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从现实到科幻,人与机器人如何共处?蒋一谈《小丑岁月》新书分享会举办

2023-08-20 21:01:50 来源 : 搜狐文化

科幻小说如何讲述那些关于人类文明的永恒话题?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了何种挑战?

8月16日,建投书局联合中信出版集团,邀请到新书《小丑岁月》的作者蒋一谈,文艺评论家赵松,作家伊格言,与读者一同探讨未来世界中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从新书谈起,分享在新技术革命下科幻小说家如何反观人性、想象未来。本次活动属“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由作家走走主持。


(资料图片)

从现实到科幻,人与机器人如何共处

作家蒋一谈一直以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的身份为读者所熟知,近年来,他将目光投向科幻文学的领域。《小丑岁月》是蒋一谈的首部科幻短篇小说集,收录2021年至今创作的10篇作品,这些小说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为切口,在有惊人想象的同时不离现实主义本色,科幻外表下仍然紧扣“人性”主题,并引入“禅修”“慢生活”“中国式亲子关系”等元素,探索了科幻主题的本土表达形式。蒋一谈没有将笔力放在奇诡的“科幻点子”上,而是描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敏锐细腻的内心世界,用“未来之镜”映照当下人类。

在分享会现场,蒋一谈回忆起自己“跨界”科幻的源起是英剧《黑镜》,由此想要书写类似的中国故事。随着《三体》影响力的扩大,蒋一谈意识到自己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太空歌剧派”的创作道路,于是选择机器人作为切入口。其中《2049》一篇是最早完成的科幻小说,在这个故事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掌控了全人类的思维活动,机器人强迫人类必须每天进行“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思考,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极度紧张,蒋一谈试图借此探讨机器人在进化到高级阶段前,是如何不自觉地伤害人类的。

蒋一谈 《小丑岁月》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7月出版

从现实主义到科幻文学,蒋一谈的小说中展现出区别于一般科幻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伊格言谈到,《小丑岁月》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展现的“童话特质”,尽管有些故事中不乏残酷的设定,但更多的是温情的表达,比如《小丑岁月》一篇,“作者在字里行间随时带着温暖以及同情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伊格言将这种阅读感受与《三体》做对比:“我非常喜欢《三体》,读《三体》第二册时会感觉到智性的喜悦,但读《小丑岁月》这样的书会觉得被抚摸,没有智性的狂喜,但是有被抚摸的舒服的感觉。”

赵松则提到《小丑岁月》中对情感关系的重视十分关键,因为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最重要的是思想和情感,而其中情感是最根本的方面,造就了人的优点和缺点。“机器人不能像真正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去感知和回应,也就意味着无论你有多么浓的情感,面对的都是程序,这是两个世界的反差。”小说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设定未来世界的物质细节,而是关注情感关系,“强调的在技术和未来人机之间的关系,情感如何处理,情感如何变化,甚至异化”。赵松认为,这是蒋一谈的科幻小说最为显著的魅力所在。

“当AI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要重新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对于科幻文学的普遍状况,蒋一谈表示:“目前许多科幻作家的创作受到西方科幻小说传统的影响,重视惊奇场景和科幻要素,弱化了人物,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古典命题,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命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2022年底,ChatGPT发布,这款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震动。蒋一谈同样受到ChatGPT的灵感启发,从反向探讨高新技术与人的情感,在《星星的调色盘》中塑造了一个极度原始的机器人,由于做工简陋,这个机器人没有名字、不会说话,背后的落脚点是终古不变的亲情话题。

赵松回顾关于“人的概念”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深化了探讨。“人的概念不是从古到今是通用的,春秋时代对人的界定,和古希腊的界定是不一样。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有两百多年的延展,这个概念始终是有争论性的概念,从来没有清晰的把人的定义,因为社会在变化,科学环境、生产生活、城市乡镇都在变化,道德观念也在变化。这个世界人的定义和处境与人的关系从来不是一定不变的,人不是机器,人是有缺陷的有情感的动物,是能思考能想象的动物,所以有不确定性的东西。”

赵松指出,人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科幻作品为这种探讨打开了一种新的维度。科幻文学的发展与现实技术的发展同步共振,也能够为现实提供借鉴。在宇宙文明的尺度下,人类的存在是有限度的,而科幻可以在这个限度之中创造一切,从而提供指引和安慰,这也是科幻作品从未来回到“古典”命题的重要意义。

科技逐步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我们怎样与未来世界相遇

谈到ChatGPT对写作带来的帮助和冲击,伊格言表示,文字工作者需要对新技术保持警惕:“我喜欢新科技,自己很快试着玩,发现它还差人类非常远。仔细研究一下它的原理,是一个以归纳为主的生成器,是资讯会诊,重点是生成,自动选句、选段,信息的真假无法辨别,所以要对它保持敬畏和警觉。”在这一层意义上,人类写作仍然无可替代。

伊格言还提到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人类纪”概念,“借鉴第三纪、第四纪、侏罗纪、白垩纪的地质年代划分,现在进入‘人类纪’,人类开始面临自己对地球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所创造的东西,比如机器人和科幻小说,这提示着未来几百年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这正是《小丑岁月》这一类作品的意义所在,人类频繁与AI接触,新的情感伦理模式不断生成,科幻小说为之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平台。

赵松则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陷阱表示担忧。“技术的发达让人类不需要伸出手解决生活问题,不需要防御,人类会通过科技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但是人会退化,而且很难克服。这种发展状态对其他物种是有毁灭性的,人类和地球也会面临这样的剧终时刻。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所谓科技的工具我很难乐观地认为它可以让人活得更幸福、更愉悦,人已经被改变了。”

对于这个话题,蒋一谈认为AI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知识的负担,从而推动文明进步,但另一方面,归根究底,人类不是数据,而是多重存在,有自己的肉体,与人工智能的差异将永远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也无法避免,蒋一谈表示,自己仍会继续创作机器人系列命题下的科幻小说,比如婴儿机器人的成长、AI对人类的模仿和超越,乃至于建构真正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未尽的思索,仍有待于科幻小说在未来来临之前,逐步给出解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婆娑诃豆瓣 婆娑诃 2023-08-20 2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