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8 22:30:19 来源 : 新华财经
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完成,C919将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
C919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常态化商业运行5月29日开启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22年12月9日,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
(资料图)
东航方面介绍,此前组织完成了该机型的验证试飞和全旅客运行验证等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投入航班商业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环节保障能力满足实际商业航班运行要求。民航局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9飞机能力,于近期颁发了相应的运行批准,批准C919飞机可以开展商业运行。
让C919“飞出安全、飞出志气、飞出品牌、飞出效益”是东航的目标。东航方面表示,专门成立了C919飞行部、C919客舱部,设立了C919签派放行席位、专职工程管理岗位、国产飞机维修管理中心等专业部门,储备了相关专业人员,积累了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服务保障经验。东航将助力C919打造成全球业界认可的成功机型,不断增进旅客、公众对东航C919的了解和喜爱,为C919的大规模商业运营提供成功的实践样本。
根据东航计划,5月28日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5月29日开始,东航首架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
东航App已开售5月29日的C919客运航班机票,航班为MU9197,航线为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这是C919首个全面对外开售的商业航班,经济舱不含税价格最低为919元,开售后被迅速抢购一空。截至28日中午,东航APP显示,这一航班仅余少量座位,可售经济舱价格从2415元至3090元不等。
C919在手订单充足 已近1200架
C919迎来商业运行由0到1突破的同时,规模化备受期待。
今年年初,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张玉金透露,目前C919订单数量已接近1200架,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
中国东航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养民在几日前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说:“我们对C919非常有信心。”他表示,C919将以上海为主要基地商业运营。公司拟在2022年和2023年完成5架C919引进,并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公司航网规划,决定后续引进计划。
中国国航亦表示,2010年,国航与商飞签署了20架C919飞机购买协议,并持续关注C919进展。南方航空表示,对C919飞机保持高度关注,与中国商飞保持密切的沟通,将按照相关程序,推进后续工作。
今年4月末,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签署100架C919和ARJ21飞机框架性订单协议,其中60架C919飞机订单乌鲁木齐航空和金鹏航空各30架。海航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目前乌鲁木齐航空签署的框架协议为购买飞机的初步意向,项目具体内容及进度仍需以后续购机协议约定为准。
产业链有望步入实质收获阶段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完成,C919将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C919将从研发制造的“上半场”转入民航商业运营的“下半场”,相关产业链也将随之进入实质收获阶段。
中国商飞去年末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显示,未来20年我国支线/单通道/双通道客机交付数量分别为958/6288/2038架,以单价0.38/0.99/3.17亿美元计算,未来20年我国三种机型的市场空间分别为364/6225/6460亿美元。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表示,大飞机的商业化规模化,短期取决于中国商飞的交付能力,长期则是依赖技术创新,取决于大飞机能否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
据介绍,大飞机投入产出比高达1:80,一架大飞机通常有300万至500万个零件,带动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民航飞机成本构成主要由机体、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和其他部分构成,各部分价值占比约为36%、22%、13%、17%和12%。
天风证券研报建议,可重点关注产业链配套企业民机业务放量及国产化产品配套参与进程。机体结构件锻造和部件加工及装配企业或将直接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的排产放量;原材料端国内供应替代方面,宜关注钛合金、复合材料等原材料国产化机会;机电系统、起落架等系统产品国内供应替代机会以及航电系统及发动机国内供应替代机会。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目前 C919国内产业链企业主要负责机身环节,相关配套企业将受益于后续国产替代的推进,特别是为后续型号做好技术储备。短期看,预计直接参与机体结构制造的企业将直接受益,长期看,无论是上游基础材料端还是中下游机载系统、动力系统等预计都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