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5:19:30 来源 : 甘肃日报 作者 韩文君
敦煌城标——反弹琵琶 (本版配图均为张晓亮摄)
沙漠行“舟”
敦煌文创产品
【资料图】
韩文君
敦煌石窟壁画中描绘了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场景,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情,仿佛一幅幅的古代生活画卷。这些石窟壁画都是古代画匠们运用最为平易近人的民间手法、朴质壮健的乡土风采,以严肃的态度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的艺术佳作,流露出真实的生活情感,蕴含着不朽的生命力。
一
今天西北地区日常饮食多以面食为主,这也传承了唐代时期当地的饮食习惯,比如:面条的加工就非常流行,还有来自西域的“馕”,也称为“胡饼”,颇受商客行旅欢迎。
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见很多古代的流行食品,现在仍是西北地区民众日常餐桌上的主食,如油饼、馓子、馒头、面条等。
敦煌唐代壁画中还保存了很多制作食品的场面。由于敦煌自古为多民族的聚居地,在饮食习惯上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色。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中出现的奶制品制作场景,就反映了敦煌地区饮食多元化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第296窟保存了捕鱼的场景,画面中二人双手持网,准备撒网。在当时的敦煌,鱼并非罕见的食材,所以加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地接西域,一些中原没有的香料用在制作食物中,就显得尤为独特。人类自古就有烤制食物的习惯,在烤制鱼类的时候,添加一种西域的香料——孜然,这种烹饪方式也一直流传至今。
不仅如此,在榆林窟第3窟中,还保存有西夏时期的酿酒图,让我们捕捉到当时的一种酿造技术——蒸馏法。壁画中清晰地绘制出了炉火之上的上下两层器皿,可能就是古代蒸馏器。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虽然我国多以酿造米酒为主,但是那些来自欧洲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一经传入就在敦煌扎下根来。
二
乐舞是敦煌地区民众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大凡宴会、嫁娶、聚饮都以乐舞助兴。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有很多关于乐舞场景的生动描述。莫高窟第220窟中就有关于唐代流行的胡旋舞的描绘,舞者两侧还有近20人的乐队伴奏。乐队中不仅有指挥、领唱,还有相当完整的乐手布局。乐手们演奏的乐器有打击类、弹拨类、吹奏类,乐队根据乐器的发音高低和混响安排乐手的位置。乐队分为左右两侧对坐,打击类和弹拨类的乐器成半包围状,把吹奏类乐器包裹其中,不仅看上去错落有致,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乐器的共鸣和混响效果。
敦煌壁画中还有很多百戏场面。百戏多在人们称之为瓦舍勾栏之地,进行民间游艺活动。每一处瓦舍内有若干勾栏,一座勾栏即为一项游艺活动的区域,又名游棚。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勾栏是用条状粗布围成的帷帐。大多百戏寻橦的壁画中为一力士头顶竿木,两小儿椽杆表演,两人或单腿勾栏全身做飞翔状;或一人单腿站在竿顶圆盘上,另一人单腿立其头顶,两人均双臂伸张,一腿屈提,作舞蹈状。一旁还有乐队演奏,乐队两人至六人不等。旁边常有一位讲说者,前面则有席地围坐的观众。
三
在莫高窟,涉及我国古代建筑的壁画有百余幅。这些壁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建筑的多样性,让我们一窥古人建筑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和稳定的审美心理,如第296窟绘于南北朝时期的大型宫殿群、第321窟的唐代大杂院、第61窟的五代宋时期的寺庙等。
古人在构建建筑实体的时候,体现着强烈的礼制观念,在家居环境上也是颇费了一些心力,就连人们每天的坐卧家具,都选取了当时最为流行的一些样式,如:荃蹄、胡床、绳床等。敦煌是联结西域的咽喉之地,丝绸之路上许多舶来品也在家具上传承开来。
敦煌扼丝路之咽喉,东来西往的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就是各种交通工具。敦煌壁画中出现的丝路商旅所用的交通工具可谓多种多样,如马车、牛车、羊车、鹿车、驼车等。
除了陆路工具,莫高窟壁画也记录了一些水运交通工具,再现了中国1600余年的舟船发展历史。从早期较为简洁的小舟到后期可以迎风破浪的大型船只,都可以在敦煌壁画里找到它们的身影。
敦煌壁画中还有更多关于古人畜牧狩猎、孩童嬉戏、日常卫生、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场景,画工们为每一个灵动的形象赋予了明晰的时代特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