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02:09:57 来源 : 第一财经
养老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养儿防老难以持续的情况下,城市家庭养老未来怎么办?
8月16日,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尼尔森IQ发布《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逐步释放,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重量级玩家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他们以赋能主业为出发点,利用庞大的资本运作,成为目前机构养老的主要参与方。
《白皮书》指出,40%城市老年人已经开始规划养老生活,健康、亲情友情、自由是理想养老生活必备“三大件”。理想养老生活状态是:父母与子女频繁互动又相对独立,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等事项交给专业服务供给方,老年人通过享有高质量陪伴和专业照护,保持“身”“心”健康愉悦。
(相关资料图)
“一碗汤的距离”成最优解
《白皮书》指出,我国城市老人家庭呈现典型结构:双老携子独孙,靠子女养老难以维系。89%老年人倾向与子女“同城不同住”,保持独立的同时渴望亲情,44%希望子女经常探望,甚至愿意为自己和子女购买家政服务,让子女有时间陪伴在身边。亲人关爱能明显影响老年人情绪,两代人同住时,仅有7%老年人会产生负面情绪,子女每月探望1~2次或更少的情况下,32%老年人会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3.6倍。住的较远无疑将导致子女路途奔波,“一碗汤的距离”成为两代人居住最优解。
城市老年人为老年生活打8.1分(满分10分),整体满意,但在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生活照顾、文化娱乐、社交陪伴方面存在“五维痛点”,其中对医疗保健最不满意(占比74%),93%老年人感到就医诊疗困难,3成老年人对急救距离和基础设施担忧最多。
《白皮书》提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矩阵。其中,医疗保健与安全保障类需求高、服务评价低,构成关键供给缺口;生活照顾类(出行、家务、饮食等)服务市场需求旺盛,现有服务也得到认可,达到基本平衡;文化娱乐类服务需求度和供给满意度均较低,形成次要供给改善;社交陪伴类服务目前市场需求有限,商业化服务供给更多集中在辅助补位方向。
养老规划意识觉醒
尽管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很大,但有效需求尚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商业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供给范围之外添砖加瓦、相向而行。
根据卫健委披露,我国老年人约90%居家养老,约7%依托社区养老,约3%入住机构养老。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重点的商业养老与基本养老服务正相向而行,互为补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四大难题。一是国内养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二是缺乏龙头企业,自身定位模糊;三是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质量双低,流失率高;四是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错位。目前,养老服务供给远远不及老年人口需求和新增数量,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高达50%,主要是受付费能力和传统养老观念限制,需求基数转换为有效需求的比例很低,说明消费需求未被有效激发。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逐步释放,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重量级玩家纷纷进入养老产业。目前,商业养老服务重点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参与方包括保险公司、地产企业、医院,以及居家护理公司、家政保姆公司、智能化科技企业等,养老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养老服务人才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
从保险业投资情况来看,有重资产、轻资产和合作模式,一般从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两个方向进行战略切入。养老金融方向,通过附加养老服务,引导消费者提前规划和储备养老资金,并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养老服务方向,通过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其他养老服务,实现对养老资源的控制能力,使消费者的养老资金能够购买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白皮书》指出,保险业基于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近年来在养老领域持续发力,成为养老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保险业投资偏好与养老业天然匹配,布局养老具有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可为养老业带来长期资金、稳定客源、质优价廉的可靠养老服务。养老之于保险,除了赋能保险主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