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元宇宙、机器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智慧出圈”

2023-08-27 07:54:54 来源 : 腾讯网

操作工薛天凯手中的电子扭力扳手自带测量与无线传输功能,螺栓扭得紧不紧,以前需要人工确认,现在看看一旁电脑上的工作系统就知道了,高效、精准。这是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里的一幕。


【资料图】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的中车成都公司总装厂房内,电工刘志鹏正在接线。一列列地铁列车在他和同事们的接力操作下,从车架到整车,从“空壳”到拥有全部内核……

这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一些切片。记者了解到,立足于建圈强链,全市轨道交通行业提出,到2025年,进一步凸显“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智慧运维与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力争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亿元。

元宇宙、机器人、“电子监工”

智慧工厂“智慧值”拉满

走进相当于列车“医院”的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只见宽敞的车间分为不同区域,很多机器设备整齐地摆放其中。7号线、18号线的部分列车正在这里进行“定期治疗”。

“今年新建成的跨平台车辆转向架检修生产线,在国内首次实现兼容检修A型、B型地铁和时速140-160公里市域列车的车辆转向架;同时,车辆齿轮传动系统生产线也可以跨品牌维修,极大提高了检修兼容性。”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晓飞向记者介绍,智慧工厂建成后,地铁车辆可以直接到这里来,而不用被拆分之后再运往检修工厂,每年可以节约运输成本1000多万元。

在这里,陆续建成投产的车辆整车、车门、齿轮箱、转向架、空调等检修线路,使车辆检修前后端工艺流程衔接将更为紧凑,整车检修效率提高8%。

而该智慧工厂率先引入的MRO(城轨检修系统)、IOT系统(产线数字化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打通了生产制造各环节数据链接,实现了车辆检修工艺、采购、生产、质量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全面提高了生产智慧化水平。

“传统检修,工人要到现场去采集数据、测量、分析,再进行‘换件手术’‘术后检测’。而采用了MRO城轨检修系统,它会采集列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类似‘元宇宙’的模拟界面,使检修更加高效。”顾晓飞介绍,在这里,还有螺栓扭力操作“电子监工”,今年年底还将引进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

预计到2027年,智慧工厂还将扩大生产能力,每年的检修量将达到800辆。

2辆/天的生产节拍

见证“成都造”地铁列车速度

就在今年5月,由中车成都公司负责制造的19号线二期配属的45列电客车,全部完成交付到段。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60公里/小时,属国内首创时速160公里的市域A型车。

在现有已运行的成都地铁线路中,有60%的列车均出自中车成都公司。在这里,从一块块铝合金型材,到完成整车制造完成,需要经历流水生产线上60余个制造工位;目前,各工位保持着2辆/天的生产制造节拍,整车生产周期在60天左右。

三个显示大屏,显示着不同的技术参数——这就是记者在国内首个基于真车实线的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看到的。“平台以控制中心、综合试验线、试验列车为实体,集试验验证、检验检测、智能运维、前瞻技术研究等先进功能于一体。目前正在推进城轨列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构建。该系统将为列车设备提供健康状态评估、故障预测与辅助决策,实现列车运用和维修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中车成都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李智强向记者介绍,以车内空调为例,假如空调温度超过设置的正常值,平台就会接到预警,并与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共享数据,实现由车辆智能化管理对智慧化运营的迅速联动。

发挥链主作用

招引上下游企业数十家

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了解到,该集团发挥链主作用 ,协同政府部门先后引进中车四方、中车长客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成都,促进成都形成“一校一总部三基地”轨道产业空间发展格局,2022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约2000亿元,助力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成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牵头推动轨道装备智慧工厂、交控科技西部区域总部等14个“专精特新”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成都,实现直接投资签约额超13亿元,带动市域外投资超18亿元,项目累计总投资可达50亿元以上,本地投资签约总额超80亿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成功研制,同时也重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中车成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斌介绍,在公司带动下,近年来,共计促成6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其公司所在的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累计引领百余家配套企业在蓉落户。2022年顺利实现招引中车四方所、兰普电气、青岛泰泓、江苏必得等20余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来蓉投资成立子公司,实现本地化配套,实现整车车辆本地化配套率达62%。

【延伸阅读】

到2025年 力争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构建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打造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经济圈、都市圈建设,将推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也将催生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当前,成渝轨道交通线网里程及客运密度均居于全国已开通地铁城市前列,诞生了车辆检修的巨大产业。预计2026至2035年期间,成都地铁车辆架大修总量达到15000辆,将带动后市场步入高速增长期。同时,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将进入建设与智慧运营并重阶段,地铁智能维保、智慧运营服务需求将集中释放,“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的高度融合将催生一批新场景、新业态。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智慧运维与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力争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亿元,年均增速约为10%。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级明显提升,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稳居世界领先水平,运维检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西部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及维保中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达550亿元,占全产业链比重超20%,整车装备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机电系统配套能力达到30%以上等目标。成都轨道交通生态圈将进一步健全、壮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视频 袁弘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嫣妮 嫣妮名字 2023-08-27 07:13:48
nadia1.0112攻略 nadia 2023-08-27 06:35:25
抽筋是怎么回事 2023-08-27 06: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