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9 05:19:10 来源 : 红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机遇期,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如何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的岗位上不断培养自身能力,锤炼过硬本领,使之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组织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精准滴灌、靶向发力,精心打造教育培训“新高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组织的培养。年轻干部是基层的主力军、排头兵、先锋队。在单位承担着重要工作岗位、起着重要的角色。如何让他们杜绝“躺平”,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组织部门需要围绕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面临困境等方面入手,紧扣“理论筑基、红色铸魂、专业筑能”三大重点,多措并举开展集中化、模块化、个性化培训。一是理论培训“筑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开展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实践知识的集中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分批次、分层次、分阶段到党校进行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多渠道邀请名师,多角度让实战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参与系统授课,全方位夯实理论根基。二是红色培训“铸魂”。组织年轻干部赴井冈山、黄克诚大将故居等革命圣地、红色景点接受党性“洗礼”,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到艰苦地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年轻干部树牢为民意识,补足精神之钙。三是专业培训“筑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本职岗位,明确培训方向,确定培训主题,配备专业导师,开展实效性、引领性、开放性培训。同时,组织年轻干部赴发达地区开展域外培训,让年轻干部在学习中启迪思想、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二、墩苗施肥、动态管理、悉心打造实践锻炼“新平台”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基层年轻干部是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具有创造性的,他们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和较好的教育经历,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基层历练和必要台阶锻炼的经历。如何把这一批年轻干部培养成有能力、有担当的“接班人”。组织部门要把握干部成长规律,根据干部特点,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的培养方式,通过一线锻炼、多岗锻炼、上下交流等方式,给年轻干部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平台,也让干部在“磨炼”中找到“突破口”,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一是一线锻炼。要精心谋划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工程,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培养锻炼,并有意识的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扬长补短,快速成长。要主动把年轻干部安排到艰苦地区、偏远地区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锤炼其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实干担当精神。二是多岗锻炼。年轻干部阅历浅、经历单一、心理承受能力弱,必须多在攻坚克难的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急难险重的地方强作风、练内功、长本事。如果多年不换岗,势必造成视野狭窄,技能单一,成为其他工作的“门外汉”。通过交流轮岗,注重发现干部的专长和最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上下交流。建立“能上能下”“上下交流”机制。打破年轻干部“只能下不能上”或者“只愿上不愿下”的现象,让到年轻干部在不同平台岗位切身体验工作状态、工作压力、工作环境,通过不同岗位的体验,让干部更加理解对方的艰辛与不易,更有利于干部摒除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干部懂民情、知民意的特点,发挥上级平台优势,为基层群众谋福祉、聚人心。
三、跟踪问效、双向奔赴、倾心打造遮风挡雨“新港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巢”,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道桥梁,也是上级决策部署的“传音筒”“落实棒”。如何让年轻干部在干事中无后顾之忧。组织部门应该在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关爱,情感上关怀,以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务实的举措为年轻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一是在干部关爱上做“加法”。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常态化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主动倾听年轻干部诉求,留心干部口里的“想不通”“看不开”的事,及时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及时落实好职务职级并行、调任转任及体检休假等制度,严格落实基层减负政策,让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促发展。二是在待遇保障上做“乘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干部建设“自习室”“健身房”“阅览室”等文化休闲场所,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立基层干部“个人档案”“生日档案”,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健康体检、户外拓展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按时发放乡镇补贴,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让干部在生活上“不求人”“不欠账”“不窘迫”。三是在考核问责上做“减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列出容错清单,将模糊的职责明晰化、原则性要求细则化,打破“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严厉斥责“无理狡辩”,耐心听取“合理申辩”,对一时把不准造成的失误多些包容;对出现问题偏差的决策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宽容无心之过;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深入调查核实,严肃查处诬告陷害,及时开展澄清正名,让干部受苦不受屈、流汗不流泪、劳身不劳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