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 04:19:01 来源 : 豆豆体育
为什么说国产动画《围棋少年》与小畑健《棋魂》其实没有可比性?
【资料图】
国产动画《围棋少年》的编剧是孙晓松、导演是马风清,虽然小畑健的漫画《棋魂》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出现,不少人用这两部作品做对比,但是,我觉得这两部作品其实并没有可比性,用《围棋少年》和《棋魂》来对比的人,我没办法直接对他们做出评价,怎么说呢,还是先说说我的看法。
《围棋少年》的编剧孙晓松创作这部动画的动力是看了当时热播的一部日本动画——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在《围棋少年》之前,他没有动漫作品的编剧经验,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投稿上美厂失败后,找到了央视的马风清,马导也是第一次执导动画作品,两个人就这么合作了。
我问过很多看过《围棋少年》同时又看过日本动漫的人,他们都不太认可《围棋少年》的画风,但是却非常推崇剧情,也就是孙晓松的编剧,孙的编剧核心可以汇总为:一个关于成长和坚持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虽然是叫围棋少年,但是和围棋关系并不大。
在该动画的分类上也得到了印证,《围棋少年》在百度百科上的三个标签是励志、武侠和围棋。
一部动漫作品不应该用“好”与“不好”来简单的评判,这部动漫作品对观者的影响更加重要,漫画大神手冢治虫在历届手冢奖颁奖典礼上,对获奖的新人漫画家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务必画出能给与孩子们梦想的作品。
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而开始喜欢篮球这项运动?
2000年左右,日本新泻县一位5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看了小畑健的《棋魂》漫画而对围棋有了强烈的兴趣,开始自学围棋,第二年、他代表新泻市立东青山小学校参加了全国围棋少年组大赛,败给了后来的同门师兄弟田尻悠人。
这个少年叫关达也,2001年接受了大渊盛人邀请,入其门下成为日本棋院学生,4年前(2016)晋升为围棋三段。
2000年左右,日本掀起了一场围棋热,就和《灌篮高手》掀起的篮球热一样,像关达也一样,很多人都因为这部动漫而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棋魂》中对现实中的日本棋院详细情况、配套设施、比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棋魂》中的日本棋院
现实中的日本棋院
吉原由香里是日本棋院的女围棋手、6段,日本围棋名家加藤正夫的入室弟子,加藤的号是“劔正”。
堀田由美是一对夫妇漫画家之中的妻子,他们通常都是合作,使用同一个笔名。
中国棋院成立较晚,建立于1992年,比日本棋院晚了29年,不过,中国棋院的建立促进了亚洲围棋的大发展,因此,1994年、第25界大倉喜七郎奖授予了第一任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先生。
《棋魂》中关于中国棋院的介绍也非常多,第16卷单行本的名字就直接用了“中国棋院”的名字和封面。
《棋魂》大部分篇章还是就围棋的趣味性进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历史悠久的博弈,不少棋局直接用了现实中的棋谱,比如伊角慎一郎与中国棋手乐平的对局,就是1993年8月12日中国第6期名人战中马晓春战胜曹大元的棋谱。
漫画中,在开头部分的围棋会所中首次对战的棋局:藤原佐为VS塔矢亮的棋谱,原型是1851年10月22日著名的本因坊秀策与本因坊秀和的大战。
虽然《棋魂》中对本因坊一门大为推崇,但是有一件轶事却曾经让本因坊这个名号蒙羞,1933年远渡日本的中国人吴清源挑战号称“不败”的第21代本因坊、秀哉时,秀哉用“打挂”的近乎作弊的方法,耗时4个月,最后击败了吴清源。
打挂就是暂停比赛,本因坊秀哉打挂叫了暂停后,就召集弟子们商讨如何下子,当时的打挂是本因坊白子的特权,吴不能暂停,等于是本因坊一门对战吴清源一人,胜的实在不光彩。
《围棋少年》就不多说了,可考据的部分并不多,故事梗概可以归结为:明末、日本的围棋天才黑木在倭寇首领的陪同下力战朝廷钦差秘使江灵运之子江流儿,最后惜败,相约再战,为续集埋下伏笔。
中国围棋的鼎盛时期是清朝初年,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棋谱,比如黄龙士与徐星友的“血泪篇”,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
关于围棋有这么一句话,“20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我的解释是,围棋终归是一种熟练记忆的游戏,提高棋力的捷径就是背棋谱,谁背得多记忆力好谁就有优势,20岁是一个人记忆力和精力最好的年纪,如果从小训练和学习,到了这个年纪还不能入(一)流,就不要再强努了。
不过这句话是对有志于夺冠的职业棋手而言的,作为兴趣并无不可,博弈时,棋力、天赋、运气,都影响着比赛结果。
棋盘就好似人的一生,几千年来,并没有什么改变。
有的人走完一生分出胜负,有的人未必能走完整盘棋,围棋是个饱含哲学的游戏。
我问了一个90后同事,他说,他们那一代人基本都看过《围棋少年》,因为,那个时间,那个台只有这一部动画片播放……………………………………………………
正事说完了,讲一个故事。
90年代,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县城,夏天、大家没有事情做,不管老人大人还是孩子,统统跑出来,到了夜幕降临,除了一部分人回家睡觉,还有不少人属于睡不着的夜猫子,他们就在路灯下面打牌、下棋。
渐渐的,小周喜欢上象棋,开始是看别人下,然后找小伙伴一起下,小伙伴没有人能下赢他,他就开始找大人下。
孩子们爱捉弄他,因为他家有个疯爸爸,他好强,所以闹到最后经常是悲剧结尾,最凶的一次是玩一个水泥墩子,就是特别大、圆咕噜度的一个大滚子,里面能坐好几个人,大家怂恿他一个人坐在里面,很多人推,名曰试验他的胆量。
水泥墩子滚起来,他人在里面翻滚,手撑地掉到了滚子外面,“啊”一声惨叫,大拇指被滚子碾过去一半,血肉模糊,孩子们吓得一哄而散,小周强忍着疼一声没吭、面不改色,一个人往卫生所那边走。
第二天,小周举着缝的歪七扭八的手,周围的小伙伴都服了,再也没人开他的玩笑。
小学、初中,遇到的人越来越多,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多,手机、电脑,夜晚的路灯下再也没有什么人了,儿时的小伙伴们也都失去联系。
大家各奔前程,只有小周,一直在下棋,这一下就是30年,去年遇到他,他还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半仙儿模样,半笑不笑的说了说他的近况。
因为下棋下的好,住在附近的一个企业家看上他,送他到中国棋院学习深造,后来又准备送他出国学习,就在这节骨眼,企业家猝死了,之后他在家里自己开象棋班,教小孩子下棋,据说还出过书。
回到家跟我妈打听,他也已经结了婚,楼下那间房子偶尔教人下棋,有时候也出租。
跟路边爱下棋的老头们打听过,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有这号人,我知道他没撒谎,手机里,我给他备注了一个名字:“棋神”……
上面这段故事只是我的亲身经历,可能和《围棋少年》的关系不是那么大,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两者有些关系就不知不觉写出来了。
为什么说国产动画《围棋少年》与小畑健《棋魂》其实没有可比性?
标签: