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0:23:53 来源 : 北京日报客户端
8月以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3所大学纷纷传来在京新校区的最新消息。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9月将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将承接北京大学医学部70%的学生;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建成后将腾退现有5个校区,实现“一校一址”办学。一起来看详情~
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
承接医学部七成学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密云区规自分局对北京大学组织编制的怀密医学中心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公示。该项目位于密云云西MY00-0502街区,怀柔科学城东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约335869.13平方米,拟用于建设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教学楼、科研楼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662350.91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承接中心城区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密云医药产业和公共服务水平。
密云区人民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1月,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项目获教育部批复。项目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思路,打造教科产一体化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承接北京大学医学部70%的学生。重点围绕协同创新、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大平台,布局创新药物研究院、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
一期9月投入使用
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到通州新校区办公,并主持召开第一次配套工作专班会。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新校区地处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一轴一带”相交形成的东北区域,总用地规模110公顷,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学生规模达21800人。
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建设实施。一期预计于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批8000名学生届时将入住新校区。全项目计划至2025年建设完成。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
将实现“一校一址”办学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是2023年市重点工程、城南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资源合理布局。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属医科院校,办学定位为立足北京、领先全国、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重点发展学科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等。目前设右安门、顺义、和平里、花乡、东四十条等5处校区。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位于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至太福路、南至新志路、西至永庆南大街、东至芦兴南大街。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室、实验实习用房、图书馆、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用房、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新校区以师生为中心、教学为核心,由内向外分为公共核心区、科研和教学区、师生生活区三个圈层,聚焦教研结合、强化师生互动、突出学科融合。公共核心区由师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及中心绿地组成;科研和教学区由科研楼、教学楼和动物实验楼组成;师生生活区由学生宿舍、食堂和体育设施组成。项目计划于2023年年底前开工,2027年完工。
新校区建成后,首都医科大学将腾退现有5个校区,实现“一校一址”办学。目前首都医科大学5个校区中4个位于中心城区,其中主校区位于丰台区南二环外。实施新校区建设,将学校位于中心城区教育科研功能全部迁出,能够更好地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高校搬迁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是改革与重组的全新机遇
早在北京市教育“十三五”规划发布时,北京市就表示将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北京市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学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城六区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扎实推进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建设,支持入驻高校本科生基本教学功能和部分实验室迁入。
分列北京一南一北的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和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近些年连续接纳了10余所高校。未能及时入驻的其他北京高校,则相继投入通州、大兴、怀柔等地的郊区地图。就连距离北京105公里的雄安,也成为了不少优质高校的选择。
高校搬迁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办学空间,更带来了改革与重组的全新机遇。如首都医科大学承载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将辐射带动新校区周边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同时,新校区将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 北京考试报
编辑 孟紫薇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