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09:15:24 来源 : 凯迪网
文\本刊特约撰稿 曾庆江
端午假期刚过,尝了粽子,看完龙舟赛,大家又开始期盼下一个假期。当今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了工作日和节假日交替的生活状态。其实,不仅现代社会,我国古代各个时期也有不尽相同的休假制度,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节假日文化。那么历朝历代究竟是怎么放假的,古人在假期里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各朝代的假期安排
(资料图片)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大多数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并不存在明确的工作日或休假时间,因此古代的休假制度只是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一种安排。从汉代开始,古代假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节庆休假;二是法定休假;三是临时休假。
青花鸣凤在竹仕女游园图碗。
古代重要的节庆日,一般都会放假休息,比如元日(指春节,下同)、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夏至、伏日、中元节、中秋节、腊日、冬至等。比如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元宵节,汉代放假一天,唐代放假三天,宋代放假五天,到明代时更是放假十天。伏日是指入伏的第一天,古人认为这天不宜外出,因此会放假。古代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冬至,汉代放假五天,唐宋时期放假七天,和如今的黄金周一样长。如果仅从假期长度来考量,生活在唐代的公职人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元日、清明和冬至各放假七天。清代将元日、冬至、元宵三节合而为一,称之为“封印”,由钦天监选择吉期吉时作为“封印”的起止时间,每年不定,但总体上大致有一月之久,实在是超长假期。
在汉代,官员们还有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的固定假期,称为“休沐”,即回家洗澡的日子。从唐代开始,五日一休沐被改为十日一休沐,也就是旬休,分别称为“上浣”“中浣”“下浣”。至明代,朝廷将旬休改为月休,也就是一个月休息一天。
古代一些特殊的日子,官员们也可以享受放假的福利。皇帝诞辰就属于此例。唐玄宗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名为“千秋节”(后更名为“天长节”),放假三天。宋徽宗将自己的生日十月初十命名为“天宁节”,放假一天。此外,在婚丧等重大事情发生时,官员也能按例休假。探亲假在古代也是存在的。比如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可以享受十五天的“定省假”;如果父母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天的假期。
古人假期做什么?
整体来看,宋代的假期是比较多的。《文昌杂录》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如果再加上特殊假期,一年休息时间可达百日之多。放假了,古人会做些什么呢?
对汉代官员来说,平时连续五天吃住在条件简陋的官舍,一到休沐之日,首要的事情就是回家洗头洗澡,与家人团聚。有些官员休息日还在劳作,比如东汉的尚子平在担任县功曹时,逢假日“入山担薪,卖之以供食饮”,大概是因为俸禄不高,家里开支较大,只能在假日里上山砍柴卖以补贴家用。当然,也有一些官员比较另类,别人放假回家休息,他仍留在单位工作。这不,汉代在丞相府担任贼曹掾的张扶就是个“加班狂”,别人休息时他仍留在官府处理相关事务,结果丞相薛宣不但不赞扬这种行为,还批评了他,建议他学会享受假期,回家陪陪妻子儿女,跟乡邻朋友聚聚。
古人在节假日也会外出游赏风物或与朋友聚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兰亭雅集就是一个例子。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贵族高官42人相会于山阴(今属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之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好不快乐。能够在这一天集聚这么多高官,一方面体现出组织者王羲之超高的人气,另一方面说明这一天为休息日。这些文人雅士所作的诗歌,汇编成集,取名《兰亭集》,王羲之趁着酒兴写下序言,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缂丝御临米芾元日帖轴。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宋朝时,上浣、中浣、下浣又被称为“上澣”“中澣”“下澣”,尽管每次只有一天,也有不少人选择出游会友。比如秦观如此记录:“以中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梅尧臣在诗中这样写道:“君非休沐时,兹会岂能得。我无官局萦,幸尔预欢适。莫辞冲雨归,归时乌帽侧。”诗人真诚地说:要不是你休假,我们怎么能相聚?我是百姓,你是官员,你接受我的邀请让我感到很荣幸。你看你喝得那么开心,醉到帽子都歪了,就不要着急离开了。
除了出游会友,古人也可能利用假期去踢足球。宋代,踢足球叫作“蹴鞠”,有人踢球就有人看球,球场内外一片热闹景象。此外,宋代的商品经济较为繁荣,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节假日逛街购物、品尝美食。如今我们所说的假日经济,实际上在宋代已经初具规模。
假期的现代转型
至晚清时期,我国吸收西方的星期制,进而完成了假期制度的现代转型。
以星期作为时间周期起源于古巴比伦。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古巴比伦人为祭祀星神创造了星期制。后来,星期制传到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公元321年3月7日,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将七天定为一周,现今世界各国通用的一周七天的制度就是由此而来。西方宗教如基督教等也以星期为周期开展宗教礼拜活动,因而“礼拜”开始有了“星期”的含义。
元朱叔重《春塘柳色》轴(局部)。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并成立“学部”组织编写新式教材,以七天为一个周期的星期制开始进入我国民众视野,进而被接纳为新的假期制度。在星期制中,第七天也就是星期日为休息日。
星期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生活观念。中国以前是传统农业国家,在古代,由于技术和工具落后,从事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纯粹的娱乐消遣,被看作是不务正业。现代作息制度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休息娱乐恢复体力和精力,可以让工作更有效率。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甚至认为,星期制是影响中西文化强弱的关键因素,这一说法虽有些极端,但反映出了那个时期人们作息观念的转变。
星期制被引入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假期制度。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难免会因为要在星期天处理很多家务事,顾不上休息,因此民间有“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的说法。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制,即一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再加上二十一世纪以来推行的小长假、黄金周等假期制度,使人们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也拉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