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 22:44:58 来源 : 哔哩哔哩
前言: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我们平时都很少想到。但在经济学中,“价值”却是一个基本概念。从古到今、从哲学家到经济学家,为了这些观点吵得不可开交。可别小瞧了它,它不仅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现实的经济运动,更可以让我们探寻到这个世界本质的一丝奥秘。
接下来,我们要一一介绍历史上对价值概念的探索,就让我们从古希腊开始吧。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色诺芬:能使用或交换的才是财富
【资料图】
初步意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存在,但没有用明确的概念描述它们
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和其他许多科学学科一样,在当时这一工作也是由哲学家来进行的。
首先,苏格拉底与色诺芬对财富下了一个定义:具有使用与交换两种功能的产品才是财富。
他们认为:同一种东西是不是财富,首先要看人会不会使用它。
例如一支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
但是,对于不会吹笛子的人来说,他还可以把这支笛子拿出来卖,那么这个时候这支笛子就又变成了财富。
而如果这个人把笛子卖出,又换进一些他不会用的东西,那么就连这种出卖也不能把它变为财富。
可以看到,虽然他们意识到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他们并没有将其描述出来,也没有探究为何交换可以实现。那么,商品为何可以交换呢?
第二部分 亚里士多德:商品必须本质等同
提出了“商品相同的本质”来描述商品的交换价值,但是把使用价值跟交换价值搞混了,所以最后把本质当成了货币。
接下来,苏格拉底徒弟的徒弟——亚里士多德提出:两种互相交换的不同商品在本质上必须相同,如果没有本质的等同性,那么,两种商品就不能作为可通约的量发生关系。
这样,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价值的概念,即“不同商品相同的本质”。
但是,亚里士多德接着就否定不同商品存在这样的本质:“实际上,这样不同种的物是不能通约的”。因为表面来看很明显,这些不同种商品无论从样貌和用途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就找不到一种“相同的本质”来描述它。
但是,商品交换现象本身又是存在的,那该怎么解释呢?
亚里士多德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商品交换,错误地认为货币能够成为可通约的量。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假设货币是作为其他商品的本质而存在的。可这显然有问题:事实上,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的购买能力也会随着货币与其他商品数量的比例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并不能把货币作为其他商品的本质来看待。
亚里士多德虽然意识到了商品中存在某种相同的本质,但它错误的把货币当成了本质。那么,既然本质不是货币,会是什么呢?
第三部分 威廉·配第:劳动决定价值
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但是他只看到具体劳动,没有看到抽象劳动。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快进到三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
他提出:“假如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司从秘鲁的银矿采出来的白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他这里已经认识到了劳动的作用,开始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自然价格。这里的自然价格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
他还提出:“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现在获得二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一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谷物一蒲式耳售价十先令,和以前一蒲式耳售价五先令,同样低廉。”
可见,他已经认识到,货币的价值同样与劳动有关。
正因为是配第最早发现了劳动在互相交换的商品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马克思认为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
但是,配第虽然从一个坑跳出来了,却又掉进了另一个坑: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而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我们仔细一想,这跟亚里士多德的“货币是唯一可通约的量”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加上了“劳动”作为中介而已。
实际上,货币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物物交换的时期。是现有的价值,再有的货币,货币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已。
而且配第还认为:“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说一艘船或一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和若干数量的劳动。理由是,船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所创造的。”
但是,我们接着就可以问,土地“创造”的价值真的属于土地本身吗?
实际上,虽然配第没有说明,但是,他倾向于把土地创造的“价值”还原为劳动创造。在他看来:“土地的优劣,或土地的价值,取决于该土地所生产的产品量和为生产这些产品而投下的简单劳动相比,是多于投下的劳动量还是少于投下的劳动量。”
威廉·配第虽然意识到了劳动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只看到了具体劳动,而没有看到抽象劳动,导致他又犯了与亚里士多德相同的毛病:把商品的本质指认为某种实在的东西。这也导致他错认为土地也创造价值。
到现在,虽然我们大概知道劳动决定价值,但显然还有一大堆问题没有解决:价值到底是什么?现实中显然有许多单用价值概念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资本家的利润哪里来?地租又是哪里来的?
接下来,有一个硬核狠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部分 亚当·斯密:创立劳动价值论,又否定它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康德
厘清了许多概念
建立了一个完整体系
为后人研究奠定了基础
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绝对对立起来——类似康德对立主体客体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这本著作第一次把当时的各种经济知识归纳为统一的理论体系。
他首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他提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斯密还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对价值量的决定意义:“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斯密强调,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而不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
他还感觉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但是,斯密虽然认识到了,使用价值的大小不能决定交换价值的大小,但他却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也可以具有交换价值。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产品没有使用价值的话,即使我投入了劳动,产品也会因为无人需要而无法进行交换,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交换价值了。
而后来,他又逐步的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
一方面,当斯密试图把劳动价值论推广至人类社会所有时候时,他认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在这里: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因为斯密认为,资本主义中,一个物品的价值,除了应能补偿劳动者的工资之外,还要能提供土地的收入地租和资本的收入利润。因为根据劳动价值论,工资、地租和利润这些现实真实存在的费用都是应该来源于劳动的,交换行为本身又不产生价值,所以工资、地租、利润费用之和就是商品总价值,故三个费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问题出来了,前面你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生产环节由我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了的;后面你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后面的工资、地租和利润三种费用决定的。这显然是矛盾的。
而且,你说劳动决定地租和利润,有证据吗?斯密本人又不能给出具体的解释。
为了自圆其说,他最终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他的三个源泉决定价值的观点,被称为“斯密的教条”,实际上已经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费用论了。用收入来解释价格,也意味着斯密放弃了对商品交换“本质”的探索。
不过,一个猛人倒下去,另一个猛人站了起来,并试图解决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
第五部分 大卫·李嘉图:头铁的劳动价值论者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黑格尔
继续坚持了斯密没有坚持的观点
完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杰出代表与完成者。他继承与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被马克思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在1776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这本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经济思想。
不同于对劳动价值论迟疑、否定的亚当·斯密,李嘉图头铁的坚持劳动价值论,并认为:“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也就是说,他认识到了斯密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可以具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还意识到,劳动价值论并不是一个对人类历史普适的理论:“说到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规定商品相对价格的规律时,我们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
马克思对李嘉图的这种观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价值规律的充分发展,要以大工业生产和自由竞争的社会,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前提”。
李嘉图还批评斯密在商品价值的决定上搞双重标准“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贯,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和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另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它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
这明摆着是在说:斯密你不够斯密,我要比你更斯密!
不过,李嘉图与斯密一样,混淆了劳动与劳动力。斯密认为工资是构成价值的三种收入之一,而李嘉图也认为,工人向资本家出卖的是劳动,劳动的价值由工资决定。这样,李嘉图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劳动是怎么决定地租和利润的?
李嘉图的回答很粗暴:商品价值跟市场价格是有差别,但不大。你看,市场价格总体是围绕着价值波动的嘛,这点差别就不用太在意啦。
因此,李嘉图也被讥讽为是93%的劳动价值论者,因为根据李嘉图自己的数字,价格变化中的93%可以通过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变化得到解释。93%就够了,谁需要100%解释呢?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嘛!
然而,李嘉图在1820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我再去写书中关于“价值”的一章,我应当承认,商品的相对价值受到两个原因而不是一个原因的制约,这两个原因是生产所考察商品必须的相对劳动量以及商品进入市场前资本处于休眠时期的利润率。
也就是说,李嘉图实际上也动摇了。
那么,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资本家的利润和土地的地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时候,又一位狠人来了,而且他提出了一些更深刻的观点。这个人我们下期接着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