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为什么不能和父母长期住,这也许是答案

2023-08-14 18:52:12 来源 : 中国传统文化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吧!

作者:幼鱼图:来源网络 来源:儒释道文化(ID:rushidao111)

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资料图)

还是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父母那一辈的心事。

等自个儿成了家,立了业,才知道生活不易,终日只为这碎银几两。

一定的年纪才能明白一个年龄段的心情,成年之后,才会明白一个道理:原来,适当分离才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归宿。

01

独立,从分离那一刻起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父母身上。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分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原生家庭是父母创造的,孩子天然会有离开原生、创造自己世界的动力。

当你在抱怨:“他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的时候,却始终忘记了一件事,不是他长不大,而是作为家长的你没有给孩子的成长的机会。

我时常在父母口中听到一句话:

“你在父母眼里,始终是个孩子。”

总是被当做孩子一样对待的人,又如何真正地脱离“孩子”的身份,在社会里去适应其他身份。

你的孩子不可能永远长不大,他始终会走上社会,融入家庭。到了一定的年纪,适当地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长期跟父母住的孩子,始终无法脱离“孩子”的身份。而真正的独立,往往是从分离的那一刻起。

只有当孩子脱离父母的庇佑,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一个人咽下了所有的苦,才能学会堂堂正正的擦干眼泪,再去出发。

02

边界感,是稳定关系的良药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在强调:边界感。

边界感是稳定人际关系的良药,无论是多么亲密的关系都需要边界感来维系。

原因无非是:人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独立的灵魂就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无需他人涉足。它是灵魂赖以生存的安全区,也是每个人心中遮风挡雨的屏障。

人人享受其中,又被它保护。

不轻易踏足他人的边界,是对一段关系最好的尊重。

有些父母他们一向将孩子视为所有物,不允许他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孩子已经成家立业,还要在父母面前唯命是从,稍有不对,就会被斥责一顿。

失去边界感的亲子关系,就是一剂毒药。它蛊毒的不单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还有孩子自己的小家。

我想,很多家庭矛盾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太过爱孩子,让爱变了质。颠倒了“父母之爱”本质的意义,让亲情变成了一种负担。

当爱意变成囚笼,再多的体贴都变成了附庸,再好的感情都成为了累赘。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希望晚年的生活飘零无靠,但最好的依傍从来不是拿着亲情当筹码,绑架一个孩子自由。

而是懂得保持距离感,有边界感,给对方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03

有句话说得好:

最好的孝,不是给父母多少物质和金钱,而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生活,过一个自己开心的日子。

好的关系强求不来,有时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更好的靠近。长期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许可以照顾到父母的起居饮食。

但人这一辈子并非只有“吃喝”两个字,能够照顾到父母的情绪和他们心情,才是作为子女最高配的孝顺。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

让【中国传统文化】温暖你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空余玫瑰思》 2023-08-14 18:18:44
8月14日午后快讯 2023-08-14 17: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