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2:58:04 来源 : 广州日报
(资料图)
7月3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番禺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乡村科普大喇叭”正式开播。番禺区“乡村科普大喇叭”是全市首个以应急广播系统为载体的科普知识传播平台,覆盖全区175个行政村,开创番禺区乡村科普的崭新模式,进一步打通农村科普的“最后一公里”。(7月6日大洋网)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传播高质量科学知识,既是一个时代要求,也是一种社会呼唤。然而,当下科普工作的很多难点不在“科学”而在“普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匮乏阻碍了科学知识在乡村的广泛传播。因此,如何利用既有传播媒介,通过大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让科学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老百姓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科普“下基层”需要解决的现实困境。
乡村大喇叭,打通科普“下基层”最后一公里。作为广州第一个以应急广播系统为载体的科普知识传播平台,番禺“乡村科普大喇叭”具有一定先行先试的探索意义。从科普方式来看,番禺区“乡村科普大喇叭”充分利用广播这一基层重要传播媒介,每天定时播报,每次播放10-15分钟,统筹了村民的收听时间,是一种成本可控、操作性强的科普方式。从科普内容来看,节目均来源于“科普中国”官方认证,涵盖前沿科技、生活百科、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相关科普知识,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科学知识,给予了村民无形的陪伴,体现了科普的“硬度”与“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农村科普的重要方式,科普大喇叭一是要保证科学知识的科学性。也就是说,知识的真伪需要经过严格鉴定和把关,才能“播之于众”,这要求节目筛选必须有针对性和权威性,防止伪科学、伪科普渗入。二是要注意关切民意。既要推动科学普及强势覆盖,也要兼听民意民声。要防止“科普大喇叭”成为乡村地区的“噪音”,干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范围内,“科普大喇叭”才能发挥实际效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用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庹亚男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冬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