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准确理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为能源转型奠定基础认知

2023-09-08 16:06:21 来源 : 21经济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 上海报道

9月7日,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暨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第二次作者研讨会主论坛在上海召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全球环境治理大计。


(资料图)

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分论坛之一,2023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分论坛同步召开。本次分论坛由同济大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21世纪经济报道协办,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等百名中外嘉宾,共话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发表了以《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为主题的演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我们要准确理解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这样才能够为我们能源转型奠定基础性的认知。”杜祥琬表示。

他认为,“富煤、缺油、少气”的固有认知只限于化石能源,但是这样的认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应该认识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牵引着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的自然资源、技术能力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也在支撑着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使它从微不足道已经到了目前的举足轻重,将来还会走向担当大任。

杜祥琬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伴随着太阳的存在而自然存在的,如风能、太阳能。而它的量值大小和技术开发能力有关。

数据显示,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已经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杜祥琬表示,资源基础是丰厚的,有这个基础才能够把能源低碳转型作为国家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们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局限仍存在。“一些能源负荷很重的地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负荷重,但没有看到身边的太阳也是能源,没有认识到身边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开发,形成了对外来煤、外量电的依赖。”杜祥琬表示,对能源资源禀赋的认识问题是一个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际问题。

以我国中东部为例,杜祥琬表示,中国中东部过去只有一种思想,即“西电东输”,但现在要强调中东部的能源要提高自给率,“中国中东部的能源,首先要身边取,身边就有非常丰富的非化石能源,不够的地方再加上远方来(的能源),比如‘西电东输’来补充。”

有相关专家进行测算,东部自发电的成本比“西电东输”的成本更低,经济性划算使得其可以推广。

杜祥琬认为,准确认识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是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关键点,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中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60年达到80%以上。

“可再生能源越多,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能源就越多。因为可再生能源基本不依赖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杜祥琬表示。

目前,中国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储采比是40年,石油储采比是18年,天然气储采比是30年,“要强调化石能源的重要性,但是要认识到它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杜祥琬表示。

他认为,由以煤为主,稳步地转向可再生能源,这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是先立后破。当然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是方向清晰,是国家目标、全球大事。”杜祥琬表示。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稻香小镇 2023-09-08 15:05:10
金桂湖简介 2023-09-08 14:32:27
今日白露 2023-09-08 1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