的一个富家公子,做事总是规规矩矩的,是个标准的绅士。但在战争结束后,他失去了财产,更为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他所适应了的社会。在新的社会准则下,他无所适从,靠郝思嘉的帮助才能继续生活下去。而郝思嘉则不同,她适应了新的社会,从一个娇弱的千金小姐转变成了一个女商人。可见,死守规矩是不行的,还要去不断适应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角度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自我需求影响甚至侵犯了他人的空间和权利时,必须恪守规则;当自我需求对他人的空间和权利不会造成影响时,不能死守规则,要学会应急和变通。

选材小贴士:2012 年 6 月 9 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素材运用

经典素材: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盘子必须用水洗7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结果,劳动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少洗两遍就行了。”日本学生与他渐渐疏远了。一次餐馆老板来检查盘子清洗情况,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洁程度不够,责问这位留学生,他却振振有词:“洗5遍和洗7遍差别并不大。”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请你离开。”

素材点拨:因为不守规则,同学们疏远了他,老板更是炒了他的鱿鱼,可见规则在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规则呢?恐怕中国的一句老话能回答这个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有效率,哪里还会发展?可悲的是,最先明白“规则”作用的中国人,在当代却忘了做事要遵守规则这个道理。

适用主题:规则;自作聪明;诚信服务……

人物素材:爱迪生有一次将一个形状很不规则的灯泡交给一位平日里非常恃才自傲的研究人员,请他准确地算出灯泡的容积。那人随手接过灯泡轻飘飘地说:“太简单了!”两个小时过后,爱迪生来问他答案,只见他桌子上到处是公式,但算了半天却还没有一个结果。爱迪生就拿起一杯水倒满灯泡,然后将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中,灯泡的容积轻而易举地显示了出来。

素材点拨:即使是最有知识的人,一旦被知识中的规则控制,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爱迪生打破了规则,放弃了几何求积这一种常规办法,才得以快速准确地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适用主题:规则与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常规……

热点素材:“中国式过马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因为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而且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大家达成一个共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素材点拨:“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的影响,它反映了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中国连续十年交通事故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遵守规则,人人有责。

适用主题:生命安全;交通规则;国民素质……

例文

请自觉遵守规则

张一帆

午夜的路口,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仅有的一辆车静静地停在斑马线前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司机的规则意识既值得肯定,又理所应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的人可敬,违背规则的人可耻。遵守交通规则,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有利于个人家庭的幸福生活。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完善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看!车道上,一个神色焦急的行人一边躲避着来往的车辆,一边在车流中穿过马路。纵使你有急事,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更何况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地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时间交差,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通规则,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

看!又是一场悲剧!人行道上,一辆摩托车疾速行驶,将一位老奶奶撞倒在地。

此时此刻,仍有许多交通事故发生。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又有什么比文明更重要的?

是规则使我们的生活美满幸福,是规则使我们的社会井然有序,是规则使我们的国家和谐稳定,是规则使我们的民族文明强盛。“遵守规则,人人有责”这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多一些规则意识,少一点违规行动。让安全与快乐同时伴我成长,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安全更美好!

评点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3篇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春节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期,也是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多发期,希望同学们在寒假期间遵守交通法规,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骑车要在人行道靠右边行使,严禁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注意乘车安全,不要乘无牌无照的车,不要乘拥挤的车。若发生交通事故,要想法及时通知家长,并拨打120及时实施抢救。

2、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你们的安全。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因此,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安全的重要意义,做到: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讲安全,保证人人都安全。

3、正确燃放烟花爆竹。接近年关,烟花爆竹大量上市,一些“三无”劣质产品偷偷上市,同学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正规的经销处购买。在燃烧鞭炮、焰火时,要由家长陪同,要在宽敞地方放,不要对准人放,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4、防火、防气、防电。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与火、与电、与煤气打交道,同学们要了解有关知识,在生活中要注意消除水、火、气、电等存在的隐患,做到不玩火,注意防火,若遇到火警时要知道及时拨打119报警。不玩电,不私自拆装电器防电注意用气安全,防煤气中毒等。去冬今春,降水极小,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我镇山上路况进一步改善,上山游玩人员明显增多,春节将至,上坟烧纸现象也将骤增,野外用火概率增加,风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层层落论文实森林防火责任制,要求学校加大森森防火宣传及安全教育的力度,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为此,我校已经下发了《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同学们假期不要在地里玩火,严禁在柴禾堆旁燃放烟花爆竹、上坟烧纸、烧荒燎堰、杜绝带火种外出现象。

5、监控文化生活,严防精神污染。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长时间沉溺会导致人际交往、简历适应能力的下降,会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犯罪或消极自杀。所以希望同学们要远离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的网站。也不要涉足营业性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录像厅、卡啦ok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活动。不购买、不借阅内容不健康的书刊、报纸、光碟、录像带不看低级趣味的电影、电视。多读健康的书刊,多看乐观的节目。要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简历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6、不到池塘、河湾、水库,若发生事故,要大声呼救。

7、出门必须和家长打招呼,并按时回家。不准夜间9点以后在外玩耍,夜晚不得单独出门,更不能在外过夜,彻夜不归。

8、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鉴定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遇有紧急情况,要见义勇为,智慧取胜,避免力敌不过反而危害自身现象的发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每个同学在假期中要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多锻炼,预防疾病侵染,提高身体素质。

10、同学们在家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和参加有益的简历实践报告活动,制定好寒暑假学习计划,认真完成寒暑假作业,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看一部好电影,学唱一首好歌,做一件好事,当一天家长,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做好记录或日记。

11、提倡勤俭节约,培养良好品德。寒假期间提倡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学会计划每天的生活,注意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假期期间,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做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勤俭节约要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大力论文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博弈论;羊群博弈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很多行人来说,何时过马路不是有红绿灯决定的,而是由车流的繁忙程度决定的。事实上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大门,截至2010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07061286辆,与2009年底相比,增加20480628辆,增长10.98%;机动车驾驶人达212937140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3.98个百分点,私人拥有汽车四千多万辆。中国汽车拥有量还不是世界第一,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居高不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突破5万人,至今已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根据我国近年来的事故统计,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84%,造成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79.22%,造成的受伤人数占受伤人数的85.76%。由此可见,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此,我想从博弈论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一下发生在这个马路中行人与驾驶人司机之间的博弈。

二、行人与司机之间

首先,我们先设置一下博弈场景:假设在一条马路上,一个行人正欲过人行道但此时亮着红灯,而正好一个司机正开着车,如果行人此时选择过马路,则会与此车发生擦碰或者相撞。并且我们预设司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人极有可能会闯红灯。现在,让我们用博弈论的方法看看这场博弈的双方、策略及收益。

博弈者:行人、司机。

策略组合:对于行人来说,他有两种策略,即是否闯红灯,对于司机来说,他也有两种策略,即是否按照原计划行驶汽车。

收益:我们先假设最好的情况,即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而司机也按照原计划行驶。这种情况下我预设司机的收益为0,因为他没有得到什么额外的好处;而行人的收益也为0,因为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没有人会因为他遵守了交通规则而对其进行奖励。

再假设司机没有按照原计划行驶,踩下了刹车,因为他判断行人会闯红灯。而实际情况是行人没有选择闯红灯。考虑到有可能会遭到后面车的司机的辱骂,并且可能因为这一突然刹车而耽误了自己的任务,因此把此时司机的收益为-1,而行人的收益仍然为0。

接下来,假设行人选择了闯红灯,而敏捷的司机也反应了过来,踩下了刹车。此时司机的收益如前一种情况,依然为-1,因为他依然有被辱骂和耽误任务的可能性。而行人的收益为1,因为他顺利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可能会为因为自己毫发无损地闯过红灯而沾沾自喜。

最后一种情况,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行人闯红灯,司机按原计划行驶,车辆与行人发生了擦碰或者相撞。此时,司机虽然不用承担事故责任,但是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有可能遇到了“撞车党”而被死缠烂打,时间被占用,增加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导致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从这个角度考虑,把司机的收益设为-2。而行人很有可能被撞伤或者直接撞死,所以把行人的收益设为-3。

最后,我们看一看由上述假设所组成的博弈矩阵: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一个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而司机按照原计划行驶,在文明的社会早就已经形成了这种稳固的均衡状态了。而另一种情况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即行人无视交通规则选择闯红灯,而司机囿于时间和金钱等方面的成本,却选择了让步。因此,通过对这个发生在普通马路上的博弈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同时这也使我们联想到经济学里面著名的“劣币驱良币”法则,在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商品,而且目前仍呈现出不可遏制的态势。

三、行人与行人之间:“一小撮人”的“羊群博弈”效应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可能解释之外,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小撮人”。

行人交通违章主要原因包括附近有警察、为了赶时间、附近无来车、停等红灯时间太长。通过实地询问调查发现,有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以后的行人行为中,会有可能尝试从事违规行为,而有40.2%表示若违规行为有可能实现,会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然而行人处于一个群体中,他的行为还受到与自身处境一样的其它行人的影响,行人群体之间存在相互认同、激励和学习的效应。虽然行人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不能直接改变行人的利益以及风险的大小,但他们能通过改变行人对风险的心理预期来间接影响行人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在行人交通违章中的应用,主要在于研究少数的行人对其他大部分行人是否违章决策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人们具有的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的本能。跟随大众是风险最低的一种策略,引用这个例子的原因在于解释这“一小撮人”的力量。没有行人会预知自己下一秒闯红灯是否能顺利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冲过马路,则不会有人去闯红灯。可是如果有“一小撮人”选择了闯红灯,而且从中尝到了甜头,那么那些没有选择闯红灯的人在下一次过马路中选择闯红灯的概率便会增加。就像羊群效应一样,羊头选择了某个方向,则整个群体也会渐渐地朝那个方向发展。过马路的情形与羊群效应有很重要相同的部分,就是每个份子都有从众心理,旁观者眼看选择闯红灯的人的概率值超过了自己心中能承受的阈值的时候,就会跟着一起闯了。这就是“一小撮人”的力量,他们就像是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中国式过马路”。

四、结语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5篇

法院的辛勤工作,使社会中的违法行为减少,使社会得到安全与秩序稳定,使经济交易公平有序,最终法院的功能是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然而,在今天所处的信息社会,法院的传统功能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笔者认为,法院除了已有的功能外,还将出现一种潜在的功能:这就是法律教育功能。

“法院的教育功能”是指法院除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法律教育外,还将通过有关方法,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教育的功能。法院的教育功能,有别于法学院的专业知识式的训练与考试教育,而将是更加普及化的教育,将是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进行法律文化与法律精神的教育的功能。法院将比法学院提供更加广泛的法律教育。回顾我国历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时期,司法与行政“合二为一”,或者说“行政主导司法”的现象比较突出。我国没有像西方司法体制的陪审团制度,进入审判程序的人,只是与案件有关的当事人和证人。审判案件过程与社会大众之间,不容易产生直接的教育作用。在法院刑事案件执行时,还曾有过当街示众的“教育”,以此来表达法律的震慑力。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大多数国家都不采用了。因为这种教育使社会大众只知道某人犯罪的罪名,而不知道犯罪行为与罪名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由于以往法院没有对社会大众提供教育,我国更多的法律文化与法律精神的教育工作,转为由文艺作品来提供。例如,我们通过京剧《铡美案》,了解了包公的刚直不阿;通过《三言二拍》小说,知道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通过《施公案》故事,了解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通过戏剧《窦娥冤》了解古代冤案的形成过程;通过《杨乃武与小白菜》、《打渔杀家》、《乌盆记》和《四进士》等作品,了解我国古代的法律精神与法律文化。相比之下,世界上也有其他许多国家,采取另一种方式使市民参与司法审判过程。其中典型的有“陪审团制度”,即社会普通市民,被选作陪审团成员,参加审判全过程。这些市民通过参加审判,直接了解到法律知识、法律精神与法律文化。比较我国通过文艺作品来表达的方式,陪审团方法更加直接,更加具体,也更加真实。随着时间推移,法院对社会的教育功能就会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大众了解审判过程,熟悉审判工作,然后他们将尊重法律。法院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文化及精神的教育,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影响:教育的结果使得大多数人,将守法变成了生活习惯。习惯的自律对人的行为的调整,比法律的强制力还有效果。

让我们以交通规则为例加以说明: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守法的一个方面。守法的过程是一种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养成习惯的过程。 我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看到,香港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已经养成习惯,不论路边有没有警察,市民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在我国内地相当一部分城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还没有养成习惯,还是要有警察监督,才遵守规则。为什么说守法的养成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呢?人们通过自己或者别人触犯过交通规则,形成较为严重的肇事结果,最后受到法院处罚,才受到法律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在香港,市民通过在法庭担任陪审团成员,亲身参与对交通肇事者的审判过程,陪审员本身要亲自投票,确认肇事者是否有罪,他们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也便更加深刻。陪审员回到家里,同家人谈论他们参与案件审判的经历,使得家人也获得教育。所以,担任过交通肇事案件陪审员的市民,对交通守法的意识会加强,也会更好养成守法的习惯。我国大陆没有陪审团制度,而采用人民陪审员制度,而且陪审员要经过区县级人大批准。所以,我们的陪审员在数量上比香港的陪审团成员的数量要少得多。故此,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人民陪审员方式来完成法院对社会进行法律教育的全部工作。由于内地的绝大部分市民从来没有进入过法院,当他们作为当事人,进入交通肇事案件审理过程时,一切预先的教育都会谓之晚矣。为此,内地法院应该建立另一种法律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对社会大众的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法律文化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XBT#]司法机关与社会的关系法院的法律教育功能,建立于法院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基础之上。法院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法院与社会大众的融合度来考察。两者关系密切者,可以称他们之间的“融合度高”,相反,关系不密切者,可以称他们之间的“融合度不高”。

如果我们将法律作为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将法院作为社会生活的部门之一的话,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法院的教育功能。先让我们举出其他机构影响社会生活的情况,比较这些事物的社会融合度,然后,再来考察法院与社会大众的融合度以及教育功能。假设将公共机构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为三个类别的话,第一类别是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部门,例如百货商店、餐厅、银行、保险公司、电话公司等服务机构。这些是我们生活的服务提供者,所以,这些部门必须与社会大众保持融合的关系。第二类别是与社会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的行政管理。例如,工商登记部门和车辆管理部门,交通、出入境、婚姻登记、户籍与身份证管理部门,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从事商业经营的个人或拥有车辆与房产的家庭都会同这些部门打交道。所以,这种行政管理>,!

。原因是在中国内地,我们观念上还存在一些旧的认识。其一,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司法机关就是办理案件的,或者是解决社会纠纷的。这种认识将司法机关的作用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有了违法或犯罪的问题,才需要司法机关。其二,好人不进法院,有问题的人才进法院。例如,法院的工作人员来找我们时,一定没有好事情。其三,经过法院处理过的事情,大都没有什么好事;经过法院处理过的人、(从监狱里)出来的人与我们都不一样了。如此等等。由于有了上述类似的旧的观念,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法院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结果使得法院与我们的社会容易产生距离,同时,这些旧观念不利于我们的法院发挥其教育功能。

法院的一些程式化的规定也不利于它与社会的融合。在中国大陆,法院大门口通常都会有武装警察站岗,同时,还有法院内部工作人员在收发室或接待室值班。来到司法机关办事的人,要通过传达室与办公楼内部的司法工作人员联系后,才能领取进门证,然后,再交给武装警察检验才能进入。在法院的传达室和接待室值班的接待人员中,有些还是上了年纪的人,看上去好像是退休返聘的工作人员。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反应已经不十分灵敏,行动缓慢,给外面来办事的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法院都是这个工作状态。我们也曾进入过香港法院,那里大门口的收发室或接待室并不用通过打电话联系,就可以直接进入。他们的门卫工作人员,对进门的外来人检查一下证件,或询问几句话就可以了,非常简单而迅速。从法律程序上看,实质性司法程序要待外来的人进入法院大楼和法庭后才能开始,而进入院子和楼门的方式并没有法律规定,而是法院自己的行政管理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假定当事人和律师提前20分钟来到法院的大门口,但是由于电话占线或人多等待超过了20分钟还没有进入,以致迟到,是否构成对法庭的不尊重或藐视?通常当事人和律师都应该提前进入法庭,等待法官或检察官的来到并且起立致敬,以示对法律的尊重。但是,这种延误或迟到,不但给法官或检察官的印象不好,留给其他人第一印象也十分不好。法院也采取了旁听制度,这是公开审判案件的一个进步。尽管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对旁听制度早有规定,但是,真正在审判中落实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所以,法院采取了旁听人检验身份证和人数限制的措施,这是必要的。但是,在人口数量接近的国际大城市中,许多法院旁听都没有类似我们这样的限制措施,在人口密度较大的香港的法院,也没有这种限制情况。这就说明人口因素和人口密度因素等在这里均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国际大都市的那些法院的旁听席,并没有因为来的人过多而影响审判进行。相反,越是放开了旁听,来的人越少。就像过去我们对一些商品采取票证制度一样,越是采用票证,东西越供不应求,票证制度取消了,商品反而卖不出去了。当然,我们过去采取票证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不足,并不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但是,在同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是否采取票证制度也可以导致人们的消费心理的不同,采取票证制度的心理是:不愿意浪费票证所控制的“紧缺”商品而必须消费;不采取票证制度的心理是:个人需要或喜欢消费时才选择消费。法院如果要加强教育功能,就要缩小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密切同社会大众的融合度。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更加积极和有效。[#XBT#]司法机关为何要加强教育功能中国成语中有“不教而诛”,意思是说没有让人知道法律,就将犯法的人惩罚了。更深刻的意义是指,管理国家主要依靠教化,不靠法律惩戒。所以,在古代社会的法律思想中,“不教而诛”的做法不会受到鼓励。法律制定出来后先要让社会大众知道,然后才对犯法的人进行惩罚,这样做才是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所鼓励的。同样,管理国家主要依靠教育和引导大众,不能简单地依靠警察与法律的震慑力和强制力。法律的本质功能不是消极的惩戒,而是积极的教育。法律教育应该有预先性,而尽量减少事后性。因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当多数人犯法时,法律就变得无用了,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关押一个犯人的经济成本,可以供6至7个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读1年书)。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并不提倡法律越多越好,也不认为诉讼越多表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越强。而在我国历史上的各种司法制度的设计,基本上是沿着“息讼”思想发展的。英国法学界也有“法繁扰民”的观点。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的泰勒教授(他本人也是法官)曾于1996年在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学研讨会上,他的结论是:公司法条文越多的国家,在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中反而不如公司法条文简单的国家发展得快。他使用米尺和磅秤来衡量英国和澳洲的公司法,然后,他又度量了韩国和中国的公司法,前者是后者的几倍,但是,后者国家在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前者快几倍。在美国等普通法国家,在诉讼发生时也有90%以上的刑事与商务纠纷案件,可以在法庭前双方达成和解,真正通过判决处理的案件大约在10%,真正用尽所有司法审判程序的案件比例更少。从上述各国的观点可以看出,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都有提倡简化的观念,同时,司法机关提供法律精神与法律文化教育的功能愈加明显。立法效果从法院工作可以检验,但是并不全面。法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基础是法院对社会开放,并将法院开放政策或制度通过具体方式落实下来。法院对社会的教育功能发挥得好时,法院与社会保持互动时,也是法院工作起到更好的效果之日。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企业的文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是许多有形和无形特点的总和。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对“文化”的功能与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和结果,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外延

“企业文化”是一个泊来的概念,英文是“corporateculture”。企业其实就是一个“人”,从其孕育、萌芽、发生、发展、成长、壮大、成熟到衰落,直至消失,经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逐渐形成其具有个体特征的外观、性格、脾气、健康状况、自我认识与诊断和变革能力、学习能力、思想倾向、处事方式、信仰哲学、奋斗方向、努力目的等,此即其文化。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和结果,正如一个人的“文化”,是在其有生以来的复杂经历中逐渐形成,而不是在其小时候拿来一种貌似值得学习的成人的“文化”安装于其体内,并要求其照此“文化”行走。有些专家们大有誓把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引进来传授给中国的众多“婴儿”们之势。强调企业文化没有错,因为它的确很重要,其实我们中国的企业从没有忽视过它,今天反而被一股文化攻势弄糊涂了,我想,就是因为专家们犯了逻辑的错误,要求处于不同成长时期的企业和企业家同时安装“成人的文化”,并言之有据地引用“松下”、“惠普”、“海尔”、“联想”以证之。乍一看,讲的真好,太精彩了!把人们全都唬住了,也把人们全都困惑住了:好像我错了,错在哪呢?好像我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呢?成功企业的文化都是风风雨雨之中逐渐养成的,就像父母培育子女,不断地引导、纠正,不断地用先进事迹影响,不断地让其学习和经历。

企业的文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是许多有形和无形特点的总和。企业文化体现在有形“物件”中,比如开放或封闭的办公室、办公场所的选择、办公设备与先进性、考勤制度、正式或随意的穿着、工作人员的言谈举止、薪资结构、业绩衡量与激励计划等,几乎每件物品都包含着一些有关企业价值观的信息;也体现在无形的“状态”中,比如市场声誉、广告公关、适应能力、变革能力、公众印象、成功与挫折中的态度、资本结构、劳资关系、领导风格、工作氛围、沟通方式等,每一方面都渗透和反映了企业的努力方向。

上述的每一点都构成企业文化的外延。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做了这样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有人把企业的领导人员和职工的文化素质与文化行为及企业中有益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等包括在内。由三个层次构成: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器、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机制、人际关系、规章制度、作风纪律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的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群体意识、职工素质、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称企业精神。

上述这些概念则构成企业文化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谈论的企业文化往往指的是深层形象,是抽象的核的东西。

三、“文化”的功能与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企业文化现象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企业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生命体从小到大、自始至终的血肉和灵魂。讨论价值观念、健全制度、形象建设等的作用,其实只是在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日本文化里有着“勇往直前,前进!征服!”,作用表现在弹丸之国敢于踏遍中华侵略世界,表现在日本半个多世纪的飞速发展;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深深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他深知中国人需要什么和愿意做什么。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文化的功能,是千年修炼的结果,而不是瞬间的程序安装。

作用表现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这么一条:“无奸不商,为富不仁”,从语言上至少持续到80年代,从人心本质上则将继续持续很长时间。另外,中国文化底蕴偏重于战略思辩、人际关系和表面道德,缺乏与科学技术、创造人类财富的经济活动有力结合。这种特点作为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中国从整体到集体,到企业到个人在经济领域不懂诚信也因而少有诚信。“企业文化”开始被引入到我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吹拉弹唱”,要使企业经营有文化味道就是买书、做标识、喊口号和不知所措的状态,可见文化的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外延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入世进程,民族文化又包含了中国人的诚信水平,于是,中华民族文化内容中就包括了一条新的内容:中国人的经济信用是空白,中国刚刚开始信用建设。而我们的文化里有了这么一条内容,其作用不言自明。

作用表现之二,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超越制度的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摩托罗拉公司取消“打卡考勤”制度,是因为企业文化使员工发自真心地认识到作息制度的意义是什么,作为“警察”的打卡机和考勤员也就成了不必要的摆设,当然可以取消,至此,管理的制度成本的降低清晰可见。

作用表现之三,文化从一开始就对企业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企业的文化思维、经营观、价值观、市场观、雇佣观、民主意识、员工的进取观、职业道德、行为取向,都深刻地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和企业的经营根本就不可分,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这6种“力”,也可以叫6种功能:(1)影响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经营行为;(2)影响到顾客的购买心理、行为和习惯;(3)影响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对事业的态度;(4)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员工对相互关系的判断;(5)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6)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品牌美誉度。总之,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长期深植于员工心中,及至社会公众心目中,对企业成员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关系、网络、媒介等资源因素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出较高效能,并形成长久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二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7篇

她开始了随时佩戴耳机的生活,就好像爱人在身边。在医院录制胎儿律动的时候,她在兴奋中把正在通话的手机摔到地上。这让她惊慌失措,就像是把爱人摔坏了。手机恢复正常后,“爱人”安慰她说:“我没摔坏,我在云里呢。我还有更高级的服务,价格很贵。”

已经无法在语言中得到满足的玛莎重价订购了这项服务,一个和“爱人”有着相同面貌和触感的“人体”机器人站在她面前。

他礼貌,聪明,智能。无需吃饭,无需睡眠,却能假装睡着,陪在玛莎身边。生活就像意外没有发生时一样。

家人的一次不期造访,打破了幻象。在看到屋子里男人的衣服后,姐姐问她是不是有了新男友。这让她意识到,她无法从机器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那只是根据爱人的过去模拟的人格,他甚至不能说有人格,只是一种高级的程序罢了。

最终“高级程序”被安置在阁楼里,就像一个失去新鲜感的玩具。

故事虽然存在于《黑镜》的幻想,但实现它的基础已经触手可及。社交信息、超薄触屏手机、触屏电脑、类人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那么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人与机器界限的模糊,加速着“后人类”世界的到来,看似极端的故事,只是把现实推进了一小步。

遵守谁的规则?

难以编程的情绪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的“助行机器人”,能自己识别道路,自行确定行驶路线,带着行动困难或视力有障碍的人出行。但这款机器人真要实际应用,甚至推向市场,却面临如下障碍:它应该遵守什么交通规则?是针对行人的交通规则,还是机动车行驶规则?如果它造成了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对此,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曹其新教授说:“这些问题已经让我们纠结了很久。”

在《2001太空漫游》中,控制飞船的电脑“HAL”收到指令,它必须完成调查木星附近人造天体的任务,但同时,任务的真实目的不能令宇航员知晓。面对这个矛盾,HAL的解决方式是杀死所有船员。

在机器人不断获得更高智能、向自动化迈进时,存在于科幻领域的选择困境,现在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无人驾驶汽车是否应当为避开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而牺牲本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情境中,如何保证机器人做出恰当的选择?

事实上,在机器人的智能程度超过赋予它智慧的人类时,要对机器人做出情感模仿以及伦理道德的界限划分,如今还面临着技术与伦理的双重因素。

比如,情绪是无法用数学模型和科学公式解读的人类特有的一种反应,情绪的非线性特征决定了其不确定性。如当朋友之间说谢谢,对方的回答可能就不是通常的“不客气”,很有可能是“干嘛跟我这么客气”之类的句子。就像玛莎把“爱人”带到山顶,让他跳下去,她抓狂地说:“如果他还活着,听到这样的话他会说不要这样,但是你只会遵从我,乖乖跳下去。”

诸如此类的场景有很多,情绪会随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式解读将其运用到机器人身上,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当情绪无法有效表达时,伦理的界限自然也无法确定。

是他,还是它?

机器公民的物种定位

是他,还是它?

伴随生命、信息、智能和纳米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人、动物和机器之间的分野日渐模糊,除了机器人外,将来我们还可能会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混合人”的“后人类”的世界里,比如人与动物的结合,人与机器的结合。因此,对机器人伦理地位的思考正在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价值基点。

《大西洋月刊》曾撰文指出:人类需要为谈论智能机器人而感到不安,如果要说这是一场人类和机器之间的赛跑,那我们输定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认为:“随着机器人作为一种打引号的‘他’,不是动物的它,也不是人类的他,而是一种介于他和它之间的准他者。只有承认机器人是一种存在,承认其独立的伦理地位和内在价值,保持‘他’作为存在的完整性,人类才能和机器人和平共处,才能在与机器的结合中发展出恰当的伦理规范。”

致力于钻研“机器人繁殖”的韩国科学家金中焕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大多数机器人研究者都把精力放在如何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跑、弯手指、握手等,而忽视了机器人自身是一个‘人造物种’的本质。”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8篇

>> 基努·里维斯回信 英国约翰.里维斯临时商店 基努・里维斯 黑暗回归 基努.里维斯现身北京寻演员 基努.里维斯 美丽孤独者 街边的基努・里维斯 基努・里维斯,黑暗回归 黑客英雄――基努・里维斯 基努·里维斯加盟微电影《极速无间》 新晋小鲜肉接棒基努・里维斯 基努.里维斯恋上桑德拉.布洛克 17年情缘众望所归 桑德拉.布洛克&基努.里维斯:这一次,我们相信爱情 《太极侠》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老李”基努·里维斯爱川菜 基努?里维斯:我不需要快乐地活着 巨星基努·里维斯首次加重微电影 名车布加迪、兰博基尼当道具亮相 莫文蔚 会受伤也会自我疗伤 到成都凯迪赢莫文蔚演唱会门票 小孩为何会夜惊 孙红雷夜会高音女友 夜品春秋会《诸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莫文蔚夜会基诺·里维斯 莫文蔚夜会基诺·里维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邱致理")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莫文蔚大热天戴着口罩,是为了防PM2.5,还是怕被认出呢? 基诺·里维斯展现单手“投篮”功夫。

好莱坞巨星基诺·里维斯演而优则导,电影首部处女座《太极侠》选择在中国取景,并起用中国女星莫文蔚作为女主角。影片中莫文蔚扮演的女警花对基诺·里维斯一路“苦追到底”。两人在台上惺惺相惜,台下也互动频频。

电影宣传结束,片方本来已无安排,但基诺·里维斯和莫文蔚却私下相约去吃饭,看来首度合作就培养出不错的交情。两人分头出发到同一家餐馆汇合,莫文蔚有意选择了一家本帮菜馆招待导演,而不知是为了防PM2.5还是怕被认出,大热天莫文蔚全程戴着口罩。不久,基诺·里维斯坐着商务车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抵达餐馆,下了车一位工作人员直接跳过隔离带跨到了非机动车道上,基诺·里维斯眼明手快地一把把她拉回身边,并笑着告诉她“这很危险”。在遵守交通规则上,“黑客”又给咱们上了一课。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9篇

一、问题缘起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交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交通事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交通文化建设。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交通行业也成绩斐然,这既为交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和例证,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二、相关研究述评

通过访问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以“交通文化”作为检索主题,共检索到相关文献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97篇(搜索范围从2000年12月开始截至2012年11月)。

1、起步阶段(2000~2002年)

首先,于峻(2000)[1]着重论述了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关注的问题,分别从交通技术创新,交通行业科学规章和职业道德,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来初步的探讨;陈贻安(2002)[2]的主要贡献是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比较全面地给出了交通文化的含义,并着重阐述了交通运输的人文精神,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李振福(2002)[3]对交通文化做出了深入的探讨,给出了交通文化的概念,认为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交通、交通资源、交通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发展阶段(2003~2006年)

接着,李振福(2003)[4]指出建设绿色交通,认为交通文化不仅仅在生态机制方面对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城市和地域的经济文化的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很重要;该学者(2004)提出交通安全文化是交通文化的目标和核心,应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丰富和完善交通安全文化的理念;同时,李振福(2005)又对自行车交通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自行车交通文化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给予交通文化的自响彻交通策略;廖君福、廖剑(2005)[5]指出频繁的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太差,认为大力倡导构建科学文明的交通文化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傅新平(2006)[6]从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和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性出发,提出并讨论了作为物质形态的交通文化的几个重要特征,分别是先进性、超前性、大众性、开放性、公平性、安全性等特点。

3、成熟阶段(从2007年至今)

现阶段,邱忠柱(2007)[8]对整合交通文化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指出了整合要遵循的几点原则,重点讨论、研究了整合交通文化资源的内容;俞慰刚(2008)[9]通过对日本交通文化各方面的介绍,给中国的交通文化建设做出启示;章倩姝(2009)[10]指出作为政府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交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可以进一步促进交通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交通服务职能;戴生岐、戴岩(2010)[11]着重研究了交通文化的生成机制、特征、品格、价值、生态机制和未来发展路向等方面的问题;胡金东(2010)[12]通过深刻地价值反思,指出要重新认识交通与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探索绿色交通文化,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成三重转向;桑业明(2010)[13]从文化理念的视角对交通文化的本质进行分析;赵攀(2011)[14]指出交通文化建设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段里仁、毛力增(2011)[15][16]把研究的视角展向国外,分别以荷兰、新加坡为例挖掘其中包含的先进文化理念,以期对我国的交通文化发展提供启示。

三、结束语

综观国内交通文化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目前,国内交通文化研究水平已十分成熟,研究领域趋于广泛。国内研究倾向于理论研究,交通文化的各个层次都有大量理论文献作支撑,在此基础上,国内在交通文化方面的发展理念更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目前来看,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科学与工程技术层面,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的层面来说,现阶段主要还只能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第10篇

2013年安徽省英语高考作文是一篇半开放式的文章:假设你校英语社团举办以“讲求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On the way to school”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内容包括:(1)遵守交通法规;(2)注意举止文明。注意:①词数120字左右;②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③短文中不能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④短文的题目已为你拟好,不计入总词数。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时,我们注重以下步骤。

一、审题

让学生在审题时就要确定文体、人称及基本的时态等。因此,本人就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在讨论之后就认为本篇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人称可以用第一人称,时态可以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一些学生说写成记叙文,可以描述自己在上学途中所看到的或者发生的与交通法规相关的事,进而点出主题,并加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上升到新的高度。一些学生则同意写成说明文,将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的交通现象与学校进行的交通法规宣传教育联系到一起,并且发表自己对此事的观点与看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写成议论文较好,他们觉得可以通过描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表达自己对上学途中的交通问题的看法,进而批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发出倡议要遵守交通规则,倡导文明出行。通过讨论,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选择了第三种写法――夹叙夹议。

二、组织文章

在完成审题之后,下一步就是要组织文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这样既可以使文章的思路一目了然,又可以让文章的行文呼之欲出。所以,就这一点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忽视。而本篇作文学生可以列出提纲:(1)Describe a road accident on my way to school;(2)The terrible influence of the accident;(3)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4)What should we do可以分成三个自然段也可以分成四个自然段。

三、书写文章

在提纲已经列清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完成初稿,要求他们尽量在20分钟内完成。在写作的同时,要求他们把要点写到文章中去,但强调不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同时提醒他们首先要注意句型,尽量使用完整正确的句子,切不可出现没有主语的句子;其次,要注意使用的时态,在确定文体的人称及时态之后,不可乱用,更不可以混用;再次,在能确保句子的正确性的情况下,为了让文章更加流畅,更加文采飞扬,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学过的各种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感叹句等。

四、美化文章

在高考中要想得到高分,对文章的句型句式都有要求,所以等初稿写完之后还要去美化句式,美化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本人把学生分成了六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先在组内讨论,修改组员的文章,并推选出最好的一篇和最差的一篇文章,让他们说明评选的标准,并指出如何让最差的这篇文章改成一篇好的文章,是句型单一,还是词汇简单,是否存在过渡的问题,行文是否流畅等问题。不仅是小组内部讨论,而且在全班展开讨论,比较文章之间的差异,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在讨论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观点也多肯定、多补充,指出学生还没意识到的病句、错句,从而让学生领悟:今后在写作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让作文更加出彩,得到高分。

在讲解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是否流畅,很重要的就要学会使用关联词,如表示转折的:however,even if;因果的:because, because of, due to,now that;总结的:in short,in conclusion,in summary, in a word;并列的:and, also, as well as;顺序的:first,firstly,first of all, second,third,last等,学会使用它们就让文章增色不少。同时,句式也很重要,不能只使用单一的简单句,要想得高分必须要多使用复杂句式,如可以把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提前变成倒装句;也可以把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把陈述句变成强调句等。这样,才会让文章变得更加文采飞扬。

五、总结展示

在全班都讨论结束之后,作为教师要对本节作文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想写出高分的作文必须审清题目,过渡自然,要点清晰,句式多样,立意新颖。最后,把讨论中写得较好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要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不是一节课就可以教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多读、多记,尤其是那些优美的句子和文章,还有那些写得好的范文,都对提高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掌握一些句式的前提下,学会去仿写句子,更要学会去转换,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美文。

参考文献: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交通规则论文范文 2023-06-18 11:22:58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2023-06-16 22:57:42
直击心底的感悟文案 2023-06-16 18:24:13
今天有电商新闻吗? 2023-06-16 16:28:27
kirs吴怎么读_kirs 2023-06-16 1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