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 16:21:47 来源 :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转基因技术一向被当做洪水猛兽,民间多次发起争论,这三个字掺杂了太多阴谋论。如今这项技术终于要在中国落地,令人感慨又充满期待。与此同时,也希望政府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让多年投入的研发者有所收获。
其实中国早就使用了转基因技术,由于棉铃虫问题,中国棉花种植遭遇很大困难,当时纺织业产值占比还很大,中国引入了孟山都的抗虫棉技术,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中国种植的都是转基因抗虫棉。
另外一个是木瓜,木瓜遭遇病虫害影响,有绝种的风险,关键时刻引入了转基因技术,这个物种得以保留,现在全球种植的木瓜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技术帮助了我国棉花产业和木瓜产业,但是一直名声不佳。
转基因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首先在美国商业化应用,此后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在全球快速增长。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分别于2007年、2010年、2013年达到90%的渗透率。
转基因在大田作物中的优势非常明显。但转基因绝对不是万能技术,在蔬菜等经济作物育种中就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这些领域还是传统育种的天下。
转基因技术让农民获益巨大,促进了规模化种植,不过适当的谨慎也是值得的。我国政府一方面看到了产业化前景,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民间舆情,所以审批非常谨慎,一直到现在,才走入试点阶段。而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百亿元巨资用来做研发,就是不想错过机会,手中要有技术储备。
从2019年重新启动,目前我国获批的玉米大豆转基因安全证书并不多,可见政府审核严格,是希望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安全可靠不出问题。这些获批的产品,很多都研发了10多年,经过一轮轮的考验走到今天,此前这些产品一直无法在种植推广中得到验证。
现在推广在即,技术走向市场,要在市场中展示力量,能够商业化意味着一个简单的事实:从给别人提供的价值中赚一部分利润。如果这些研发转基因技术的公司,不能在帮助别人后得到利润,那一定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会让市场变得畸形,长期的恶果是没有人愿意投资,对整个产业其实不利。
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探路者不吃亏,探路者才有能力持续投入下去。农业领域也是如此,需要保护探路者的权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