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15:32:05 来源 : 证券时报网
减持迎来严监管,破发、破净、分红情况成为限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的“三条红线”。这使不少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生变。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新规推出仅两天,已有至少54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公司通过承诺不减持,表达对自家公司的看好,并回应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依然处于减持期间,虽然可能触碰了相关要求的红线,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暂告缄默。
有被访者认为,监管对于减持的进一步规范,是资本市场从偏重企业融资侧转向投资者侧的重要一步。这个过程不仅会牵涉到很多主体的资金规划,还可能在IPO、股权质押等其他领域带来涟漪外溢。
(资料图片)
一箭双雕
8月27日下午,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8月28日晚间,大智慧(601519)、引力传媒(603598)、乾景园林(603778)、中源家居(603709)、哈森股份(603958)、永鼎股份(600105)等13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提前终止减持的公告,8月29日晚间又有康希诺、得润电子(002055)、永悦科技(603879)、翰宇药业(300199)、中微公司、高伟达(300465)等至少41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多家公司公告中明确提及,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是根据《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相关要求,并结合目前市场行情走势,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和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华北地区某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将减持新规视为资本市场从侧重于服务企业融资,到以投资者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一步,可以实现缓和减持压力与提升分红水平的“一箭双雕”。
“尤其对于高研发的创新型企业或者高投入的重资产类企业而言,新规明显有利于实体企业坚持长期主义。” 前述董秘表示,这与进一步吸引增量长线资金入市,实现产业发展与资金投资的良性循环,是适配的。
分红红线已经成为拦在不少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之路上的阀门。包括东旭光电(000413)等多家公司,连踩减持“三条红线”。这意味着,这些公司控股股东要想解决变现或自身流动性问题,需要另找出路。虽然市场在稳步扩容,但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A股减持规模有望锐减。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方式暂没有纳入本轮规范,此类案例是否会增加,值得市场关注。
反馈分化
面对破发、破净和分红 “三条红线”,上市公司对减持新规的回应和反馈趋于分化。
一方面,越来越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迅速加入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大军。部分提前终止减持的主体,不是控股股东或实控人,而是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兴图新科5%以上股东兴图投资原本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47.2万股股份,但是决定终止上述减持计划。兴图投资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程家明先生为一致行动人。
另外,终止减持计划主体已经超出了监管新规定中明确的范畴,部分高管也积极入列。典型是中科软(603927),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张志华、王欣、蔡宏原本分别计划以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总股本的0.1794%、0.1307%、0.1237%。6月29日,这些高管结合市场情况等因素决定终止本次减持计划。
承诺不减持的大军也在同步扩围,近日来,铁岭新城(000809)、道明光学(002632)、昌红科技(300151)等公司均发布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未来特期限内不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这些承诺方中,既有原本就是大股东的,也有通过收购成为控股股东的,他们给自己设定的承诺最长期限长达36个月。
市场认为,一方面是终止减持、承诺不减持,另一方面增持、回购大军也仍在扩容,这些都在为整个资本市场积蓄力量。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大股东正处于减持期间并疑似“碰线”公司暂时缄默。典型代表为拓维信息(002261),公司在近三年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条件下,控股股东正处于减持途中。7月26日,公司发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李新宇计划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53万股,占总股本的1%。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后续减持会否受限,值得关注。
涟漪或外溢
有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A股市场来自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金额达1.6万亿元。有些减持资金用途是个人资金需求,也有的将减持资金借给上市公司,还有些是进行产业投资。其间所穿插的借离婚减持、借概念炒高估值减持、清仓减持等行为,被市场广泛关注或诟病。
对于部分绩差股、缺乏持续成长性、业绩和估值下行的公司来说,控股股东或实控人方面的二级市场减持通道已经变得相对狭窄。他们的变现方式会有何新选择,也成为市场关注的新话题。
前述董秘认为,在解决资金需求的诸多通道中,未来不排除部分公司控股股东或实控人通过股权质押、融券+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变现的可能。此外,未来协议转让及大宗交易市场如何变化,也值得关注。
也有投行人士表示,减持新规虽然主要指向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但因为与净资产、发行价、分红等因素实现关联,或许会带来外溢影响。“以IPO为例,在特定阶段内,部分公司存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额现象,一定比例的公司上市后因为成长性不足而可能触碰红线,这会改变发行人和保荐商对高价发行的过度追捧。”该人士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