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23:49:40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8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送教行”公益活动走进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为当地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萨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接壤。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高原性气候,是教育部定点帮扶县。
针对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党的二十大代表、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作《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专题报告,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连林作《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办学内涵》专题报告。70名萨嘎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来到现场聆听报告,同时还有93名教师以线上方式参加本次活动。
【资料图】
此次活动是中国教育报刊社“助力乡村振兴送教行”公益活动第二站,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提供支持。(中国教育报记者 梁昱娟 孙舒洁 徐越)
详情报道↓↓
传递教育力量 情暖雪域高原——中国教育报刊社“助力乡村振兴送教行”公益活动走进西藏萨嘎侧记云朵低垂,天幕辽阔,成群结队的牛羊群、错落有致的藏式建筑、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这是记者近日在前往西藏萨嘎县途中看到的景象。
萨嘎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高原性气候。
从日喀则出发,翻越7座大山,中国教育报刊社“助力乡村振兴送教行”公益活动团队的专家们来到萨嘎县。专家们从当地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办学内涵”话题,与当地干部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萨嘎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线下70人、线上93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提升专业素养
“‘好好教别人家的孩子’,这是29年前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之后,我的母亲对我的嘱咐。”党的二十大代表、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教师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怎么教好别人家的孩子?母亲的话像一块石头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次仁拉姆的心头。“当时我在那曲安多县中学任教,教语文。有一次上公开课,下课后我们的老教师提醒我,把庞大的庞读成了lóng。”
党的二十大代表、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作报告。央拉 边巴卓玛 摄
这次经历让次仁拉姆下定决心,一定要着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时我的学历只有中专,后来又不断努力,读了大专、本科。”
2007年,次仁拉姆调到那曲幼儿园。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幼儿园教师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但次仁拉姆却不这么想。“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考研梦,我觉得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不过,次仁拉姆的考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我自身英语水平不行,连续考了5年才考上。结婚生子之后,在我38岁那年,我决心继续追梦,很幸运,这次终于考上了,在我42岁的时候,我研究生毕业,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次仁拉姆说。
和次仁拉姆一样,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连林也有类似经历。20多年前,陈连林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的乡镇中学。在教学工作之余,陈连林订阅了很多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杂志、报纸。“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订阅支出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挺大一笔钱。”
随着时间推移,陈连林迎来了工作调动。“当时看着这一大摞杂志就犯了难,都是自己的心血,舍不得丢,但是太多,带也带不走。”为了留住自己的“心头宝”,陈连林把自己觉得精彩的文章剪下来,做成了一本精选集,用以反复阅读。
“后来我发现,这些反复阅读的文章在无形中提升了我对教育现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认知,在我此后的工作中给了我很大帮助。”陈连林说。
陈连林还表示,教师不仅需要读与教育相关、本学科相关的书籍,还要对人文社科等方面的书籍也有所涉猎,才能更好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
“两位专家结合自身经历,语言通俗易懂,让我受益匪浅。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进步。”萨嘎县完全小学教师扎西顿珠说。
分享教学经验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听课议课是教师研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手段。陈连林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经验,创新构建了一套“学为中心的生命课堂”观课议课单,在报告中详细解读了其理念及内容。
“一堂课提了几个问题?是叙述性问题还是分析性问题?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有没有效果?”陈连林认为,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把关注点放在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上,从而优化传统评课形式存在的重复性缺陷。
“这样评价从根源上反映了教师备课是否扎实,从而杜绝了照搬照抄的现象。”陈连林说。
针对课堂教学转型,陈连林分享了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突破僵化程序,围绕教学核心要素,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多样性课堂。
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连林作报告。央拉 边巴卓玛 摄
“怎么教很多时候比教什么更重要,因为知识只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内化。”陈连林认为,教学变革应着眼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情境化、结构化、活动化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和陈连林一样,次仁拉姆也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心得。“慢一点、细一点、专一点”是次仁拉姆在从教生涯中总结出的育人宗旨。
“我们要让牛羊生活在水草丰富的地方,让它们自由地、有规律地去生长。”次仁拉姆用一个来自牧区的比喻表达了学生成长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她提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尤其是特殊孩子,需要针对个性差异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案。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心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课题,进而开展相关研究。”次仁拉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后学校开展的研究实践。
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设立了烘焙、缝纫、陶艺等技能班级。“为了帮助来自牧区的一对兄妹,学校将课堂搬到牧区,从简单的挤奶、做牛粪饼教起,逐渐到制作奶制品等手工技能,让他们通过特殊教育学到真正有益于生活的一技之长。”次仁拉姆说。
“这次活动必会让我县全体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我们更加了解全国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我县教育更快发展。”萨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加央拉姆说。
不让学生掉队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培养人才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尤为重要。
2013年,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次仁拉姆担任校长。“办学过程中,我们逐渐感受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特教学校要更加关注学生进入社会后如何就业。”
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学校总结出“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即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康复教育为一体,面向不同残障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这是我们学校开办缝纫班的第一个作品——红领巾。”次仁拉姆介绍,为了更好帮助残障学生就业,学校开设了缝纫班。“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示范了一次之后,很快就学会了。”
从简单的红领巾到花样繁复的针织毛毯,学生们的技艺日益精湛。学校的努力没有白费。2016年5月,学生索朗旺维开了一家“无声裁缝店”。截至2018年10月,两年时间里,“无声裁缝店”收入达10万元。
“在创业过程中,学校也一直在提供帮助。我们的教师教他如何申请、纳税、做账,让他真正能独立把裁缝店经营起来。”次仁拉姆说。
带领学生参加残奥会、特奥会,帮助视力残障学生考入大学……讲座中,次仁拉姆分享了助力残障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希望我的爱在专业支撑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次仁拉姆的讲述下,现场的许多教师都哽咽了。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本次陈连林分享的内容之一。
6年前,陈连林来到北京朝阳豆各庄中学,这是一所农村薄弱校,面临着生源不理想、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弱等问题。从课程建构入手,陈连林打造了“有人性”的田园课程,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融入其中,在课程中寻找教育与大地、育人与耕种、种子与成长的联系。
“在语文课上讲授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在数学课上举办趣味模特走秀,在思政课上讲述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在我提出要学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念之后,学校的教师们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陈连林说。
“一条大道、一个信念”是陈连林报告的总结。“如何面对生命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每个人要终身面对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妨尊重师生,遵循教育规律。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就是相信种子的力量,校长要相信他们最终会成为大自然的独特风景。”
“专家分享的故事特别感人,内容很贴近我们的教育现状。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试着去发现孩子们的潜能和闪光点。”萨嘎县中学教师普吉宗感慨地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梁昱娟 孙舒洁 徐越)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3日第1、2版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