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23:44:19 来源 : 麟剑的人类史
(资料图片)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短尾下目
蟹派
异孔亚派
关公蟹总科
关公蟹科
关公蟹科(学名:Dorippidae)是一个属于短尾下目的科,包含17个属,其中8个属已经被确认灭绝。关公蟹科这一生物分类最早由Macleay在1838年描述。关公蟹科下的物种以触角斜向折叠为特点。
关公蟹属(学名:Dorippee)是十足目关公蟹科下的一个属,关公蟹属下有有3种,包括四齿关公蟹(Dorippee quadridens),中华关公蟹(Dorippee sinica),四足关公蟹(Dorippee tenuipes)。
关公蟹头胸甲长大于宽,背面有沟痕和隆起,犹如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关公脸谱。关公蟹科是世界海洋广布的一个类群,该科在中国近海约有19种。关公蟹属雌性的螯足和未充分发育的雄性螯足对称。步足各节扁平,前两对长,后两对短小,似钳状,位于背面。中国沿海关公蟹属有关公蟹、细足关公蟹及中华关公蟹3种。关公蟹可食用,或作为家禽饲料,幼体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关公蟹是一种生活在浅海泥砂质海底,营底栖生活的小型蟹类,它的甲壳宽只有3厘米左右,背、腹之间的距离很小,几乎没有什么厚度,所以蟹体显得特别薄。有四对步尺,后两对步足短小而且尖锐,呈剪刀状,关公蟹能用这两对短小的步足抓住比自己躯体还要大的贝壳、石块或树叶等物背负在自己的背上,把自己的身体伪装起来,以此防御敌害。
关公蟹个子很小,作为御敌武器的螯足更小,为了保全性命,通常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与其他动物一起过共生生活,是关公蟹经常采取的方式,而共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共生对象成为自己的护身武器。在日本关公蟹和端正关公蟹栖息的区域,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用最后两对步足背着贝壳在海滩上行走、觅食,在遇到敌人攻击时,它们无力抗争,也无心应战,只是藏入贝壳中,用别人的躯壳把自己掩蔽起来,以避过敌人的追赶,或者弃壳潜逃,让贝壳成为掩护自己的替罪羊。伪装关公蟹则肩负一种海葵在背甲上,犹如古代士兵携带的盾牌,在受惊或遇到敌人袭击时,伪装关公蟹便以海葵作为防御武器,由它去应付敌人,自己在一旁坐观其胜,或是借机逃脱。背足关公蟹、颗粒关公蟹、聪明关公蟹,也各有自己避敌的妙招,但是它们的聪明都不是用在依靠自己的力量面对进攻上,而是如何想方设法地提高逃跑的技巧,嫁祸于人,委曲求全。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关公蟹与敌人搏斗的场面。
即便是整天修炼逃脱之技,关公蟹也难免有被逮住的时候。六种关公蟹的相同之处在于,即使此时它们仍然不会扬起螯足战斗,仍以保全性命为第一要旨。关公蟹会自行将被敌人捉住的附肢或胸足弃掉,留给敌人做美餐,从而换得活命的权利,生物学上称这种生理机制为自割。
由于关公蟹的足的基节与座节之间具有特殊的割裂点,因而附肢或胸足从此点脱落后 不致流血,关公蟹更不会流下痛楚和羞辱的眼泪。它们的再生能力很强,失去的附肢或胸足不久便会慢慢生长起来,但这次经历远远无法促使关公蟹增长一点点反抗意识,仍会我行我素地在海底世界过着懦夫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本不应该属于蟹类,它们甚至有“横行霸道”的名声。正因为总也不参与战斗,所以关公蟹的螯足才会退化。
关公蟹是一种生活在浅海泥砂质海底,营底栖生活的小型蟹类。
生境:海水,生活于细沙滩的浅水坑中。
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山东(山东半岛),印度。
生活在海洋中的蟹类,是蟹家族中相当兴旺的一支,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本领也各不相同。有行走如飞的沙蟹、不付房租的寄居蟹、能上树的椰子蟹以及用一米多长的长腿支撑自己身体在海底爬行的高脚蟹等等。在众多的海蟹中,最奇特和最有传奇色彩的要算是关公蟹了。
因为它背甲上面的沟纹象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公的脸谱--卧蚕眉、丹凤眼,因而在中国它被称为关公蟹。
这种小型海蟹在日本的名字叫平家蟹。日本人为什么叫它平家蟹呢? 这里还有一段典故。平氏家族原是日本有名的一门武士家族,1185年和源氏家族在獭户内海的檀之浦一战,被源氏打败,平家武士们葬身大海。日本人认为这种蟹就是平家武士们亡灵的化身,因为它背甲上面的沟纹象一个怒气冲天的人的脸谱:两眼竖起,口成八字状,看上去是带着许多仇恨的样子,又因为它们多生活在獭户内海,所以日本人称它为平家蟹。关于平家蟹的传说,在日本至今仍广为流传,甚至日本的自然科学书籍中,也叫这种蟹为平家蟹。
1985年正值平家一门武士檀之浦一战惨败800周年,日本《朝日新闻》还专为此刊登了有关这种蟹的一些报道和不同见解的争论,争论的内容是为什么平家蟹在濒户内海特别多。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认为:由于日本渔民捕到此蟹后,认为是平家武士的亡灵,所以都重新把它们放归到海中,因而促进了这种蟹的大量繁衍。日本横滨大学的酒井恒博士认为不能用这种说法来解释,因为平家蟹不只生活在檀之浦。这种蟹之所以得以大量繁衍,主要是因为它们压根儿就没有多少肉,根本就不能食用,并非什么亡灵的原因。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也许是因为老百姓对关云长那份深厚的敬重,中国沿海一带便有了被称为关公蟹的数种小型蟹类。关公蟹据说是因为其头胸甲对称隆起的花纹酷似戏剧中三国时代关公的脸谱,所以得名。这种蟹实际上包括了六类,它们是背足关公蟹、颗粒关公蟹、日本关公蟹、伪装关公蟹、端正关公蟹、聪明关公蟹。它们之中,尤以日本关公蟹和端正关公蟹酷似关云长的脸谱,一双丹凤眼,两道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威武。若是将它们的头胸甲剥出,作为面具,下面再挂上一排胡须,无需注上文字,看到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认定它是红脸关公。旧日捕到这种蟹的渔民,往往对其顶礼膜拜,认为是关云长再世。
关公在天之灵,也许会因为人们的这种类比而感到羞愧。关公蟹徒有关云长的长相,却远无关云长的胆识与气度。《三国志》记载,这位威震三军的猛将“身高九尺,使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留下许多诸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佳话。更有刚直不阿、凛然无畏、忠正不二的美名。而那被以其姓氏命名的关公蟹呢?
细足关公蟹(学名:Dorippeetenuipes)是关公蟹科关公蟹属的一种动物。
头胸甲凹凸很不平,沟和突起均明显,栖息于浅水水深15—129m间,底质砂、泥、泥质砂或砂质泥,碎壳,在1、2、4、7、8及10月份均有抱卵雌蟹。
头胸甲凹凸很不平,沟和突起均明显。前胃区和中胃区突起较多,且有颗粒,尾胃区低而不明显。心区具不明显的“Y”形颗粒脊(基部很短,只有3枚小突起)。鳃区2枚斜行突起,每个突起均由细颗粒组成。头胸甲前侧缘及后侧缘前半部具细齿,后侧缘近中部具两枚齿状突起。额具两枚三角形齿,内眼窝齿短于额齿,下内眼窝齿锐长,稍长于外眼窝齿,其外缘具5—6枚齿。
两性螯足对称,长节表面具细颗粒,掌部宽大于长,光滑(除基部有少数颗粒外),腕节上部具颗粒和沟。
前两对步足十分瘦长,无毛。第1对的长节长为宽的5.5倍,基部有颗粒和毛,腕节前缘有颗粒,掌节长为宽的5倍,光滑。第2对长节为宽的7倍,基部有颗粒和毛,腕节前缘有颗粒。掌节长为宽的6倍,指节等于或短于掌节。
雄性腹部第2、3节各有一横列不明显的颗粒突起。第4,5节具一横列颗粒隆脊,隆脊前面还有几枚小颗粒。尾节呈钝三角形。雌性腹部第2至5节各有一横列颗粒隆脊;第3、4节中线上的颗粒呈突起状。
雄性第1腹肢的几丁质突起较长。
栖息于浅水水深15—129m间,底质砂、泥、泥质砂或砂质泥,碎壳。在1、2、4、7、8及10月份均有抱卵雌蟹。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国外分布: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中华关公蟹(学名:Dorippeesinica)是关公蟹科关公蟹属的一种动物。本种为大型种。
全身除螯足的指节、掌节及前两对步足的末两节外,全具褐色密毛。头胸甲宽大于长,背面凹凸不平,具深沟和疣状突起约17枚,每个突起上都有数枚颗粒。心区具“Y”形颗粒隆脊,分叉部分长于基部。额小,背面突起分成2枚三角形齿,外眼窝齿锐长,超出额齿,下内眼窝齿大而弯曲,突出于外眼窝齿,齿的外侧有4—6枚光滑小齿。年幼雄性及雌性个体的头胸甲前侧缘均有齿,成年雄性,小齿消失。
成熟雄性螯足不对称或对称。螯足的座节、长节和腕节的表面具小而略尖的突起。掌光滑,螯足不对称者,其较大螯足的掌节膨大,其长为宽的2/3。两指的内缘有钝齿。
步足以第2对为最长,约为头胸甲长度的2.6倍,长节长为宽的5倍,第1对短于第2对,长节长为宽的4倍,长节表面均覆短硬毛,也有颗粒,腕节具颗粒和软毛,掌节和指节裸露无毛,前者长于后者。
两性腹部均分为7节:雄性第2至第3节各有3枚横列小钝齿,有的尖,第4节只有1枚齿,位于中间。雌性腹部第3至第6节各有一横列齿状隆脊,第3至第4节中央齿呈锥形,两侧有小齿,外侧齿最长。
雄性第1腹肢粗大,末端较窄,有些刚毛,几丁质突起的末端向外侧突出。
栖息于潮间带至水深118m的软泥、细砂、碎壳或岩石底。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国外分布:日本。
四齿关公蟹(学名:Dorippeequadridens)是关公蟹科关公蟹属的一种动物。本种也是关公蟹亚科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西从东、南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东至菲律宾,东海、南海,南至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都有分布。
个体较大,全身具密毛(螯足指、掌节及末两对步足的末两节除外),幼体的毛显著,成体几乎无毛,较大雄性个体的背面突起较高,具光滑疣,而在雌性,其突起较低,年幼标本的突起上还有颗粒。头胸甲背面凹凸不平,分区显著,约具17枚疣状突起,雄性心区具一“Y”形颗粒脊,分叉部分短于基部,雌性心区具一“V”形颗粒脊,其背内具2—6枚小齿,前侧缘具齿。额窄小,具2枚三角形齿,齿端呈圆形,外眼窝齿锐长,超出额齿末端,下眼窝齿大而弯,其长度超出额齿的末端,齿的外侧具5—6枚小齿。
螯足对称或不对称(其掌膨大),座节、长节、腕节及掌节的基部表面具颗粒,两指内缘均有小齿。
步足以第2对为最长,约为头胸甲长度的2.8倍,第1对次之,末两对短小,位于近背面,腕节瘦长,末两节呈钳状。
两性腹部均分为7节:雄性第2至第4节各有3枚突起,居中者大而圆,两侧的突起呈圆锥形或钝三角形;雌性腹部第3至第5节各具一横列齿状隆脊。雄性第1腹肢粗短而直,其末端具1枚窄钝圆形突起;第2腹肢短小。
栖息于12—50m的浅水海域,大部分于30m之内,底质为泥、软泥、砂质泥、泥质砂、碎壳,珊瑚及海绵,这种蟹通常用末对步足勾住海绵或一片贝壳背在头胸甲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