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6:08:21 来源 : 杭州日报
京杭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文脉,也是杭州最鲜明的文化底色。最近,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和祥符桥历史风貌街区精彩亮相,从不同角度彰显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孩子们学习了解运河文化的“校外课堂”。
日前,杭州市大关小学之江校区四(4)大拇指中队阳光小队的萌娃们走进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和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千年运河与千年紫檀相映生辉,共同成为鲜活的文化载体,将大运河的故事向孩子们娓娓讲述。
走进大运河紫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紫檀游廊,像是一条历史长河,诉说着历史与文明的紧密联系。38米的《漕运图》吸引了阳光小队队员们的目光,“拱宸桥景”“漕运险境”“嘉木御奉”等10个场景,将大运河及沿线城镇的漕运盛景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展现,再现了古运河繁华的景象。提前就做好攻略的冯佳菡告诉大家:“这幅巨作是数百名木雕工匠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的,用料多达60吨!”大家惊叹于木雕作品呈现的场面,同时也被匠师们精湛的雕刻技艺深深折服。
【资料图】
博物馆三楼的“海黄王”,是至今现存最大的海南黄花梨整木原木,高达9米,重达2吨多,令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王艺曦和张子乐尝试了一下,需要两个人才能环抱住这根“海黄王”。当然,紫檀博物馆怎么能少了“紫檀王”。沈希尧和卢胤文早就查阅了资料,沈希尧介绍说:“你们千万别小看这根紫檀木,它可是一根‘千年紫檀王’,是整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297厘米,直径39厘米,比故宫馆藏的还要粗5公分呢!”卢胤文补充道:“有一种说法叫‘百年寸檀’,讲的是紫檀每长一寸需要100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根‘紫檀王’,专家预估树龄在3500年左右。”
队员们还参观了木作文化科普区域,通过动画了解紫檀木从印度跨越数千里被运送至国内的过程,还仔细观察了紫檀树枝、树叶、树心等标本。
队员们提前准备了“创新”“传承”“运河记忆”“匠心迎亚运”等关键词手卡,用打卡拍照的方式,记录下与关键词相关的展品,如为亚运献礼的木雕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亚运会吉祥物,体现出“创新”和“匠心迎亚运”的关键词;7000年的古老发明“榫卯工艺”,至今仍被运用在各种木制建筑中,完美诠释“传承”二字;古代工人在京杭大运河边搬运木材的铜雕,是“运河记忆”的生动呈现。
队员们还打卡了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
五里塘河和祥符桥,曾经是京杭大运河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成为杭州的“北大门”,承载着宋韵文化、运河文化和鱼米文化的祥符印记。8月中旬,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改造项目完工正式开街,阳光小队的卢胤文、胡诗芮和胡向丹迫不及待地来到夜幕下的街区,打卡祥符直街48号、祥符直街38号、祥符茧行旧址和祥符桥粮仓四处历史保护建筑,寻找运河文化的“前世今生”。
队员们走街串巷,寻找目标的同时,也感受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根据指示牌,顺利找到了位于五里塘河北岸的祥符茧行旧址和祥符桥粮仓。
祥符直街38号经过修缮,保留了祥符桥搭配老房坡顶戗角的经典画面,留住运河文化的原汁原味。
队员们在五里塘河两岸来回走了三四趟,沿着地中美术馆绕了好几圈,却始终不见祥符直街48号的踪影。走得累了,来到祥符桥边稍作休息,结果意外地发现祥符桥就是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祥符直街48号。
任务圆满完成,队员们来到网红打卡点诗词月亮前,发挥创意,玩出了新花样。
无论是大运河紫檀博物馆,还是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映现的都是京杭大运河鲜活的历史。运河边长大的孩子们,通过探索运河文化,把爱运河、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深深植根在了心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