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12:02:18 来源 : 百度新闻
一出戏文,一段故事,一种人生。
成都,自古是乐土。自“列备五都”以来,市井间各种文娱活动至今繁盛。茶余饭后,点一盏盖碗茶,听一段戏文,于丝弦声声之间,品一段流传已久的故事,实为浮生乐事。成都人爱喝茶,也看川剧,不管是喝茶时哼唱几句,还是在吃火锅时的变脸表演,都能体会到成都人生活中的那份安逸。
人因戏聚,场以戏兴。提起川剧,绕不开的肯定是华兴街上的川剧“戏窝子”。最新消息,川剧艺术中心计划将于9月中旬试运行,百年“戏窝子”即将“变脸”归来。
【资料图】
川剧“戏窝子”与爱听戏的成都人
有哪些故事?
“戏窝子”坐落的华兴街
又有啥特色?
且听小布一一道来
“蜀戏冠天下”
杜甫有诗云:“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古代的成都就是一座音乐之都。
右手高举,手舞足蹈……成都博物馆那座面带笑容的说唱俑,至今仍向观众讲述着东汉时成都的繁华安乐。
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成都的繁华街头就已经有了说唱艺人(“俳优”pái yōu),他们诙谐风趣,语言滑稽,会即兴发挥,表演滑稽戏、说唱段子、摆龙门阵等等,有点类似现在成都的散打评书、谐剧等,甚至有点像目前流行的说唱歌手,夸张的语言说唱,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东汉陶俳优俑 图据成都博物馆
这种说唱俑目前仅在四川地区有出土,定格了汉代四川说唱艺人的笑脸。
惟妙惟肖的说唱俑,记录了2000年前四川说唱艺人的形象。它不仅是炉火纯青的汉代陶俑塑造艺术的代表,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如今的谐剧、金钱板、散打等四川曲艺的鼻祖。
唐朝,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仍未有定论。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等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川剧的发展。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都是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到了清乾隆年间,因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就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格。
如今,川剧以 “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技天下闻名,成为四川、成都一张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川剧表演
“近者悦,远者来”
在成都,提到川剧就想得到锦江剧场,旁边的悦来茶园更是公认的“戏窝子”,可以说在成都人眼里,“悦来”二字,就是川剧的代称。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所著《成都街巷志》记载,1908年,华兴正街悦来茶园开业,茶园亦戏园,是成都近代文化史上第一个大型、正规的剧场。郭沫若曾在他的自传《少年时代》中写道:“成都最首出的新式戏园,名‘悦来茶园’。”
↑曾经的悦来茶园 图据成都市川剧院
“悦来”,从何而来?据记载,茶园名取《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之意,期待远近的观众和茶客都来光顾。从建成之日起,著名的川剧班社“三庆会”(后发展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就在“悦来茶园”驻场演出,此外,康子林、杨素兰等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也曾在此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悦来茶园改道开门,根据杜甫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更名为锦江剧场。陈巧茹等众多的川剧艺术家、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民间戏曲艺人都曾在此登台,被西南票友们亲切地称为“戏窝子”。上世纪90年代,锦江剧场改建为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即将焕新归来的悦来茶园 图据成都市川剧院
这条街,最有“戏”
2019年,悦来茶园开始拆除重建工作,随后锦江剧场、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也进行改扩建,完工后将组成焕然一新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目前,川剧艺术中心的悦来茶园和锦江剧场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软装工作,川剧艺术博物馆正在全力建设中,川剧艺术中心计划将于9月中旬试运行,百年“戏窝子”即将“变脸”归来。
百年“戏窝子”即将回归,跟着小布一起走进“戏窝子”坐落的华兴街,一起来感受这条最有“戏”的街道。
华兴街分上街、正街、东街,东起王道正直街(现红星路二段),西止暑袜街口(清时叫“小十字”)并串有福兴街、梓潼桥街、悦来巷、纯阳观街及商业场、昌福馆(现东风商场)等,是旧时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清光绪时即有“华兴街”街名,仅指现“正街”一段,含“繁华兴盛”之意。因有悦来茶园(现锦江剧场)在此街,又兼有商场等购物休闲场所,整日人流不断,喧闹之声不绝。
↑现在的华兴街
著名作家李劼人先生就出生在华兴东街;由广东梁姓人家开设的有容照相馆,是成都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也是在清末开于本街……
如今提到华兴街,除了“戏窝子”,大家首先还会想到各种美食,除了经典的煎蛋面、盘飧市等,如今的华兴街,还有各种网红美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品尝。美食之外,现在的华兴街还有很多别具一格的宝藏小店值得逛逛。
待“戏窝子”回归,约上三五好友,去喝茶看戏,结束后,去吃一碗煎蛋面,去盘飧市买上点卤味,再到不同的小店里逛一逛,这条最有“戏”的街,等着你。
原标题:《百年“戏窝子”即将归来!成都这条街,不止有“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